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民生保障有温度 绘就幸福新图景

  • 时间:2024-04-29 16:24:44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然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40年来,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灌云县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不懈追求,大力推进惠民实事工程,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脱贫、教育、就医、养老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让民生实事更加可感可知。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力透纸背的“民生答卷”。

民生优先 让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民生项目,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群众需求,灌云县把“民生”二字放在更宽视野、更大格局下来考量,每一项发展大计,每一项务实举措,无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灌云县华鑫佳园老旧小区改造为民生实事工程之一。经过精心改造,这里旧貌换新颜,干净整洁的路面、粉刷一新的墙壁,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扮靓了城市环境。

据悉,像华鑫佳园这样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还有20个。其中成建制小区8个,单体楼12个,改造面积16.63万平方米,惠及1395户。灌云县真心实意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计。近日,灌云县人社局联合多部门举办2024年灌云县春风行动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现场共有17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93个,进场人数达15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80余人。当天上午,招聘企业与求职人员沟通就业意向,解答招聘需求及薪资待遇。“这次招聘会提供的岗位特别多,返乡人员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多数岗位也非常适合他们。”伊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对每个村进行就业情况摸底,共组织近100名有就业意向的劳动力到现场求职,促进其在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

为答好就业这道考题,灌云县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采取线上线下招聘会、为就业困难人员搭建平台、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等举措,全力改善民生,逐步形成了就业总量稳步增长的良好局面。2023年,灌云县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8场,新增城镇就业5550人;发放“富民创业贷”8.3亿元,支持自主创业5760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灌云县年轻人选择在家乡创业,既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教育责任千钧重。近年来,灌云县加快实施教育强县战略,走出教育资源“加速度”供给之路。“近年来,我们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其中伊西九年制实验学校、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改扩建、鹰游十里江南幼儿园建成投用,高新区高级中学、珠江九年制学校加快建设。”灌云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还创成省、市级优质幼儿园各1所,小学学段义务教育质量检测进入全市第一方阵,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1人考入北京大学,教育辉煌续新篇。

就医更便捷,托起“稳稳的幸福”。近年来,灌云县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面向全人群的卫生健康服务新体系。新增三级医院1所,建成标准床位4415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6%以上,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被省政府予以激励表彰。

办好实事 让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一套明亮温暖的保障房,承载着居民家庭朴素而美好的愿望。一直以来,灌云县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优惠政策,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累计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7335套,切实托起群众的安居梦。

相比于建设,保障房的运营和后期管理更是“住得好”的有力保障。笔者发现,很多保障房小区配套设施完善,有的配套建起了幼儿园、中小学校,还有的建设了养老服务设施。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灌云县坚持以民生为本,着力于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

沿海开放40年来,灌云县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保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1988年底的0.81万人增加到目前的6.32万人。201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以来,参保人数增加到25.4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从2000年首批175个参保单位、7516名参保人员,经过多年的发展,连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常住人口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灌云县不断完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

小厕所,大民生。使用“新”厕所以来,村民老李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又卫生”,“这得感谢村里为我们家家户户改造户厕,改造后粪水不渗透不外溢,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后续的清理、维修等管护工作也很到位,不让人操心。”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能够长期发挥效用是改厕的关键。“今年,我们计划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万户,力争让众多像老李一样的村民,亲身感受到了‘厕所革命’带来的好处。”灌云县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群众参与旱厕改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灌云县的城市变化不止于此:曾经道路拥挤、摊贩成群的老旧商圈,被改造成了特色商业街区;过去绿化面积小、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居民区,开辟出一个个“口袋公园”;墙皮脱落、阴暗潮湿的老旧小区装上了电梯,焕然一新……这些民生刻度上的闪亮坐标,标注着增进民生福祉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制度创新 激活改善民生内生动力

扎实的民生举措、暖心的民生实事,需要改革创新来推动。近年来,灌云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用改革的办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百姓办事堵点打造成工作亮点,真正让百姓办事省心舒心放心顺心。

走进灌云县救助管理站,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安静的环境、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一群身穿“灌云救助”背心的受助者正在活动室里看电视,场面让人感到格外温馨。“我们在这儿过得很好,生活得有滋有味,这里就像我的家。”受助者王大爷高兴地说。

随着滞留人员日益增多、救助站容量小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灌云县还依托社会福利综合楼,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托养点。同时改造完成县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建成14家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3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被省政府激励表彰。

满足百姓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是灌云县民生建设的应有之义。在镇街,一个个焕然一新的文化广场、一间间守望书香的农家书屋,给居民生活带来潜移默化的“滋润”;在村社,建设完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升级改造等便民服务设施,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文化活动有了“阵地”,让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3月26日至3月29日,灌云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跟随市文化旅游推介会的脚步,先后走进枣庄、菏泽、聊城,深度推介灌云的文化旅游资源;4月18日,灌云县首届乡村乒乓球超级联赛伊山镇分赛区在该县第一中学乒乓球馆举行,来自伊山镇34个村(社区)200余名运动员参赛……

“这些活动和赛事不仅把我县的体育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色美味佳肴豆丹更是给选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我县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厚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城市魅力展现在了选手们的眼前,扩大了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灌云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灌云县围绕实施文化乡村振兴战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通过文明志愿服务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盘活用好各级各类资源,组织志愿者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在凝聚民众精神、培育乡村文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日趋完善的文体服务体系、种类繁多的文艺活动、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生活“幸福圈”也不断扩大。2023年,灌云县获批省“全民健身强基工程”试点单位,县图书馆、伊山镇文化站获评“省最美文化空间”。灌云年鉴2022卷获评全国一等年鉴。

灌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代以来,灌云更是人才辈出、群英荟萃,蜚声中外的“汪氏三杰”以及陈吉余、程津培、董家鸿、徐红星等当代科学巨匠皆门出灌云,全市有6位“两院”院士来自灌云。“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掀起了灌云县红色旅游的高潮。守岛卫国32年的“人民楷模”王继才,激励着每一位平凡的奋斗者。

四十载辛勤耕耘,四十年春华秋实。一个个民心工程相继实施、一项项惠民举措相继落实。展望未来,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灌云县将怀着浓厚的为民之情,以持之以恒的韧劲,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答卷。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