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3-04-07 04:21 访问量: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应,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6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通知如下:
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按照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产区与销区统筹发展、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并重、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创新调控保障机制,争取2015年底前实现全市肉、蛋、奶、鱼、菜、果等产品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流通条件更加改善、调控保障有力。
二、大力强化生产基地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蔬菜和果品基地建设。2015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100万亩(含出口蔬菜70万亩),其中有机蔬菜3万亩、特色蔬菜50万亩(西甜瓜20万亩、洋葱12万亩、草莓7万亩、芦笋6万亩、黑菜3万亩、食用菌2万亩)、“伏缺菜”3万亩,完成全市220万亩、市区常年菜田10万亩的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力争全市常年性叶菜自给率达95%以上。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42万亩,总产量2.6万吨,其中梨4万亩、苹果1.6万亩、桃6.5万亩、葡萄2.4万亩、樱桃2.6万亩、其它24.9万亩。
(二)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2015年前全市新建或完善存栏500头规模的奶牛公寓15家、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场)400个、年出栏200头以上的标准化肉牛规模养殖基地(场)50个、年存栏10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蛋鸡规模养殖场150个、百万只优质家禽养殖基地(小区)8个、畜禽良种场(基地)50个。全市规模养猪比重达到80%,蛋禽达到85%,肉禽达到95%,奶牛达到100%;力争肉类自给率达98%以上,蛋类自给率达95%以上,奶类自给率达80%以上。
(三)进一步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2015年前全市建成无公害水产基地4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2万亩;年改造海淡水养殖池塘10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海水池塘20万亩以上,实施滩涂贝类围栏养殖20万亩以上,养殖梭子蟹、对虾、星斑川鲽等特种水产品15万亩。全市工厂化养殖车间达到40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0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6万吨,海水养殖产量达到32万吨,淡水捕捞产量2万吨,海水捕捞产量20万吨。
三、大力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一)加快信息化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加强新建住宅小区农副产品配套网点的建设,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二)深入开展绿色市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农加超”经营业态,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和超市化进程。2015年前每个县新建一个产地批发市场,每个乡镇改造或新建一个农贸市场。市农副产品绿色市场数达到50%,县农村绿色市场数达到30%,全市通过第三方认证注册的国家级绿色市场达到30%。
(三)进一步规范蔬菜农残检测点建设。严格索证索票,推行挂牌公示、亮证经营,完善各类台账登记制度。
三、大力强化副食品加工体系建设
(一)大力推进副食品深加工。支持每县建设1个“菜篮子”产品重点加工集中区,引导“菜篮子”产品集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促进“菜篮子”的保障供应,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二)全面推进生猪机械化屠宰。2015年全市生猪机械化屠宰率达95%,严禁手工屠宰,积极推进牛羊定点屠宰。
四、大力强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建立信息化可追溯系统。继续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等可追溯系统建设,普及电子台秤和条码技术,基本实现农副产品全程信息化管理。
(二)注重农贸市场经营方式转变。加强市场硬件、软件的建设,努力提高农贸市场集约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科技优势,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大力强化应急储备体系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猪肉应急储备体系。依托东海福润养殖场、灌云大南畜禽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猪场基本货源储备基地,保障城市基本的猪肉自给量;依托全市9家生猪定点屠宰场建立猪肉货源储备基本户,参与市场供应的保障工作;依托连云港福润食品、天缘食品、苏海肉食品等大中型流通企业建立常态性冻肉应急保障储备。
(二)建立蔬菜应急储备体系。依托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保障全市常用蔬菜一周的储备量,同时建立外地调用储备体系,保障外地蔬菜及时调入。
(三)建立禽类应急储备体系。依托全市规模养鸡场、养鸭场设立基本货源储备基地,同时将鸡蛋批销大户纳入应急保障体系,保证市场日常供应基本平稳。
(四)建立食用油应急储备体系。依托现有国有粮油储备基地、大型地方市场、超市,按照“政府委托,部门监管,企业运作”的方式储备食用油1000吨。各县分别将重点食用油加工企业纳入应急储备体系。
(五)建立应急保障反应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监测保供网络,设立三级应急预警机制,充分依托猪肉、蔬菜、食用油禽类等应急储备体系,及时防范各类“菜篮子”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市场供应充分,价格基本平稳,维护市场稳定。
六、大力强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工作。建立农产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完善联网检测点,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任务,形成严密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省领先。
(二)进一步加快推广IC卡信息化交易管理系统。全面开通建设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IC卡交易系统,建立市民查询、质量监管、源头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买卖双方100%办证持卡交易,实行农贸市场索证入场,IC卡交易凭证随货同行,实现交易、监管与查询全程信息管理。
七、大力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县区长负责制。各县区政府要合理确定“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菜篮子”重点产品自给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并作为“菜篮子”县区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将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等纳入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市建立“菜篮子”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财政局、商务局、城管局、农委、卫生局、环保局、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主要负责研究协调“菜篮子”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事项。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责,积极主动为“菜篮子”工程做好推进与服务工作,共同营造有利于“菜篮子”工程发展的良好环境。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牵头、协调、统筹等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建立“菜篮子”工程应急保障专项资金,作为菜篮子工程项目的补助资金,逐步增加对菜篮子工程的投入,重点引导社会各方资金参与“菜篮子”工程建设。各县区政府要将“菜篮子”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参照设立“菜篮子”工程配套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市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要切实落实国家各项补贴政策,健全完善农业补贴办法,稳定“菜篮子”产品生产;对“菜篮子”产品初加工和流通企业,简化增值税抵扣手续,取消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菜篮子”产品出口,按照有关规定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征占补偿水平,加强现有菜地和养殖区域保护;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贴政策,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渔政、渔港、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用地管理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规划使用本集体土地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供应,按工业用地政策落实批发市场用地;对批发市场、畜禽水产养殖用水用电价格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政策。
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