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写答卷 风光无限展新颜

  • 时间:2024-01-11 16:59:15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冬雪初晴,云台山上青松挺拔,湛蓝的天空下碧水潺潺,水鸟在湿地里蹁跹嬉戏。白浪翻卷,海天一色的海州湾畔鱼群游动,生机勃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3年,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的连云港,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污染治理力度空前

生态环境质量加速改善

深冬时节,漫步主城区东盐河畔,可见散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原先水质“富营养化”、环境“脏乱差”的一角,如今已然成为城市“呼吸地”和市民“打卡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变化正是我市大规模开展“蓝天保卫战”的成果——

2023年,我市完成家具制造、船舶修造等行业40家企业VOCs清洁原料替代,淘汰5876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全覆盖监管体系。每月对全市92个镇街空气质量排名通报,共计约谈乡镇街道“点位达标负责人”34人次。

2023年,我市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顾明事表示,“我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23年,全市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78.9%;全市22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为90.9%,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全市45个省考断面(含国考断面)优Ⅲ比为93.3%;

——2023年,我市碧水常绕身边,预计全年国考断面优Ⅲ比90.9%,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省考断面优Ⅲ比93.3%,高于省定目标2.2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为96.8%,全省第1,高于年度目标17.1个百分点,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优;

——2023年,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73个高风险遗留地块排查摸底工作已完成。

随着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快速推进,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清洁取暖改造减少散煤污染,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绿色在山川大地蔓延,一座座精致的街角公园让市民们在“生态留白”中享受美好生活。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夕阳下,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香河湖上,上百只灵动的野鸭如舞者般在湖面上自由自在游弋,留下一串串美丽的涟漪。

这是徐圩新区这座国家石化产业基地每天傍晚的常态。一方好山水,满眼皆生态。为了保护好这些美景,我市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突出重点、谋划全篇,一个个新机制,一项项新制度,从酝酿到出台再到实施,见证了连云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创新的历程。

——推进蔷薇河流域汛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通过多样式推广机插秧、推动实施秸秆离田、高效率推动农田退水循环利用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非降雨期或小雨农田退水不进入主河道,减少农田退水排放量约1亿方;

——生态副县长副镇长试点。2023年,在总结复盘首批生态副县长、副镇长挂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试点推行生态副处长挂职工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学习锻炼工作机制。生态副县(镇)长、生态副处长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筑牢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

——智慧生态管理初具效应。投入1.5亿元建设市环境信息化暨监测监控能力提升工程,形成了“市级统领、区县联动、统筹监管”的独具“港城”特色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体系。

——率先发布铁矿尾泥、碱渣综合利用地标(《沿海港口淤泥与工业废渣资源复合固化利用技术规程》(DB3207/T 2012-2023)),标志着我市铁矿尾泥、碱渣综合利用进入有标可依的新阶段。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市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积极破解资源环境要素瓶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实施生态修复治理

绘写文明生态新画卷

石梁河水库是我市重要水源地保护区之一,这里不仅有美丽的人工湿地,还是我市重要的水鸟栖息地。

“以前河面上围网成片,采掘河砂问题屡见不鲜。现在水清了,环境好了,大家的观念也变了,来这里过冬的候鸟又多了起来。”东海县居民王璇自小生活在湖畔,亲眼见证了石梁河水库的生态变迁。

石梁河水库的改变是我市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2023年,我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完善和重点工程建设。

——全面开展398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已完成378个。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赣榆区秦山岛、连云区连岛—港口段分别获评省级美丽海湾。

——聚焦港城发展方向,以“‘一带一路’强支点、高质发展海州湾、美丽宜居山海城”为战略定位,统筹做好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圆满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893平方千米。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国家级试点”,构建石化基地环境健康管理系统。

——出台《连云港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专门化审判+修复性司法”新路径,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环境资源司法实践走在前的“蓝本”。

可以说,我市通过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优化了产业布局和结构;通过生态保护工作,提升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通过逐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绿色发展。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当废弃的矿坑“吐”出新绿,当臭水沟变成景观河,当湛蓝的天空变成日常景致,当连云港的“气质”与“颜值”不断提升,百姓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也随之全面提升。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