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k12498411/2010-00484 | ||
发布机构 |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 发文日期 | 2010-04-29 |
标 题 |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贯彻沿海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连政办发〔2010〕63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连云港市贯彻沿海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 ||
时 效 | 有效 | 文件下载 |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贯彻沿海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贯彻沿海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连云港市贯彻沿海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2010-2012)。
指导思想: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按照生态高效外向的战略定位,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变革农业,用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六大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提升现代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构筑具有沿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主要目标: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现代农业综合水平。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2012年达到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2012年达到8500元;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41.5%下降到40%。
(二)现代农业产业水平。到2012年,全市吸引各类资金累计达100亿元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累计达10亿美元以上;省、市级农业园区分别达到6家和20家,培育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70家,农产品粗加工转化率达到73%,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38%以上,创建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0个以上;建设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全国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2012年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力争每年培训20万人;水稻机插秧面积年均增长12%以上,秸秆还田面积年均增长10%以上;优良品种和新技术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
(三)现代农业设施水平。高效农业2010年新增面积30万亩,2012年达到2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设施农业2010年新增面积15万亩,2012年达到100万亩,占高效农业面积的50%;高标准农田达到48万亩;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年均提高6个百分点;2012年,渔业总产量达65万吨,渔业行业总产值100亿元,人工鱼礁区调控水域面积达到50平方千米,渔民人均纯收入16000元;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20万亩,产值超20亿元,其中花卉及观赏花木面积8.1万亩,产值超13亿元。
二、发展思路
(一)高效农业规模化。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重点发展设施果蔬、海淡水养殖加工、畜禽规模养殖、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显著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到2012年,力争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40万亩。
(二)外向农业基地化。拓宽招商渠道,抓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外向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努力建成100万亩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保持农产品出口创汇在全省的领先位置。
(三)生态农业品牌化。打响“林业生态品牌”,大力实施沿海防护林、云台山景观林、湿地保护、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农田林网等五大重点生态工程,推动全市林业资源显著增长,2012年森林覆盖率超过30%。打响“鲜切花品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品种,2012年鲜切花面积达到4.7万亩,努力建设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知名的鲜切花基地。打响“农业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设沿海风情、都市农业、环湖水乡、丘陵山区等四大休闲观光农业带。
(四)农业园区现代化。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有力依托,以工业园区的发展理念运作农业园区,集聚土地、政策、科技、人才等要素,按照“八有”标准,拓展园区功能,延长产业链条,重点建设6个省级以上、20个市级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领先、经营绩效显著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国家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农业经营产业化。重点培育壮大一批骨干型、创汇型、成长型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特色果蔬、优质粮食、畜禽、水产、食用菌、林木等重点加工集聚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在农产品产区和集散地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等现代流通业态,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便捷的物流通道和农产品集散平台。
(6)农业生产标准化。严格按照国际生产标准和流程组织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达标。加快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点,每年新增1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示范区。修订和制定水稻、小麦、洋葱、番茄、生猪、浅水藕、蝴蝶兰等地方标准10个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行 “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全程质量控制,经过2—3年努力,基本建立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连云港市外向农业再上新的台阶。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5大主导产业。做强优质粮食、优质蔬菜、优质畜禽、海淡水养殖以及花卉林果茶五大主导产业板块,坚定不移地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高效农业规模化,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集聚水平和竞争力。(1)优质粮食。调减低效农作物面积100万亩,加强优质品种选育与推广,实行全程机械化,打造东海县百万亩水稻机插秧示范县、灌南秸秆还田示范县,扶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水晶”牌稻米名优品牌,优质大米生产基地面积稳定达到250万亩,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2)优质蔬菜。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发展设施保护地蔬菜栽培,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强化科技服务,201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含复种),总产量400万吨、产值50亿元,平均亩效益超过3000元。(3)优质畜禽。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产业,重点发展奶牛、肉牛、肉羊、鹅、鸭等草食畜禽。建设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和优质肉猪生产基地,扶持壮大雨润、温氏等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2012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500万头,规模比重提高到70%;家禽饲养量8000万只,蛋禽、肉禽养殖规模比重分别提高到80%、92%以上;奶牛存栏发展到7000头,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98%以上。(4)海淡水养殖。全力打造近海拓展、设施渔业提高、渔业高效规模化发展和加工出口创汇增效等“四大工程”,着力实现高效外向渔业面积、产值“双增”,外向渔业养殖模式、水产品质量“双优”,水产品加工、出口“双扩”目标,努力建设全省最大的高效外向型海珍品养殖基地和高效设施渔业基地。(5)花卉林果茶。苗木花卉重点发展赣榆城西、罗阳,东海双店、山左口、驼峰,灌云东王集、南岗、侍庄,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浦浦南、海州沙航、岗埠农场、振兴集团等。2012年,苗木花卉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花卉及观赏花木8.1万亩;全市实有林地面积达到25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经济林果面积达到43.1万亩,茶园面积达3万亩。
