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全市上下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共进五大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产业发展、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经济社会实现了更高质量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0.31亿元,比上年增加235.15亿元,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4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79.86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7.03亿元,增长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577元,增长6.8%。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9:44.7:43.4。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2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6%。全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98场,提供岗位22万个,完成各类培训24.3万人次,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9万人。
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大众创业成效明显,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54万户,年末实有私营企业8.05万户,增长23.7%;新增个体工商户5.47万户,年末实有个体工商户23.28万户,增长30.7%。
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有所上涨。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3.3%,涨幅最大;其他依次为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2.4%、2.0%、1.7%、1.6%、1.1%、1.0%、0.9%。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3.4%,其中生产资料上涨18.8%,生活资料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4%。
表1:连云港市城市CPI八大类指数情况
项目名称 |
2017年同比指数 |
|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8 |
|
一、食品烟酒 |
101.0 |
|
二、衣着 |
102.0 |
|
三、居住 |
103.3 |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2.4 |
|
五、交通和通信 |
101.6 |
|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1.1 |
|
七、医疗保健 |
101.7 |
|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0.9 |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够充分,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事业不平衡,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5.41亿元,可比价计算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287.75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15.96亿元,下降5.3%;牧业产值118.63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152.96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12亿元,增长11.6%。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夏粮生产量稳质优, 单产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夏粮亩产为396.3公斤,增长0.6%,总产为143.31万吨,增长0.2%;秋粮亩产为561公斤,增长0.3%,总产为219.05万吨,增长0.6%。
现代农业加速集聚。“一带一路”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获批全国首批十大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8万亩,农产品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位居全省前列。“连天下”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继续扩大,新增“三品”品牌110个。
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8.5万户,实现销售收入276亿元,增长11.4%。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0家,新增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7个,居全省第四位。
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建成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8家,赣榆区获批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新建沼气工程35处,东海、灌云两县入选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东海县获批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市禁养区的607家畜禽养殖场完成搬迁工作。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31家,比上年末净增13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
企业亏损额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84.25亿元,增长7.2%;利润总额440.48亿元,增长7.8%。136家亏损企业亏损额7.50亿元,下降21.7%。
重点行业快速增长。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86.1%。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097.92亿元,增长25.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714.28亿元,增长19.7%;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666.60亿元,增长1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504.19亿元,增长12.6%;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407.46亿元,增长15.6%。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12.18亿元,增长9.8%。其中,房屋建筑工程产值691.32亿元,增长9.6%;安装工程产值14.21亿元,增长26.8%。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980.62万平方米,增长12.7%;房屋竣工面积2380.42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3.63亿元,增长9.2%,居全省第七位。其中,工业投资1645.52亿元,增长10.5%;服务业投资912.17亿元,增长7.3%;房地产开发投资274.93亿元,增长16.8%。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全市40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4.5亿元,其中270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21.2亿元。中复神鹰T800碳纤维生产线顺利投产,盛虹炼化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高铁、新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
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645.52亿元,增长10.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794.58亿元,增长45.9%,高出工业投资增速35.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114.4%。
民间投资占比提升。全年完成民间投资1648.40亿元,增长18.3%,占全市投资比重63.3%,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制造业完成投资1332.65亿元,增长19.0%。
房地产市场兴旺。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74.93亿元,增长16.8%。商品房价格上涨明显,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43.91万平方米,增长22.8%,其中住宅608.74万平方米,增长21.0%;商品房销售额370.55亿元,增长35.6%,其中住宅344.97亿元,增长32.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31亿元,增长11.3%。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30.57亿元,增长55.6%;零售业768.37亿元,增长3.0%;住宿业18.29亿元,增长31.9%;餐饮业121.08亿元,增长34.8%。
表2:2017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情况
绝对额(亿元) |
增长(%) |
占比重(%) |
拉动全市增长(%) |
增长贡献率(%) |
|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
1038.31 |
11.3 |
100.0 |
11.3 |
100.0 |
#批发业 |
130.57 |
55.6 |
12.6 |
5.0 |
44.4 |
零售业 |
768.37 |
3.0 |
74.0 |
2.4 |
21.6 |
住宿业 |
18.29 |
31.9 |
1.8 |
0.5 |
4.2 |
餐饮业 |
121.08 |
34.8 |
11.7 |
2.4 |
29.8 |
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188.73亿元,增长21.3%,比城镇消费品市场高12.1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849.58亿元,增长9.2%。
成规模商贸稳中有升。商贸设施规模不断壮大,利群商业综合体营业,民主路二期、苍梧春晓商业综合体基本竣工。全年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95亿元,增长17.3%。
六、开放型经济
