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k12498411/2016-00231
发布机构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发文日期 2016-04-11
标 题 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实施计划的通知
文 号 连政发〔2016〕32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江苏省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连云港行动纲要》,引导企业深化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快企业互联网化进程,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时 效 有效 文件下载

连政发〔2016〕32号

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实施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实施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2016年4月8日

                              

                                         连云港市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实施计划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江苏省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连云港行动纲要》,引导企业深化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快企业互联网化进程,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高举产业强市、工业立市大旗,深刻把握互联网+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企业生产组织、资源配置、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优化集成作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研发设计、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渗透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总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完善监管服务方式,营造宽松环境,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全面推动企业开放式创新。

  坚持深度融合。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广泛应用,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引导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使互联网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坚持开放共享。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企业互联网化运行模式,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构建内外联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坚持安全有序。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对重点管控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确保有序推进企业互联网化提升。

  (三)主要目标

  按照制造模式先进、创新能力强劲、质量效益领先、生产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全面推进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以融合创新、开放共享为特征的企业互联网化运行模式和生态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到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到50%,关键管控软件应用普及率达到50%,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25%;大中型企业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到65%,关键管控软件应用普及率达到65%,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35%。

  ——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到60%,关键管控软件普及率达到65%,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45%,电能在线监测数据平台覆盖率达到50%;大中型企业互联网应用及关键管控软件应用实现全覆盖,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65%。建成2-3个(全省100个)面向重点行业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化服务平台。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研发设计协同化。重点培育发展协同式研发设计模式。支持企业完善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设计创新体系,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实现设计与生产联动、产学研异地协同研发的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开放研发设计资源。支持大中型企业在线实时发布研发设计资源,建立虚拟化产品开发网络和面向全社会的研发设计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工业设计、研发测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开放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厂,推动研发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重点支持面向行业协同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作用,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等10个重点领域建立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提升重点行业互联网协同研发设计水平。

  (二)推进生产管控集成化。推进大中型企业关键管控软件一体化规划设计及应用,支持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产品数据管理(PDM/PL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关键管控软件的普及推广应用。推进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软件资源。加快生产设备、装备的互联互通(M2M),集成运用传感网、智能终端、智能控制系统,提升端到端集成水平。加快自动化生产单元推广应用,推动工业网络、智能机器等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单元之间的互动协同。加速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生产设备、制造单元、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和智能对接。推进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应用,实现设备联网、远程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协同、故障智能诊断、决策支持和安全生产监管等功能。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计划。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估,加快培育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在大中型企业普及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组织企业开展对标评估,积极培育贯标示范、试点企业。

  (三)推进购销经营平台化。实施企业电商拓市提升计划。推进企业电商普及应用。支持规模以上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应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线上购销、供应链管理和创新服务,鼓励发展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产品销售模式。支持大中型企业构建与上下游企业对接的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推广零库存管理模式。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领域培育行业特色平台。

  (四)推进制造服务网络化。实施企企通工程。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推广重点工业企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高带宽专线服务,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提升大中型企业高速宽带接入能力。推广工业企业智能用电,创新用电管理新模式,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电能管理水平,降低用电成本。实施企业云平台建设计划,集聚资源支持建设面向重点行业的云服务平台,鼓励重点企业优质信息资源上平台、引导中小企业用平台。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融入新产品开发,通过在装备和产品中嵌入传感器、数控装置及软件系统,增强产品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自适应能力,提高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引导企业运用移动O2O(线上线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打造用户聚合平台、多元社交平台,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支持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生产要素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引导大型数控成套装备、风电、电梯、海工装备智能终端等行业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远程维护、质量控制、故障预警、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培育一批总集成总承包、协同生产、远程服务、定制服务等融合创新应用典型。

  (五)加快技术支撑自主化。支持制造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开展工控软件、工业大数据、系统集成、协同制造等联合攻关;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升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集成服务企业的架构设计、综合集成和解决方案能力。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支撑能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深度参与工业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提供工业咨询设计、数据挖掘分析、流程优化重组、设备能源管理等服务;推进电商服务企业能力提升,支持省内重点电商平台为我市企业提供电商应用解决方案,选择行业龙头或应用成熟度较高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加快重点行业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平台的推广应用,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综合支撑能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部署,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等技术的应用试点,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基于IPv6、5G、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

  三、2016年实施计划

  (一)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加大企业信息化改造投入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与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的全面融合,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加快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综合化标准体系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集成应用,加快先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促进制造业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和国际化信息技术企业,实施一批两化融合技改示范工程。

   2.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创建。以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为引领,以先进典型带动全市规模企业加速信息化改造提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全面提升信息化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推动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重点环节加快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在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建设统一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增强企业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能力。2016年,新增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家。

   3.深入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活动。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估,加快培育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市场化贯标模式和机制。在大中型企业普及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积极培育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推进数字企业示范建设,组建数字企业创建咨询专家库,组织专家开展数字企业创建咨询诊断活动,认定一批数字企业。2016年,组织2家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开展200家规上企业对标评估诊断。

   (二) 推进智能制造

   4.鼓励大中型企业关键管控软件一体化应用。聚焦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工序制造设备的数控化改造和升级换代。支持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促进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产品数据管理(PDM/PL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关键管控软件的普及推广应用。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关键管控软件应用普及率达到50%。

