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k12498411/2007-00408 | ||
发布机构 |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 发文日期 | 2007-11-09 |
标 题 |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县(区)教育现代化意见的通知 | ||
文 号 | 连政办发〔2007〕218号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县(区)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 ||
时 效 | 根据《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关于宣布废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连政发〔2018〕11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 文件下载 |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县(区)教育现代化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县(区)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九日
关于推进全市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市教育局 2007年9月)
为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59号)、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的通知》(苏教评[2007]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连发[2006]8号)精神,确保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现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应当看到,全市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需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宏伟目标,必须积极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全省已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要求,我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积极开展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切实抓紧抓好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
二、认真抓好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制定促进县(区)域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要制定促进县(区)域内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切实予以保障。
(二)建立人民满意的区域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成果,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3年教育,努力做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以及经济、科技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格局,逐步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实现优质均衡的办学质量。要使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更趋合理,逐步缩小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生均建筑面积、图书、实验仪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等各项教学设施设备,达到国家和省级规定的标准,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基本接近。班级学额符合国家的规定标准,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教师数量、结构和素质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编制逐一核定到校,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严格聘任程序和准入制度。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以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形成优良的素质教育环境。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科学管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要形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公共资源向教育免费开放使用,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安定因素、无重大安全隐患。
(五)健全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依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三、切实加强对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具体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实施,并把好质量评估关。各县(区)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负总责,组织教育局、财政局、政府教育督导室等部门,建立实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工作班子,保障工程有序进展。
(二)教育系统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规划、重点突破。主要负责同志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运筹和决策整个工程的实施上,把各项具体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各个处(科)室和直属单位,努力形成工程实施的合力。要善于发现和培植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推动乡镇、学校加快实施进度,提高实施质量。
(三)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点工程。根据全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实际状况,全市拟分期分批推进县(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坚持强化领导、快速推进、分类指导、序时达标的原则,分指标、分时段、分步骤创建。各地要根据排定的推进计划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四)各地要对照实施规划、方案和评估指标,定期组织专项督查、跟踪督查和自评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和差距,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在规定期限内,以县(区)为单位,一次性通过省级评估。市政府将组织力量,强化对各县(区)的督查考评。
附件:1.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2.连云港市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序时进度表
附件1:
江苏省县(市、区)教育
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4.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5.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6.困难群体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7.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8.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9.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10.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11.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
12.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13.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15.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16.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附件2:
连云港市县(区)教育现代化
建设序时进度表
内容
县(区) |
目前已达成指标 |
2007年 拟达成指标 |
2008年 拟达成指标 |
2009年 拟达成指标 |
2010年 拟达成指标 |
申请评估时间 |
赣榆县 |
第1、5、6、10、13、14、15项,共7项 |
第2、12、16项,共3项 |
第8、9项,共2项 |
第3、4、7、11项,共4项 |
2009 |
|
东海县 |
第1、2、6项,共3项 |
第10、13、15、16项,共4项 |
第5、8、12项,共3项 |
第3、4、14项,共3项 |
第7、9、11项,共3项 |
2010 |
灌云县 |
第1、2、6、10项,共4项 |
第13、15、16项,共3项 |
第5、8、12、14项,共4项 |
第3、4、7项,共3项 |
第9、11项,共2项 |
2010 |
灌南县 |
第1、2、6项,共3项 |
第13、16项,共2项 |
第5、8、10、14、15项,共5项 |
第3、4、7、9、11、12项,共6项 |
2009 |
|
新浦区 |
第1、2、3、5、6、13、15项,共7项 |
第9、10项,共2项 |
第12、14、16项,共3项 |
第4、7、8、11项,共4项 |
2009 |
|
海州区 |
第1、2、5、6、14、15、16项,共7项 |
第3、13项,共2项 |
第8、9、10、11项,共4项 |
第4、7、12项,共3项 |
2009 |
|
连云区 |
第1、2、3、5、6项,共5项 |
第10、13、15项,共3项 |
第8、9、12、14、16项,共5项 |
第4、7、11项,共3项 |
2009 |
|
开发区 |
第1、2、3、5、6、10、13、15项,共8项 |
第16项,共1项 |
第8、12、14项,共3项 |
第4、7、9、11项,共4项 |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