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2.14亿美元,增长16.6%。其中,进口42.92亿元,增长27.7%,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3.2个百分点;出口39.22亿美元,增长6.4%。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居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78亿美元,增长23.2%,居全省第一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8个百分点。
两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上合物流园专用铁路、铁路装卸场站、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成功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效益提高,散粮筒仓建成运营,成功开行哈国过境小麦和乌国通用汽车东行过境班列,进出货物和集装箱量分别增长37%和8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口岸保障能力全面增强。2017年,港口30万吨航道二期正式开工建设,连云港港口总吞吐能力达1.6亿吨。物流平台发展壮大,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挂牌运行,公路货运交易中心上线运作,“点点通”等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口岸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赣榆、灌河两翼港区新一轮临时开放获批,空港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港口综合枢纽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28亿吨,增长3.2%。
铁路建设全面提速。连盐铁路建成调试,连淮扬镇、连青铁路加快推进,连徐高铁全面开工,“高铁时代”即将到来。连云港境内铁路货运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完成4928.24万吨,增长8.8%。受连云港站升级改造影响,境内铁路客运总量完成396.37万人次,下降1.7%。
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民航航线已达到27条,通达城市达25个大中城市,其中新增重庆、博鳌、长沙等多条国内航线,并开通首条曼谷国际航线。机场全年飞机起降首次过万达1.12万架次,增长20.5%;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达109.29万人次,增长28.4%。
邮政通讯业务较快增长。全年邮政通讯总收入47.57亿元,增长15.8%。其中,邮政速递业务收入13.94亿元,增长24.7%;通讯业务总收入33.63亿元,增长12.5%。年末,全市电话用户512.54万户,增长5.3%。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50.49万户,增长7.7%。互联网用户468.66万户,增长15.6%。其中,固定宽带用户142.18万户,增长18.3%。
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大花果山景区规划建设启动,连云、东海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潮河湾、伊甸园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灌云县石佛寺万佛宫、连岛冰雪大世界等旅游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58.82亿元,增长16.0%。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384.18万人次,增长12.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85亿元,同口径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159.37亿元,增长2.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2%。
金融信贷较快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20.16亿元,增长12.1%,占GDP比重4.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976.98亿元,比年初增加421.50亿元,同比增长16.5%。贷款余额为2476.09亿元,比年初增加382.19亿元,同比增长18.3%。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市保险费总收入达到91.89亿元,增长21.7%。其中,寿险收入实现55.99亿元,占全部保险收入比重达60.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功通过首轮评估。中科院能动中心大型燃气轮机项目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市科技创业中心、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连云港高新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正常运行。
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PCT(专利合作协定)申请量苏北领先。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恒瑞医药入选福布斯全球百家最具创新力公司,中复神鹰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正大天晴入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正大天晴、豪森和恒瑞在“2017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排名中分列第1、第2和第4位。全市R&D占GDP比重提高0.07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积聚壮大。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57.97亿元,增长16.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5.1%。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703.99亿元,增长14.5%,占规模以上工业11.5%。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苏北领先,“云海在线”上线运行,全年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3所,改造中小学校舍49万平方米,淮海工学院创建江苏海洋大学列入国家“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完成市文化馆、美术馆改造,市档案馆新馆启用,新建市图书馆分馆30个,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80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万场次。《辣妈犟爸》等3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4件作品获省文化奖。成功举办连云港之夏、西游记文化节、徐圩国际马拉松等活动。
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加大,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中心、市二院西院区病房楼等项目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势推进,基层首诊率达72.4%,家庭医生签约率33.4%,居民电子健康卡全国首发。卫生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成功跻身国家卫生城市。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进一步完善。全年举办龙舟、自行车、健身气功等比赛34项,市级体育协会组织中国连云港体育舞蹈公开赛、市职工足球等比赛247项。竞技体育训练布局科学优化,组建市体育局训练中心,建立教练员年度岗位考评机制,全面推进训练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快速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建成区取缔占道经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餐厨废弃物规范处置。全年新改建主次干道40条,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9条。新增停车泊位2200个。改造老旧小区68个,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1500套。新改建城市公园、街头游园14个。新改建市政管网61公里,增加管道燃气用户6500户。
环境治理不断加强。成功获批“三线一单”试点城市,战略环评成果基本落地。深入推进化工园区环境整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省断面水体优三类比例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7%,稳居全省首位。全面落实“河长制”,21条入海河流纳入环境监测,大浦等5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东盐河等5条黑臭水体整治完成。“三大生态廊道”建设有序推进,完成秦山岛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省级以上生态县区实现全覆盖。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全年整治燃煤小锅炉1580台,减少煤炭消费24万吨,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全市年末户籍人口532.5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万人,下降0.3%。其中,市区222.61万人。常住人口451.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万人,增长0.5%。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8.78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增长2.9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302元,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93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3元,增长9.6%。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保扩面征缴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基本完成,市区五项保险净增参保人数2.5万人。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报销达到70%,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养老保险提标扩面,企业退休人员月养老金水平实现13连调,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额同比增长18.6%。兜底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到497元、435元,增长5.3%、10.1%。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连云港统计年鉴》为准。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