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号 k12498411/2011-00035
发布机构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发文日期 2011-09-28
标 题 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建设品牌强市的意见
文 号 连政发〔2011〕123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苏政发〔2010〕115号)精神,全面增强全市商标培育、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建设品牌强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建设品牌强市的意见。
时 效 根据《市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连政发〔2020〕95号),此文件已废止。 文件下载

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建设品牌强市的意见

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

建设品牌强市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苏政发〔2010〕115号)精神,全面增强全市商标培育、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建设品牌强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品牌城市为目标,以争创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为抓手,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各种手段,着力培育、扶持、保护、壮大一批有实力、有带动能力的企业和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商标品牌,全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进一步增强我市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打造连云港品牌和品牌连云港,创建品牌强市,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连云港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商标战略与经济发展政策深度融合,基本完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商标确权、培育、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增强。商标在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商标战略对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一)实现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快速增长。国内商标注册年均增长20%,注册商标总数突破15000件,通过马德里体系国际注册总数突破70件,地理标志注册9件以上,定牌加工企业自主商标拥有率达80%以上。

  (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优势品牌群体。全市驰名商标总数超过8件,著名商标总数超过100件,知名商标总数超过260件,建成6个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其中至少1个被确定为新兴产业商标品牌培育基地,建成9个市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立品牌培育的基地化和梯次化培育模式。

  (三)商标运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商标的行政指导和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主体商标运用和管理能力明显增强,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使用人均建立规范的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商标专业协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商标中介服务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商标作为品牌的核心,在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以及市场竞争、股权作价、融资贷款、产品延伸、品牌塑造等方面的直接作用全面体现,在信用建设、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

  (四)商标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商标拥有人和使用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尊重和保护商标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商标异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参与商标国际保护渠道的建立和商标国际保护的实践,商标行政管理案件当年结案率达到90%,商标投诉渠道畅通,商标投诉和举报的回复率达到100%。由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和企业自我保护相结合的商标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五)商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县区、各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商标战略实施意见,有计划地推动商标战略的各项工作,基本建立商标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运行机制。商标宣传普及面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全民商标认知度不断提高,形成尊重和保护商标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商标文化。商标管理和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完善,行政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品牌建设

  1.把医药产业打造成我市高知名度商标的聚集区。依托现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产业化、国际化,把我市打造成国内著名的药港。加大对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医药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的指导,指导豪森、恒瑞、天晴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帮助豪森、中金、苏云等医药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推动豪森、名正、甘利欣等商标尽快扩大影响。引导企业在宣传商标、树立品牌形象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中成药和天然药物、新开发产品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确保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5件以上,确认省级新兴产业商标品牌培育基地1个。

  2.把新材料产业品牌创建作为品牌建设新的增长点。依托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在特色材料、工程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特别是碳纤维、风机叶片等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上,加大品牌建设指导力度,引导中复连众、太平洋、大姐吴兆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扶持碳纤维产业做大做强,尽快产生有影响力的商标。

  3.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品牌创建的提升带。配合我市整合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产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的有利时机,鼓励指导企业向海外发展,将我市发展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基地。确保太阳雨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指导服务太阳雨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品牌优势,扩大核心竞争,建设行业领先的企业集团。帮助中小型太阳能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指导响亮、苏阳、昊升等本地企业通过品牌运作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创建

  1.通过地理标志注册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1)优质粮食。注册并培育东海大米、灌云大豆地理标志,使东海优质大米生产基地面积稳定达到150万亩,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推动灌云大豆种植形成规模,扶持灌云豆丹养殖、加工形成特色产业。(2)紫菜。注册连云港紫菜地理标志,引导紫菜行业努力发展深海养殖,提升品牌质量和附加值,早日实现产值5亿元,打响中国紫菜之乡品牌。(3)食用菌。注册灌南食用菌地理标志,指导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海山左口、岗埠农场等生产基地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种植、生产、销售基地。(4)淮猪。注册东海老淮猪地理标志,通过商标许可使用,加快淮猪保种选育基地建设,建设无公害淮猪扩繁基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2015年淮猪出栏量超过5万头。

  2.充分发挥集体商标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农业园区化进程。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有力依托,以工业园区的发展理念运作农业园区,通过集体商标许可使用,形成园区品牌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科技领先、经营绩效显著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1)优质蔬菜。进一步加强对四季田园和新坝商标的指导力度,大力发展设施保护地蔬菜栽培,推动优质品牌蔬菜进超市。(2)花卉林果茶。注册晶都花卉集体商标,通过实施商标战略,扩大连云港花卉的影响力。积极探索连云港云雾茶地理标志的使用,鼓励茶农统一使用连云港云雾茶标志,擦亮我市茶叶品牌。指导连云港蓝莓注册证明商标,支持新坝商标扩张市场,通过品牌带动,提高新坝镇拿比特西瓜、草莓、桃等水果的市场占有率。(3)泥鳅。在巩固赣榆县墩尚镇养殖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响水中参品牌,支持有关行业协会开展泥鳅等水产品美食节庆活动,创建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出口基地。(4)海产品。指导中国对虾、连云港刺参、赣榆梭子蟹、赣榆大黄鱼等海产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更好的将来源于连云港的特产通过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而广为人知。