  5.加速装备智能化更新。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促进信息技术集成创新与协同应用。加速装备智能化更新,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进电气自动化装配、激光自动化焊接等机器人的示范应用;在石化、冶金等领域推进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安全生产智能监测预警、能源消耗实时监测等智能控制系统的示范应用;在食品、药品等领域推进生产全过程监测、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等大数据分析、智能化软件的示范应用。2016年,发挥康缘药业智能化车间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市内重点装备企业智能化水平,创建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6.推广智能用电管理。依托电能在线监测系统,开展用电大数据分析、诊断,优化电能管理,进行用电成本分析。2016年,安装电能在线监测并接入省数据监测平台的工业企业数达到200家,组织350家企业参加连云港市工业企业智能用电管理讲座。

  7.推进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以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等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为重点,做好2016年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工作和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基地建立工作。2016年认定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4个以上、高端装备产业基地2个。

  8.推动地所合作工作。修改完善地所合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召开产需对接会,积极推动716所与我市相关行业的深度合作,与鹰游纺机、天明机械等5家装备企业建立项目合作伙伴关系。在 2016年市级工业和信息产业专项资金中设立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项目,对本地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在本地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按照销售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推动筹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我市工业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发展。

  (三) 推进企业研发设计环节协同化

  9.重点培育发展协同式研发设计模式。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设计互联网化建设,支持企业完善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设计创新体系,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实现设计与生产联动、产学研异地协同研发的示范企业。2016年,培育5家市级协同研发设计示范企业,组织20家企业、50人次参与3场以上设计产业对接活动,组织3家以上优秀设计企业参与江苏工业设计周活动。

  10.鼓励企业开放研发设计资源。开放研发设计资源,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协同研发设计云服务平台、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支持大中型企业在线实时发布研发设计资源,建立虚拟化产品开发网络和面向全社会的研发设计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工业设计、研发测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开放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厂。2016年,新增3-5家以互联网协同设计为特色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增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在市级工业扶持资金中对4家以上优秀设计单位进行专项扶持。

  11.重点支持面向行业协同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以申报江苏省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为契机,以医药产业为突破,力争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试点——化学合成类创新药领域,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我市优势产业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开展协同创新,鼓励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为全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的创新平台。

  (四) 实施企业电商普及工程

  12.落实省企业电商拓市提升计划。推进企业电商普及应用。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线上购销、供应链管理和创新服务,鼓励发展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产品销售模式。支持大中型企业构建与上下游企业对接的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推广零库存管理模式。2016年,将电商拓市工程由以大中型企业为实施重点向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拓展,引导全市50家规模以上企业融入重点电商平台生态体系。

   13. 发展重点行业电商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重点行业B2B平台,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海洋产品等领域培育行业特色平台。积极培育重点细分行业垂直电商平台,依托港口和中哈物流基地优势,大力发展大宗产品电子交易平台。鼓励天马网络等龙头电商企业推广平台运营经验,扩展业务领域,为我市企业开展电商应用提供服务。认真组织电商拓市环省行连云港站活动,支持省重点电商服务平台服务全市企业电商应用。2016年,重点培育1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五) 提升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14.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落实市政府与各运营商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全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加快城域网、接入网全光纤化升级改造,建成以4G网络为主、WLAN为补充的无线高速宽带网,全面提升对互联网+的支撑能力。2016年,城市出口带宽提升至750G。

  15.开展企企通工程申报培育工作。组织企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试点建设和示范推广,联合各通信运营商,开展企企通活动推介活动,为我市工业企业实施企企通工程提供优惠、定制化服务解决方案。2016年,实现全市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G级宽带接入能力全覆盖。组织30家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申报省企企通工程。

   (六) 完善支撑服务体系

   16.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促进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创新发展。推动工业企业与本市软件企业、信息服务提供商联合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水平。2016年,举办1-2次企业互联网服务对接活动。

  17.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中央、省要求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要求,着力抓好市县两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依托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服务机构入驻,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开展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融资担保、中介服务、创业辅导、投诉维权等全方位服务。依托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大厅、传统互联网和现场服务三大平台,引导签约服务机构开展进县区、进园区、进企业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制式贴心服务。推动各县区加快建设完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县区全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发展互联网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市级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投向企业互联网化提升相关项目。通过各级工业和信息产业、技改、现代服务业等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互联网化提升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企业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管控集成化、购销经营平台化、制造服务网络化等重点环节提升项目按投资额或固定资产贷款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或贴息支持;对企业互联网化支撑体系建设重大技术攻关、企业互联网化专业化服务、企业互联网化示范应用等项目按研发投入或新增销售额给予适当奖补。

  (二)提升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市软件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产业联盟、计算机学会等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适度推进一业多会,优先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一批新的协会。在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企业互联网化提升民间智库。加强企业互联网化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举办企业互联网安全专题讲座。积极引进境内外产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诊断服务。

  (三)加强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招才引智载体建设,大力引进制造业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打造一支优秀高级管理人才队伍。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衔接、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娴熟、技能工艺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

  (四)加强组织领导。把企业互联网化提升作为推进产业强市、工业立市的重要抓手,成立市级推进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严格督查督办,推动政策落实。研究制定连云港市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实施计划效果评价方案,完善相关统计监测和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开展阶段性检查与绩效评估。实行市领导一对一挂钩服务重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推介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工作的好经验、好办法和好典型,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