各县区经信局(经发局、中小企业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我们制定了《连云港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 连云港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 县区科技小巨人培育目标分解表
连云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6月4日
附件1:
连云港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全面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重要途径。三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技小巨人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了“双突破”,取得了行动计划实施的初步胜利。截止2017年,经认定的科技小巨人达到42家,拥有了42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形成了7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的战略部署,积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再接再厉,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更大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历史机遇,聚焦基础、前沿、新兴等科技领域,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为主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为目标,以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坚持“企业创新主体、政府服务保障”培育理念,狠抓企业总量规模提升和专精特新产品培育,打造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努力提升全市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的蓬勃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2018-2020年,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较目前再“翻一番”,形成一批拥有关键技术、市场优势明显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成长孕育高地。
(一)规模实力增强:到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1亿元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0家,5亿-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家。科技小巨人应税销售突破400亿元。
(二)创新能力提升:围绕前沿先进技术领域,形成代表科技创新“制高点”水平的关键技术和产品100项以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达到100个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产业集群壮大: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形成10个市场竞争力强、国内影响力大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企业突破关键技术
1. 支持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推进建设研发机构,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等,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每年认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0家。
2. 培育专精特新产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组织实施前沿科技战略分析研究,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抢占科技“制高点”,形成拳头产品。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并重,争取每年新增20项专精特新产品。
3. 实施小巨人培育工程。从应税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继续筛选一批重点企业进行“一企一策”培育。制定企业成长路线图,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法律辅导和服务,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企业制定标准,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战略发展能力,每年认定2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
(二)发展壮大科技创新链
1. 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完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中船重工七一六所等现有创新平台作用,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三新一高、石油化工、海洋生物等领域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个。
2. 建设特色科技园区。加快推进新医药、高性能纤维、硅材料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建设,围绕生命健康、水晶创意、高端装备、海洋经济等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形成产业聚集。重点依托开发区、高新区、海州开发区等功能区,推动上下游企业加强联动,抱团发展,建成具有国内特色的科技园区20家、形成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10个。
3. 构建产学研协调创新网络。以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为核心,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共建一批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加快连云港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到2020年,建成各类产学研创新载体达30家。
(三)强化科技招商引智
1. 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各县区和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招商”意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主动承接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想方设法引进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瞄准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开展产业链全景图分析,充分发挥已有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带动优势,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吸引企业落户连云港,借助龙头项目形成优势产业。
2. 加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中国制造2025连云港行动纲要》及“互联网+”等战略部署,支持在各领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提前部署重点基础材料研制、新药创制、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应用等重点专题,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国际竞争力强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到2020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100个。
3.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港城人才集聚工程,围绕高校系、科研系、企业系和海归系四大群体,持续集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不断放大引进人才、发展企业、带动产业、催生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推动人才投入、科技项目等创新要素向企业倾斜,促进企业成为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主体。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85万人。
(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1. 完善市场化服务。围绕三新一高、石油化工等前沿先进技术领域,组织专题活动,帮扶科技企业开拓市场。不断完善科技型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平台,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对接,进一步扩大市场。召开政策培训辅导专题活动,为科技企业雪中送炭,帮助企业通过各种专业资质认定。引进、新建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战略咨询、信息服务、技术市场等服务能力。
2. 加强科技金融融合。以地方银行为试点,带动其他商业银行,做大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规模,年转贷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多种融资工具进行融资,每年推进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探索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广泛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初创期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
3. 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拓展覆盖范围,提升支持效率,在人才、金融和载体建设等方面出台和修订相关政策。各县区和各部门深入基层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决策水平,简化审批程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市、县区两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联动机制,实行市级部门、县区多方定期会商制度,根据县区产业定位和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共同确定入库培育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协调解决重大事项。
(二)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入库的企业,根据运行监测评价结果,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研发机构、科技金融、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入库科技小巨人企业的个性化培育服务。鼓励各县区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措施。
(三)开展动态管理服务。强化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过程管理,健全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加快企业科技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标准,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纳入政府采购、项目招标、财政资助等事项的审核评价指标体系。
(四)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及时总结推广企业创新转型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在企业创新转型中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
附件2:县区科技小巨人培育目标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