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号 k12498411/2014-00006
发布机构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发文日期 2014-01-03
标 题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稿的通知
文 号 连政办发〔2014〕3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连云港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稿)》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时 效 有效 文件下载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稿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稿)》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www.ju111.net

                                                             2014年1月3日

 

 连云港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稿)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依法、高效、有序应对在我市境内发生的辐射事故,最大程度控制或减缓辐射事故危害后果,切实保障公众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江苏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修订。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生产、销售、使用等活动中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因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异常照射等辐射事故。

  市辖县行政区域内发生辐射事故,应先行启动各县《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4 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分级负责、平战结合原则。依法加强辐射源日常监管,建立辐射事故预警和风险防范体系;辐射事故应急时,优先开展人员抢救应急处置行动;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辐射事故属地管理;结合实战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为应对和处置辐射事故提供保障。

  2. 事故分级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2.1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Ⅰ级)

  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2.2 重大辐射事故(Ⅱ级)

  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不含3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2.3 较大辐射事故(Ⅲ级)

  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不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2.4 一般辐射事故(Ⅳ级)

  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3. 组织机构

  市政府成立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行动。指挥部下设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现场防护组、事故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和技术专家组。

  3.1 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

  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辐射事故应急的组织领导工作。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

  (2)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指挥全市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辐射事故调查、评价,审定事故应急处理报告;

  (3)负责向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提出控制辐射事故危害、保障公众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4)负责在发生重大、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时,向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提出支援请求;

  (5)负责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发布;

  (6)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7)负责对各县辐射事故应急机构的指导。

  3.2 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处理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

  (1)负责辐射事故的接报和应急准备工作;

  (2)负责向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提出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3)在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期间,传达、执行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协调有关方面的应急响应行动;编写辐射事故调查及应急处理报告,对各县应急组织提供技术咨询;

  (4)负责组织对各县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级别辐射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

  (5)负责应急响应装备、物资的组织和管理;

  (6)负责技术专家组的建立和专家的联系;

  (7)负责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8)负责辐射安全宣传、人员培训,组织应急演习。

  3.3 现场防护组

  市公安局为组建单位,负责组织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执行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维护治安秩序,对丢失、被盗放射源立案侦查和追缴。

  3.4 事故处置组

  市环保局为组建单位,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发生区域进行辐射监测,分析辐射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初步确定事故等级,提出应急处置方案。

  3.5 医疗救护组

  市卫生局为组建单位,负责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对可能受辐射损伤或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对受照射人员进行急救和后续救治,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剂量控制并提出防护指导意见。

  3.6 技术专家组

  根据现场处置情况及有关监测数据,分析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潜在危害,针对具体情况向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提出进一步处理、处置的意见和建议。

  4. 预防预警

  4.1 预防工作

  辐射工作单位负责本单位辐射安全管理事宜,制定本单位辐射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预防辐射事故的发生。环保、卫生、公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辐射工作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建立重点辐射工作单位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对重点辐射源实施有效监控,预防辐射事故的发生。

  4.2 预警工作

  按照辐射事故分级,辐射事故预警级别相应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特别重大)、橙色(重大)、黄色(较大)、蓝色(一般)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进入预警状态后,各级辐射事故应急领导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波及范围、严重程度和事件等级,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5. 应急响应

  5.1 事故报告

  5.1.1事故报告程序与时限

  发现辐射事故后,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等应立即拨打环保12369或公安110报警,环保、公安值班人员接警后必须立即向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2369)报告。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事故级别的初步判断,在1小时内报告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并向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时,也可越级上报,初步认定为特别重大或者重大辐射事故时,同时上报环保部。

  5.1.2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辐射事故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故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辐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类型、污染方式、污染范围,人员受辐射照射等初步情况。

  续报须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基础上报告有关事故的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采取的应急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遗留问题、事故经验教训,应急响应工作部门和工作内容,需开展的善后工作等。

  5.2 预案启动

  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报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必要时先组织监测,根据监测、分析结果,判断事故级别,向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提出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对建议认真审核后,认为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则按程序下达启动命令,并向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

  5.3 分级响应

  按照辐射事故分级,应急响应相应分为Ⅰ级响应(特别重大)、Ⅱ级响应(重大)、Ⅲ级响应(较大)和Ⅳ级响应(一般)四级。Ⅰ级、Ⅱ级响应由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Ⅲ级响应由市级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Ⅳ级响应由县级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更高级别应急预案。

  5.4 现场处置

  根据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命令,各应急响应小组应立即赶到现场,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辐射事故的应急工作。划出警戒区,进行应急监测和现场调查,立即对危害进行控制与消除;封锁现场,疏散群众,对警戒区实行人员、车辆管制,在警戒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危害扩大;对可能受超剂量辐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医学观察和应急救护等措施,必要时请求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支援。各应急小组要随时将事故情况、现场监测结果和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事故状况部署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并报告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

  5.5 人员防护

  接到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指令后,各应急小组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和个人辐射剂量计,以最少人员和最小伤害为原则,按照规程进行应急处理、救护工作。应急人员在撤离现场前应进行相应检查,确定是否受到污染。若已经受到放射性污染,应采取去污措施。若发生大面积深度放射性污染,应划出警戒区,禁止附近群众进入事故发生区域,避免受到超剂量辐射照射。

  5.6 信息发布

  辐射事故发生后,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做好事故的信息发布工作。新闻统发稿由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拟稿,经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审阅批准后,由市委宣传部负责向媒体和公众发布。

  5.7 应急终止

  5.7.1应急终止条件

  应急响应终止应具备下列条件:

  (1)辐射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2)环境辐射水平已降到国家允许的限值之内;

  (3)辐射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被消除,无续发可能。

  5.7.2应急终止程序

  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和应急终止条件,确认应急行动终止时机,提出应急响应终止建议,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按程序下达命令,宣布应急响应终止,并报告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

  6 后期处理

  6.1 后续行动

  对丢失、被盗放射源的辐射事故,从接到报案或者检查发现之日起半年内,仍未追回丢失放射源或者仍未查清下落的,由负责立案侦查的公安机关作阶段报告,并提交给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对事故造成的危害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对遭受辐射污染场地的清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辐射后续影响的监测、辐射污染环境的恢复等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辐射事故组织后期环境辐射监测,制定去污计划及放射性废物处置计划并实施。

  6.2 善后处置

  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参与事故应急响应的人员及事故受害人员所受剂量进行评估,协调有关部门对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急调集、动员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偿,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下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对事故影响区域的居民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6.3 总结评估

  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指导有关部门及辐射事故单位查出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对辐射事故的情况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践经验,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

  7. 保障措施

  7.1 装备资金保障

  承担辐射事故应急部门,按照处置突发辐射事故需要,配置相应的技术装备、安全防护用品等,对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体系运行经费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报市财政局纳入部门年度经费预算。

  7.2 专业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以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专业队伍为主体,保障应急工作有效进行。平战结合,各应急队伍实行AB角制度,所有应急人员应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应急时迅速响应,应急人员如有调整,应在调整后第一个工作日内向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7.3 培训演习保障

  市级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培训和重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支训练有素、能力过硬的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专业队伍;按照本预案要求,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辐射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和辐射工作单位进行不同类型的辐射事故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8. 附则

  8.1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环保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8.2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连政办发〔2006〕166号)同时废止。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