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k12498411/2015-00002 |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 | 发文日期 | 2015-12-10 |
标 题 |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连政办发〔2015〕180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文件下载 |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有关单位:
《连云港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www.ju111.net
2015年12月10日
连云港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我市有留守儿童近11万人,其中“双留守”儿童约6万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心理失衡、学业失教、安全失保、行为失控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特殊群体在我市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依然存在。为高效、务实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活动,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援助渠道,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援助体系,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二、关爱对象
覆盖我市农村父母外出务工的0-16岁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及散居的农村留守儿童,以父母均外出的“双留守”群体为主体,以“双留守”中的特困学生为重点群体。
三、推进措施
(一)以服务体系为平台,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进行责任分解,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关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五护”网络:一是建立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行政村管护网络,健全工作机制;二是健全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三是建立以学校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加强学校、临时监护人、法定监护人与社会的密切配合,建立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制度;四是建立以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护网络,在思想、生活上给予关心,扶助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五是建立以公安、司法等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五大网络要加强联系与配合,共同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以政策法规为引领,提供源头支持保障。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部署,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目标管理,围绕户籍制度改革、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保健、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心理健康等重点内容,推动出台相关意见等政策性规定,从源头上推进和落实。
(三)以专项资金为保障,畅通资金来源渠道。设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援助专项基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和社会募集。其中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0万元,主要用于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区实施留守儿童校外教育培训项目、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示范点建设和特困留守儿童援助等项目。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立留守儿童援助专项基金。专项基金设在各级妇联,按照相关规定定向使用。
(四)以学校教育管理为主体,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和管理的重任,要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健全留守儿童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学习、心理、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及时梳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和城郊中小学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依托学校建立的少年宫,乡、村两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
(五)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不断壮大关爱队伍。组织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教师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积极开展“社会妈妈”、“城乡儿童手拉手”、“大手拉小手”等志愿服务行动,汇聚和承接各方爱心力量,逐步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力量。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依托现有的12348、12338援助电话,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四、工作职责
市委组织部: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推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措施的落实。协调有关部门和号召各级党组织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市文明办: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依托各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导中心、校外教育辅导站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阵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和心理关爱工作。在美德少年评选表彰中选树农村留守儿童励志典型,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市发改委: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建设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卫生、文化、福利、生活及安全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
市教育局:积极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留守儿童校内教育教学、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及时交流沟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校内特困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市公安局:推动平安家庭建设,有效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加大对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加强对违法犯罪留守儿童的帮教管理,防止其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市司法局:宣传普及法律知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受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市民政局:进一步发展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新型公益社会组织,做好登记备案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保障,注重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保障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得到有效资助。
市财政局: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创造条件、提供经费,保障关爱服务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市农委:做好农村妇女的农业技术、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帮助外出务工妇女回乡创业就业,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引导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切实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市文广新局:加强少儿图书馆、农村流动儿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以及网吧、电子游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管理,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送书、送戏、送展览下乡活动,推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阵地。
市卫计委: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卫生保健工作,保障留守儿童平等接受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儿家长合理喂养、科学喂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留守儿童,促其健康成长。
市体育局:大力实施儿童成长健身计划,大力开展适合农村儿童的体育健身运动,依法保障留守儿童的体育健身权益,增强留守儿童身体素质。
市统计局:将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纳入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的监测统计工作中,逐步开展对留守儿童发展的监测评估工作。
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协调推动各成员单位落实目标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推进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级各部门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协调整合多种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团市委:联合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适应能力和防范能力,加强对留守儿童权益维护;依托 “希望来吧”等服务阵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关爱活动。
市妇联:负责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家教指导机构,注重发挥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作用;培育壮大各类女性社会公益组织和工作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组织社会妈妈、巾帼志愿者等开展帮扶留守儿童工作;依托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等阵地,组织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特色活动。
市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校外辅导等特色关爱活动;与团委、妇联等部门共同建立留守儿童校外教育辅导站,做好留守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和推动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领导机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由党政负责同志挂帅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构,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行政村(社区)、学校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或工作小组,负责基层的具体事务。
(二)明确职责分工。政府妇儿工作机构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督查评估工作,切实推动关爱工作的有效推进。各相关部门、职能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结合各自工作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齐心协力,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三)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集中会办制度、信息联通制度、分工协作制度,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有效的考评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并把实施情况纳入年终工作考核范畴。不断总结推进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加以宣传和推广,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基层项目的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