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k12498411/2014-00042 | ||
发布机构 |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 发文日期 | 2014-03-18 |
标 题 |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七大行动”目标任务书的通知 | ||
文 号 | 连政办发〔2014〕41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连云港市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七大行动”目标任务书 | ||
时 效 | 根据《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关于宣布废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连政发〔2018〕11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 文件下载 | 140411093323177.doc |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七大行动”目标任务书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连云港市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七大行动目标任务书》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www.ju111.net
2014年3月18日
连云港市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七大行动目标任务书
一、重点任务
(一)生态空间保护行动
1.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以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生态廊道、形成生态屏障为重点,优化生态空间。严守生态红线,控制生态空间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空间管制,确保陆域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为21.96%以上。新海城区、连云城区和徐圩新区形成一环二纵四横的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2.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加强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实施退耕退渔、还林还湿地工程,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37%,建成东海县西双湖省级湿地公园。开展丘陵山体保护复绿工程,年内完成7个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编制实施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开展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稳步推进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工程。
3.推进绿色连云港建设。完善生态防护林体系,完成高标准沿海防护林2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建设农田林网面积30万亩。提升绿色通道建设水平,完成50条道路的绿化配套建设。加强森林抚育改造,林木覆盖率将达到28.5%。
(二)经济绿色转型行动
1.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培育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9%。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建设1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
2.强化节能减排。组织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35项,形成节约1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健全总量减排监测预警、统计、考核三大体系,强化结构减排,落实工程减排,推进科技减排,完善管理减排,实施重点工业、生活类减排项目,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3.推行循环清洁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深入推进低碳全民行动。全力推动清洁生产,完成30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三)环境质量改善行动
1.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完善大气污染监控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全民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制定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淘汰省级以上开发区内1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投资2.7亿元完成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加快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完成老旧机动车淘汰任务,全面供应国Ⅳ车用汽油和柴油,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施工工地100%设置车轮冲洗装置,施工现场道路实施地面硬化,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5%。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2.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按照双源双线双湖要求,加大蔷薇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完成蔷薇湖应急水源主体工程和饮用水输水工程,加快构建城市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推进列入国家规划的22个工程项目。大力整治市区水环境,加快排淡河、东盐河、西盐河、玉带河等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和河滨绿化。
3.积极防治土壤污染。积极实施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推广测土施肥,改善土壤环境。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强化菜篮子基地土壤环境监管,确保耕地安全利用。开展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工作,严格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环评审批。
4.推进生态人居建设。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推进城市内河环境整治,解决城市河流黑臭问题。加强城乡噪声污染防治,消除交通、施工和商业噪声污染扰民现象。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打造餐饮油烟控制示范街。将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有机结合,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为重点,完成1800个村庄整治任务。
5.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污水处理厂和重点企业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运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组团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成投运日处理能力310吨的刘湾垃圾填埋场,实现建制镇垃圾压缩式中转站规范运行。建成投运30万立方米规模的危险废物填埋场一期工程。推进园区集中供热建设,建设5个集中供热中心,新增供热能力2000蒸吨/小时。
6.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环境风险预警与管控,建立1-2个应急物资储备点,完善环境风险防范资源调配体系。强化对涉重企业的监管,全市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强化放射源安全管理,实现放射源实时在线监控,全市废弃放射源安全处置率达100%。加强田湾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监测预警和全市电磁辐射环境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四)生态生活全民行动
1.强化健康生活保障。保障公众饮水安全,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整治,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推进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解决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对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事件发现、预防、判定及处置能力,逐步建立环境健康损害医疗救济制度。
2.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培育绿色生活习惯,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厉行节约的生活方式。提倡家庭节水节能节气,推广使用家庭节水器具和照明节能灯。倡导绿色居住,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创建。倡导绿色出行,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倡导生态殡葬,宣传树葬等生态葬方式。加强公共场所禁烟管理。
3.引导消费模式绿色化。全面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和文明餐桌行动。推广绿色产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限制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鼓励使用环保包装材料,促进包装材料回收利用。积极推行绿色采购,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提升政府绿色采购比重。推进绿色办公、无纸化办公、视频会议等。
(五)生态文化传播行动
1.培育连云港特色生态文化。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举办生态文明讲坛和学术研讨会;利用绿色学校、社区创建平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平台。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本土特色的生态文化。
2.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打造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品牌,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编制并实施全市生态文明宣传行动方案。结合地球日、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主题节日,深入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校编制生态文明教材或读本,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在市级主要媒体和政府网站开设生态文明建设专栏,定期宣传报道。
3.强化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众参与,支持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在市环保局网站实时更新,及时向社会公布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质量等情况。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六)绿色科技支撑行动
1.加强绿色科技研究开发。根据产业高端发展的需求,组织实施绿色科技研究计划项目。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强化管理类技术研究。加强污染成因及机理、预警及防控、环境政策效应等研究,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管理水平。
2.推广应用绿色科技成果。完善产学研联盟运行管理评估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绿色技术在重点领域应用,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性技术问题,推出具有高增值效益的系列新产品,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进步。
3.营造绿色科技创新环境。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加强绿色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科技成果奖评选优先考虑有利于支撑环境改善、节能减排等绿色因素。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
(七)生态制度创新行动
1.强化法制建设。健全制度体系,建立环保司法执法联动机制。建立环保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重大污染案件移送、信息通报等制度,发挥环保水上警务室水污染防治执法快速出警作用。强化部门联动执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重大环境污染案件。
2.健全决策机制。提升绿色决策水平,发挥人大、政协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监督作用。推进建立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健全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3.加强政策调控。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市级生态文明创建专项资金3000万元,确保财政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积极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气价制度,制定扬尘排污收费试点政策,明确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
4.建立合作机制。强化区域环境协作,建立流域污染防治机制,逐步完善跨界污染应急联动机制和区域危险废物监管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共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加强与省生态办沟通联系,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农村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做到乡镇有环保工作机构,落实责任人员,建制村有环保监督员。
(二)实施行动计划。统筹安排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制定201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任务,加强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重点项目按期完成。
(三)严格监督考核。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考核办法,把生态文明建设年度任务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督查考核,定期通报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推进情况,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能力建设。加快建设生态环境监控平台,大力推进总量减排监测工作,提高监控预警能力。建设入海河口及直排口在线监测系统,构建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性辐射环境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宣教、信息、应急、核与辐射、固废管理标准化建设。
三、重点项目
全面组织实施201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共177个项目,计划投资63.2亿元(见附件)。
附件:2014年度连云港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