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二十四景——天通一线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云台山二十四景”,我们邀请了连云港历史人文方面的专家,从人文、历史、地理、典故、文化、诗词等方面阐释“云台山二十四景”,让更多的人了解连云港的历史文化,传承连云港人文精神。今天推出第十一景——天通一线。
黄申瑾《图二十四景》写道:“由屏竹社左折,经正殿而东,有二石相夹,高十数丈,交其头而离其身,中露一缝宽尺余,从缝中望石外天色如一线,号称佳境。”
这一景观在如今花果山景点一线天。
“天通一线”是一处天然景观,由巨石和洞穴组成,也被称作“一线天”,顾乾在罗列云台山景观时,将其列入三十六景,名“石壁洞天”,在三元宫大殿东侧,海天洞近左下方。
一线天是两块十几米高的天然巨石对峙相接、相互支撑交夹形成的一条狭窄的缝隙通道,狭缝宽仅尺余。在一线天中,仰首上望,窄缝如窗,一线天光照彻洞腹,天成一线,令人目眩。“天通一线”气势之大,深奥奇特,石壁之峭,都是国内其他景区的“一线天”无法比拟的。一线天隙缝间居然还有石蹬道铺陈,但因小道狭窄,仅能容一人通过,甚至一人通过时,两肩也会和石壁“亲密接触”。进入巨缝中,凉爽宜人,抬头仰望可以看到头顶露出的一线蓝天,堪称佳境。
前人有诗赞它:“撑开半壁斜阳影,露出中间一线天”。清人程枚诗曰:“石壁交相合,天光一线明,恍疑仙境隔,微觉阆风生。”
从一线天入口步入,里面弯弯绕绕,不停钻洞,道路回旋,处处相通,忽上忽下,若无外面一圈青石板路,那其中道路让人很难摸清。炎热天气进入洞中,如同到了空调房间,凉风自来,暑气全消,真是“欲访浑无路,相看或有情,更闻空洞里,仿佛有棋声。”
明代顾乾、清代程枚、民国张百川等文化人留下许多关于“一线天”的诗作。
在“花果山”石及天然碑的不远处,有一处由巨石和洞穴组成的景点。在古代,被称作“天通一线”和“石壁洞天”,后人习惯称为“一线天”。一线天是由两块几十米高的巨石,互相支撑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人在蜿蜒的通道中行走,可以看到头顶露出的一线蓝天。
传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曾在这里小憩纳凉。如今,游客在一线天里来回钻洞,道路回旋,处处相通,忽上忽下,忽隐忽现,只能听到人的说话声,却看不见人的踪迹。尤其是炎热天气,进入洞中,如同到了空调房间一样,凉风自来,暑气全消。
今天,在远处山腰眺望一线天,这里就是著名的景点“八戒石”。八戒石形体巨大,远看像一个戴着僧帽的“猪八戒”。它拱着嘴,眯着眼,耷拉着耳朵,给人一看仿佛在绿树丛中呼呼大睡呢。
游花果山时,穿过九龙桥一路向上,经过墨香小径、天然碑等景点后,便来到了号称鬼斧神工的一线天。顾乾在三十六景中称其为“石壁洞天”,黄申瑾在二十四景中叫它“天通一线”。
据《云台新志》载:“三元圣殿,东有二石相对,高数十丈,两峰欲合,中露一线天光,旁有啸云、朝阳诸洞。承露石、说经台并在左右侧。其间名人题刻最多。”这一线天曾被吴承恩用在取经途中,增加行路的难处,可见当时吴承恩穿过一线天时也感受到了它的崎岖与神奇。
关于吴承恩与一线天,在云台山地区有几个传说,其中一个最有意思的,还关联到二师兄八戒。那就是八戒石的传说,在吴承恩那个时候,八戒石还不叫八戒石,而是被通俗地称为猪头石。这猪头石就是远观一线天时呈现的象形状态。
据当地老人讲,当年,吴承恩在云台山上写《西游记》,写累了或是没有灵感时,就会在山上转转看看。有一回,他遇到一个老猎人,老猎人认识这个写书的先生,就笑眯眯地跟他说:“不会看,满山转;要看景,找人领。”
这明显话里有话,吴承恩忙作揖施礼,请老猎人带路看景。老猎人也不推辞,就领着吴承恩,往山下面一处山洼走去。走着走着,老猎人忽然说:“到啦。”吴承恩急忙停下脚步,左右看去,并没有发现什么风景。老猎人说:“先生,转过身来,顺我手指的方向,朝上头仔细看!”
吴承恩便转身、抬头看去,果然看到了奇景,在一座说高不高,说矮又不矮的岭子尖上,顶着一块好大好大的石头,这块大石头的样子活像一个大猪头,嘴巴撅着,眼睛眯着,大耳朵耷拉着,好像正在睡觉。
老猎人告诉吴承恩,那大石头有个名字,叫“猪头石”;只有站在这山洼看,才像猪头的模样,别处看不像。
吴承恩连声赞叹说:“奇景!奇景!”老猎人又是“嗤”地一笑说:“光看不听,等于白跑。”一听这话,吴承恩忙又作揖施礼,请老猎人讲讲猪头石的故事。
老猎人便又开始给他讲故事:
相传云台山上有七十二洞,洞洞有妖精,其中一个洞里,住着一头野猪精,相貌丑陋,又懒又馋,还没本事,其他各洞妖精都瞧不起它,还总欺负它。时间长了,野猪精受不了,它打定主意要练本事,揍回去。
说干就干,这野猪精先动手给自己做了个九齿钉耙作为武器,然后就练起了功夫,练了八八六十四天,觉得自己很厉害,就去骂阵。其他妖精们立即出来应战,野猪精舞动钉耙和众妖对打。可惜寡不敌众,虽说打死了几个小妖,但自己也精疲力竭。最终只能狼狈逃窜。
妖精们哪能饶了它,立即包抄过来。正在危急关头,正巧山中石猴精从外面回山,听到喊声,抬头一看,见许多妖精追打野猪精,心想: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便冲上去举棒就打。石猴精很厉害,没费多大劲,就把众妖打散,逃命去了。野猪精得救后,感激不尽,就跟定了石猴精,一口一个“猴哥”,叫得那叫一个亲。
自从认了厉害的大哥,野猪精放心了,又懒又馋的本性压不住了,睡了吃,吃了睡,吃饱睡足以后,就跑到天池去洗澡。这天池是仙女洗澡的地方,野猪精以往根本不敢来,这会依仗本领高强的“猴哥”撑腰,胆子肥了,天天来洗澡,气得众仙女纷纷跑到王母娘娘跟前告状。王母娘娘一生气,就派东海龙王三太子来捉拿野猪精。
那龙王三太子架着云头,到天池上空朝下一看,只见野猪精挺着个大肚皮,躺在池里打呼噜。三太子不由来了火,跳下云头,大喝一声:“丑八怪,找打!”“啪”就是一鞭子,正好打在野猪精的肚皮上。野猪精疼醒了,见龙王三太子打他,也来了火,“呼”窜出天池,抄起九齿钉耙和龙王三太子对打起来。这一仗,从晌午打到傍晚,打得野猪精精疲力竭,浑身是伤,逃到岭子尖上睡觉。不想一觉睡下去,再也没醒,就变成了“猪头石”。
吴承恩听着这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灵感也来了,于是野猪精就成了《西游记》里又懒又馋的二师兄。
这猪头石也就慢慢变成了八戒石。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