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k12498411/2005-00269 | ||
发布机构 |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 发文日期 | 2005-07-01 |
标 题 |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 | ||
文 号 | 连政办发〔2005〕78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 | ||
时 效 | 根据《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关于宣布废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连政发〔2018〕11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 文件下载 |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七月一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
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
为大力改善就业环境,鼓励、引导和规范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的紧迫性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经济及社会的繁荣。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仅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三农”问题,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组织协调,按照“南北挂钩、城乡统筹、面向全国、拓展海外”要求,完善管理,搞好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大力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取消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和限制,取消对用人单位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行政审批,取消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不得干涉用人单位合法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严格审核、清理和简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有关手续和办事程序,取消专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设置的登记项目,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 。各行业和工种尤其是特殊行业和工种所要求的技术资格、健康等条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人员应一视同仁,不得有其它附加限制条件。要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彻底打破城乡劳动力分割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和法律法规宣传,认真清理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搞好求职信息、就业登记、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标准、社会保险缴费、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让其享受平等就业待遇;要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受理劳动合同纠纷,查处无故拖欠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工资的行为,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各类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依法与所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其中有关劳动报酬的条款,应明确工资支付标准、支付项目、支付形式以及支付时间等内容。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享有《劳动法》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企业在依法破产、清偿债务时,要按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把拖欠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工资纳入第一清偿顺序,与拖欠城镇职工的费用一并清偿。
三、积极为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医疗保险、生活环境、子女就学、户籍迁移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类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单位,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为所使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劳动保护条件及职业病防治措施。从事矿山、建筑和危险品生产经营作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上岗前必须依法接受培训,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生产安全的检查,严防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督促用人单位将与之签订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发生工伤的,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进行认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发生工伤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支付工伤费用,确保在事故中受到伤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依法享受工伤待遇。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生育保险的具体办法,引导他们自觉参加社会保险,力求做到先进入参保“大门”,再逐步规范缴费档次和标准,着力构建城乡衔接、逐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依法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严厉惩处各种侮辱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格、侵害其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
各级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要加大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力求杜绝各类重特大生产性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原因分析,并对造成安全责任事故的有关人员依据规定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各级卫生部门要关心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活卫生质量,建立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居住地环境卫生和食物安全检查制度,严防发生群体疫病传染和食物中毒事件。用人单位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安排的宿舍,必须具备一定的卫生条件,并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运行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在大力培育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非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中介机构运作管理,引导和规范自发形成的零工市场,清理和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配备计算机终端设备,实现市、县(区)、乡(镇)实时联网,及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提供有效的岗位信息。
二是强化苏南苏北劳务协作体系建设。抓紧完善区域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通过鼓励采用合作办学、厂校挂钩、建立合作型劳务公司、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联合体等方式,整合乡镇劳动保障、农业、乡镇企业管理等部门在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南北劳动力对口挂钩交流力度,促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转移。要加强驻外市县特别是驻苏南对口交流市县劳务工作机构建设,统筹做好开拓劳务市场、收集发布劳务信息、培训劳务人员、组织劳务输出、协调劳务管理、提供劳务服务和法律咨询、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和乡镇职业介绍机构在苏南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集中地区设立办事处或服务窗口,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
三是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建立劳务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农民务工培训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引导性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要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采取对农民发放“创业绿卡”、“培训券”等措施,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调动农民、用人单位、教育机构以及行业的积极性,形成多元的培训格局。
四是强化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维权体系建设。要制定扶持政策,推进劳务协作,规范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完善集招收、培训、输送、管理、维权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加快健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的保障机制。要加快解决拖欠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工资问题,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落实最低工资保障,逐步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欠薪保障、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监管制度,维护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县区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组织领导工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办事机构,尽快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分解下达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工作目标、完善政策措施、明确目标责任的同时,定期开展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大执法检察力度,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和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依法维权的意识。要建立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各种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制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的具体管理办法和服务措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工作更快更好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