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43190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43190号提案的答复
连云港市科协: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青少年学生体质,以及连云港体育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对于贵单位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教育局、市卫健委进行了认真研究,将从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严格体育课程落实、丰富各类活动比赛、缓解师资场地短板等方面,鼓励引导社会和家长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从而增强体质,预防近视、肥胖等常见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一、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凝聚工作推动合力
深化体教融合。目前全市有12个体教融合项目在中小学开展,约40名教练员到学校开展训练工作。市体育局全面推进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即每个县(区)至少推动5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各县(区)立足学校体育,结合学校特色、区域传统,选择不少于5个项目作为本地区体育特色项目,形成区域特色体育文化,丰富校园体育活动,让青少年享受运动趣味,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健康成长。
加强教医融合。一是开展健康监测。市卫健委和市教育局制定下发《连云港市学校卫生监测工作方案》,每年开展学生健康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发现的健康问题提出干预建议。二是重视营养健康。市卫健部门指导开展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建设,2023年全市完成30家中小学、幼儿园的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建设,2024年计划在中小学、幼儿园新建12家营养科普小屋。制订8套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营养餐食谱,多次培训供应商及学校。三是做好心理健康宣教干预。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先后走进48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235场次。整合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专业团队力量,组建市级心理危机干预和救援队伍,依托12345转接24小时值班电话,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建立全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体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测查。
推进体医融合。市体育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连云港市体医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快促进体医融合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市体育局与市中医院签署了体卫融合合作共建项目协议,积极打造体卫融合新平台、新标杆、新典范,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开好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医疗处方“三张处方”,充分挖掘“运动促进健康”价值功能,大力促进体卫教融合发展,搭建体质检测、健康教育、体卫融合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努力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保护墙”。
二、严格体育课程落实,夯实体质健康基础
一是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推动体育课与阳光大课间、推进学校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建设
)、课后托管服务灵活组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二是构建适合本校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的新要求,各中小学校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可终生锻炼的体育运动技能。三是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县区教育部门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督查和指导,在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和检测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
三、丰富各类活动比赛,搭建体育锻炼平台
一是提升校园体育俱乐部建设质量。与教育部门协同联动,扩展体育俱乐部活动项目,提升校内体育活动质量,加快实现“生生有项目、生生在团队、生生爱运动”工作目标。市教育局向所有具备参加体育运动条件的中小学生家长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引导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养成终身热爱锻炼的习惯。广泛开展契合孩子需求、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导广大学生参加1—2项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武术(太极拳等)、啦啦操、体育舞蹈等校园体育俱乐部项目,力争2024年底基本实现体育俱乐部学生覆盖率100%。二是加强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设。市体育局深入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与教育部门一体化设计、共同组织、统筹开展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联合制定年度竞赛计划,打造“市长杯”校园足球、篮球等品牌赛事,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健身、竞赛交流。三是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实施快乐幼儿体育工程和“奔跑吧·少年”健身主题活动,开展快乐体操、趣味田径、少儿体适能等活动,进一步夯实未成年身体健康基础。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等节点,结合“迎省运”“全民健身日”等主题,将儿童体育项目展演纳入全市“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社区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中,为青少年搭建体育展示平台。鼓励体育协会进校园、进社区,打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师生、亲子、社区体育比赛和活动。
四、缓解师资场地短板,助力校园体育发展
一是推进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加强对体育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积极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专业支持;鼓励和引导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后备人才培养、赛事活动组织等。二是改善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满足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需求,引导公共体育场馆为学校开展体育课、体育锻炼提供场地支持和服务,鼓励面向青少年公益性开放;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健身步道、骑行道、体育公园和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家门口”的运动乐园。三是壮大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加强体育师资业务培训,将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纳入教育、体育年度培训计划,选派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其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支持服务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工作;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进一步壮大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队伍规模,更好地为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