  3.推动涉农企业品牌建设。引导德邦、乐呵呵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扶持农霸、牛郎争创省著名商标。建设灌云旋耕机产业集群省级品牌培育基地,鼓励云山等旋耕机品牌进一步做强。重点扶持汪恕有滴醋、榆城集团、雅玛珂紫菜等6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帮扶连云港东米食品有限公司、东海县黄川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海州区新坝镇瓜菜协会等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培育。继续推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地理标志)+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导农林牧渔业生产者以商标为纽带,组成新的经济联合体,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到2015年,实现70%的特色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生产企业、90%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并使用自主商标,新注册集体商标不少于7件,注册地理标志6件以上,认定省著名商标10件以上,市知名商标40件以上。

  (三)推进服务业品牌建设

  1.打造有特色的旅游品牌。配合旅游大项目的实施,带动我市旅游形象的大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指导花果山风景区、连岛度假区、东海温泉度假区等完善品牌管理。围绕休闲观光农业,加强商标注册,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做好农家乐、郊区游、采摘、特色游的品牌培育,使70%以上的旅游文化产品注册并使用自主商标。

  2.推动服务业发展。引导服务业企业积极推行商标先行战略,实施品牌连锁,创新服务产品,促进规模经营。重点指导3家生活性服务企业开展品牌连锁经营,规范商标许可,提升品牌价值。帮助3家先进技术型生产性服务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打造知名品牌。

  (四)全面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

  1.完善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机制。完善举报制度,简化举报程序,方便商标权利人投诉。加大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严格加强注册商标标记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管理,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注册商标标记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行为。依法保护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标志等特殊标志及官方标志专用权。建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构建区域内、外打假维权机制,为自主品牌开拓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2.依法惩治商标侵权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商标侵权案件高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开展集中整治,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以及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加大曝光和惩处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建设全市商标执法协作信息平台,制订落实商标侵权案件限期办结、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在打击商标侵权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力遏制商标侵权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研究制订全市商标战略实施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连云港工商局,负责全市商标战略的组织实施、联络协调、督查指导、绩效考核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相关实施工作。各县区要加强对商标战略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

  (二)完善扶持政策。将商标战略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商标工作列入全市发展大局中、放在深入推进八项工程工作中来统筹安排,今后五年,要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商标战略实施的财政投入,加强对商标战略实施的财政支持,落实各项奖励政策,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连云港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50 万元、 20万元和 2万元的奖励;获地理标志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商标国际注册的补贴5000 元;对实施商标战略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按企业纳税归属地分别由市、县(区)财政负担(经司法认定取得的商标不在奖励范围)。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企业的商品和服务;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优先扶持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面向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开展商标质押贷款。对品牌培育基地内知名品牌企业在土地供给、融资贷款等方面优先安排。

  (三)健全保护体系。完善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有机结合的商标保护体系。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商标保护意识,努力提高商标自我维权水平。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将商标侵权信息纳入信用体系范围,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高知名度商标的域外保护,切实提高维权效能。强化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区域联合执法与协作机制,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支持企业开展商标海外维权,建立企业海外商标维权投诉协调机制,畅通海外维权投诉和救济渠道。支持帮助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在海关总署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手续,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高保护效率。

  (四)建立考核机制。市政府将商标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体系,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年度总体商标发展目标和年终考核内容,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认真实施商标战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定期督查商标战略实施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以适当形式予以通报。广泛开展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乡镇(街道)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不断把我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引向深入。

  (五)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商标工作的部门合力。各级工商、经信、质监、财政、税务、农委、海洋渔业、商务、科技、卫生、药监、旅游、金融等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加强合作、统筹协调,共同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进出口贸易。通过强化行政指导和服务,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商标信息库,组建专家顾问团,积极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战略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支持并加强市商标协会等专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依托市商标协会,组织和整合我市商标研究力量,成立连云港市商标战略研究机构,为我市实施商标战略提供咨询建议,加强对国内外商标法规政策、发展动态研究,探讨解决我市重点行业、企业商标战略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评估各地、各行业商标战略实施效果,为政府制定经济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积极发展商标代理、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切实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发挥商标中介服务组织在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六)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商标战略实施工作,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和导向作用,加强对实施商标战略的企业、产业集群和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商标、爱护商标、发展商标、共同创造实施推进商标战略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