(二)做强10大特色行业。加大调整力度,优化区域结构,做强拳头产品,不断提升优质肉禽、紫菜、泥鳅、食用菌等10大特色行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1)休闲观光农业。加强行业管理,培育森林休闲观光精品工程,2012年,建设以农家乐、郊区游、采摘、特色游等为主的森林生态观光点16个,森林休闲观光综合社会产值达到2亿元。以连岛渔家乐、高公岛海上垂钓、前三岛海上游为主线,以海上人工鱼礁区游钓平台建设为重点,建成集海上休闲垂钓、海上观光游乐、鱼虾贝藻精养等为一体的全省最大海上现代海洋休闲观光基地。(2)紫菜。努力发展深海养殖,提升品牌质量和附加值,到2012年,紫菜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进一步打响“中国紫菜之乡”品牌。(3)泥鳅。在巩固赣榆县墩尚镇养殖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响品牌,组织开展泥鳅等水产品美食节庆活动,建成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出口基地。2010年全市泥鳅养殖面积达到2.2万亩,水库网箱养殖达4500只,2012年全市泥鳅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水库网箱养殖达6000只。(4)食用菌。推广新品种,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做强金针菇、香菇、蘑菇、平菇、双孢菇、毛木耳、鸡腿菇等食用菌品种,形成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金针茹、连云区国盛杏孢菇以及东海山左口、石梁河、南辰、海州区新坝、岗埠农场等生产基地,2012年建成1000万平方米优质高效食用菌生产基地,重点建设30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核心基地,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种植、生产、销售基地。(5)淮猪。加快淮猪保种选育基地建设,改扩建原种场和良种扩繁场,培育生产基地和规模生产,建设无公害淮猪扩繁基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2012年淮猪特色猪出栏量达到5万头。(6)肉牛。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饲草基地和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提升规模化水平,到2012年,肉牛出栏增加到26万头,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7)花卉苗木。全市将形成以宁连、沿海高速为纵向,东陇海铁路沿线为横向的 “一纵一横”花卉产业带,重点加强新海和四县构成的“一核心,四片区”花卉产业空间布局。提档升级以东海双店、岗埠农场为代表的一批鲜切花生产基地,以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振兴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高档盆花生产基地,以赣榆罗阳为代表的耐盐碱观赏类花木生产基地,以灌云东王集、侍庄乡为代表的观赏类花木生产基地。2012年,花卉规模发展到8.1万亩。(8)特种经济动物。加快建设鹌鹑、毛皮动物、梅花鹿等原种场和良种扩繁场,培育生产基地和规模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创建无公害或绿色产品品牌,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9)创汇蔬菜。以芦笋、洋葱、大蒜、速冻叶菜、浅水藕、豆类蔬菜等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外向品牌,建成我国沿海重要的蔬菜加工出口产业基地,2012年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努力保持全省前列。(10)优质肉禽。充分依托东海温氏、东辛肉鸡、东海桂柳、灌云兴云等龙头企业,加快养殖模式创新,建设优质肉禽生产基地,2012年肉鸡出栏量达到4000万只,肉鸭出栏量达到500万只,肉鹅出栏量达到300万只。
(三)打造6大农业园区。加快建设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东海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灌云现代农业科技园、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新浦现代农业示范园、海州现代农业示范园等6个现代农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实现错位发展,努力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农民致富的引导区、规模开发的示范区和出口创汇的主导区。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实施海洋经济开发区与青口镇为主体的“区镇合一”发展战略,把其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东海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以西双湖核心区开发为主,推进李埝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开发,强化设施蔬菜、花卉两园区产业布局和综合开发,逐步走出一条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发展新路子。灌云现代农业科技园,经过三年的发展,核心区覆盖龙苴、陡沟、伊山、侍庄、南岗等乡镇,打造以芦蒿、花卉苗木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食用菌业、花卉苗木、设施蔬菜、特色农业、农业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食用菌示范园、花卉苗木示范园、设施蔬菜示范园和生态农家乐等四园;新港大道食用菌产业带、宁连公路食用菌产业带、新新线花卉苗木产业带和326省道沿线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带。探索建设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东中西农业加工物流示范园区,完成园区规划和基础建设,重点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园区、种苗基地以及技术研发中心等。
(四)培育100个龙头企业。通过 “扶大、扶强、扶优、扶特”,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型、加工型、出口创汇型和物流型企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外向化方向发展。紧紧围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总体思路,突出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战略,突出利益联结,强化扶持服务,切实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品牌创建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规模大、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积极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信贷资金、项目安排、所得税征收、绿色通道、土地使用、规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现代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将现代农业发展置于沿海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予以强力推进。各县区政府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切实承担起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要严格落实责任,强化跟踪问效,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得力、责任到位、工作落实,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支农资金的组织整合力度,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经济薄弱乡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等“三个大幅度增加”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资金向农业农村集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扶持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组建担保公司,引导各类担保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发展形式多样的涉农担保业务,吸引各类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领域。做好涉农规划与沿海规划的衔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协调,主动对接,加大对上争取和招商力度,努力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重大项目和发展资金落实。
(三)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贡献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投入和品种选育,努力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品种,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农业品种,强化新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开发,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强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推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特征的责任农技服务制度。多途径培育新型农民。以实施农村人才工程为契机,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广校、农干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强农民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四)完善土地流转合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发展合作型、服务型和土地租赁型规模经营。公共财政对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给予适当资金补助,促进土地流转,保证流出方农户利益。各地要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把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返乡创业人员、基层干部、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组织。推动合作社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组建合作联社,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劳务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对农户、土地和产业的覆盖面。
(五)完善质量监管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订和推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疫病防治程序,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建设和监管两条主线,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与基地认定工作。完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逐步建立从田头到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搞好设施农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设施农业的良性发展。
(六)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及早规划,精心部署,加快落实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要求,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确保目标序时推进。严格督查,跟踪问效,对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定期进行督查。加大考核力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指标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切实以到位的跟踪督查、考核奖惩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