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房 慢煮时光 阅享生活
城市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指数,离不开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的产品供给以及优质的服务效能。文化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内生活力,迸发着独具韵律的脉动。
近年来,港城通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进街巷里弄、乡村原野——无论是通过时尚高端的城市书房来“阅读”生活,还是通过普惠化的群文培育来找寻“内卷”外的人生,抑或通过数智化的技术手段探索“云端上”的精神追求,都离不开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无限追问,和对“另一种活法”的勾勒。
文化是个“生活圈”,服务是个“偷心客”——它教会我们如何乐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带来的红利,也教会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如何掌握更多独树一帜的生活方式,活出鲜活、热烈又充满哲思的“人生图景”。
书卷多情似故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的日益碎片化,阅读空间也有了多样性。城市书房是阅读空间的延伸,也是图书馆在市井街巷的延伸——它在港城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文化氛围,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就近享受阅读时光。
我市自2020年建成全市首家城市书房以来,这一新兴的公共文化空间如播撒种子一般,盛开在市中心和各县区的大街小巷——截至目前,我市已新建各种样式的城市书房30家,总面积超3600平方米;还打造一批公益性、开放式的职工书屋、共享书房等,让“十五分钟文化生活圈”可触可感,让阅读也不止于纸面,而是“读”进生活里。
这里浓缩着一条街的生活美学
12月7日,记者来到海州区的繁华老街民主路,时畔城市书房就坐落于其南侧的市化路17号,这里闹中取静,充满书卷气息,4只以孔望山石象为原型设计的创意雕像,成为无数市民前来打卡并倚靠读书的绝佳位置;加上宽敞明亮的环境、精致贴心的布局,成为市民歇脚阅读的好去处。
“这里不只是读书的乐园,也是逃离俗世,获得短暂喘息的精神放牧场。”“00后”青年小徐家就在附近,一到下班就会来到这里,点上一杯咖啡,再找到一本喜欢读的书,静静坐在“石象”的脚下几个小时。当天她所挑选的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回响》。
时畔书房是由海州文旅和上海若朴共同打造的文化集合类项目。作为今年刚刚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新闻出版类)产业引导资金的“网红打卡地”,时畔城市书房可谓我市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的一个范本。这里吸纳了民主路文化街区的历史气脉,又将烟火人间的市井人情味,缠绕在每一寸书页之间,在这座城市的喧嚣中,构建一处静谧的心灵栖息地。书店负责人时敏说:“这里浓缩着一座城市的生活美学。”
其实,与大型公共图书馆相比,城市书房发挥的是“流动餐车”作用,用市全民阅读促进会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即“便民休闲长廊”。自2020年建成全市首家城市书房以来,我市便尝试以“个性阅读”为牵引,构建一种基于文化认同感的生活共享空间。于是,在竞相涌现的漫读空间城市书房、海州书坊、苍梧绿园城市书房等一大批城市书房里,不光有图书,还有咖啡轻食、儿童绘画、手作体验等混合业态,为城市打造多元的生态集群。
现在,“家门口的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出门只要10分钟就可以借还书。“15分钟阅读圈”带给市民的不只是休闲享受,还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充实了。
这里展示着一座城的文化生态
在市图书馆新馆5楼,“书友汇·我的共享书房”宽大而明亮,在这里读者可以通过捐赠图书的方式来认领共享书架,与他人分享阅读,每个参与者投放自己的图书,可以分享其他人的图书,让好书流转起来,让更多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据市图书馆馆长梁继东介绍,活动自2020年推出以来,已收到社会各界人士惠赠图书近2万册。
城市书房不仅是看书的地方,也是展示港城文化生态的窗口。当前,很多城市书房除了推出各类琳琅满目的精品图书,都在通过开展读书会、讲座、文学交流等活动,与历代名人贤者邂逅,在大千世界里沉醉,让灵魂生出翅膀,思想萌发藤蔓,最终突破想象的边界,使其成为一个集学习、分享、讨论于一体的“文化会客厅”。
《我把爸爸养在鱼缸里》《我是橡皮泥星人》《怕痒的外星犀牛》……近日,海州文旅集团特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来连举行读者签售会,活动地点就在时畔城市书房。在这珍贵的几个小时中,彭懿和小朋友们一起畅游在“成长幻想小说”的海洋里。彭老师讲着,孩子们听着、笑着,在轻松氛围下,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写!”
由于每座城市书房周边都有学校、商场、社区等,为让书房与读者、社区邻里等达成良好的默契,给生活注入文化活力,还纷纷开辟更多独处空间,方便读者慢下来享受阅读之乐;一些书房还特别设有“文创专区”“特色收藏专区”等,展示本地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
就像历经百年沧桑的德平书店,门口左边木匾写有“连云港市文化资料馆”,右边木匾书有“老旧古书画收藏博物馆”,其文化厚重感可见一斑。书店负责人李文伦就热衷于邀请各类文化名家,在店内举行传统文化讲座。他说:“我愿用余生好好经营这家书店,努力挖掘港城文脉,为港城市民提供一处家门口的精神文化驿站。”
这里包含着一群人的文化使命
当下,港城的城市书房不仅是一个文化阅读新阵地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补充,还是一个个在各种社会力量加持下打造而成的特色文化地标——无论是将“书房+海岛旅游”深度结合的5家海岛书房,还是将“书房+邮政”“书房+交通”“书房+银行”贯彻到底的各类职业性凸显的城市书房,都离不开一群人的文化使命。
“当前,我市城市书房的打造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主流。”市阅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就激发了一批民营书店、文化机构、企业园区、特色街区等单位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参与其中,而一大批来自民间的阅读志愿者也纷纷投身其中。
位于赣榆区的彩虹岛亲子阅读推广中心就是典型案例。2013年,中学教师汪周丽在家里办起阅读推广中心,牵头成立彩虹岛“点灯人”巾帼志愿服务中心,开展亲子阅读、家庭教育、传统文化和公益社工等工作。近10年来,她和爱人一起创立了1个全公益书店、3个乡村公益书店、9个爱心读书驿站。“95后”严月梓则是市文化馆“海莲籽”书屋的主持人,她热心创办了柚子姐姐公益阅读“星火儿童团”红色故事分享会、“海曙烽火”共青团课等红色阅读推广品牌,在青少年中推广红色阅读,直接惠及少年儿童10万余人次。
在社会力量的助力下,作为主城区的海州区也在全民阅读空间阵地的综合拓展上,交上亮眼的答卷——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4个城市书房、4个小镇书房、94个城区阅读空间、102个农家书屋、1家区图书馆、79家图书馆分馆、104个职工书屋、66个初高中小学图书室构建的蛛网型书香阵地,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图书资源丰富,定期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优质的阅读服务和便利的休闲空间。
一颗颗阅读的种子生发于市井的“烟火气”;一本本精品书目搭建着文明的“黄金屋”;一座座城市书房则像一叶叶“人文之舟”,荡进为生活还内卷着的人心。据市文广旅局公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创成省级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明年将持续发力,持续加快文化场馆改造升级工作,切实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馆的示范带动作用;并计划培育打造20个市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力争2024年度入选省级打造计划10个以上。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