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灌云县南岗镇许相村,大棚棚主董述强正在忙碌,他乐呵呵地说:“去年10月份插秧的头茬冬芦蒿产量1万多斤,恰好又赶上春节,卖了个好价钱,收入6万多元。这多亏了西部岗岭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智慧管理中心的助力。”
在灌云县西部岗岭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1+N”轮作高效生产模式,“一地多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根据示范区的3个微型气象站实时提供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土壤pH值和氮磷钾含量等数据种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示范区大屏上实时展示全国农产品价格表,经纪人和种植户根据价位走货,减少了“谷贱伤农”现象的出现……在示范区智慧管理中心,这里的土地近五成都是设施农业,已建成4200个温室大棚,农民种地都离不开智慧中心的管理和指导。
“我承包了70多亩地,建了3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每一个棚子大约两亩多地,一亩地能收入1万多块钱。与此同时,芦蒿的种植还能带动村里的困难户到田里务工,一天挣100多块钱,多的时候能到200块,真正带动村民踏上小康之路。”灌云县南岗镇张兴村芦蒿种植大户沙卫国说。
芦蒿产业基地各项基础设施建成后,吸引了很多像沙卫国这样的“新农人”。生产环节中,有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根据翔实的种植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精准帮扶和指导;在销售环节,农产品价格等信息自动汇入智慧化管理中心,更多流通环节的附加、增值收益被留给农户和村集体。
目前,该产业基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7大类41个子项目已经接受并通过了国家级评估验收。一个“高效农业示范区、产业融合先行区、美丽乡村样板区”已展现在云山灌水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灌云模式”。
“近年来,我们始终以‘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文化优’为标准,着力打造‘基础设施现代化、生产方式生态化、管理模式现代化、生活环境舒适化’的乡村振兴样板。”灌云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潘晓峰信心满满地说,“通过示范区建设,灌云县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提档升级,芦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促进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除了产销环节,在灌云,数字赋能农副产品的运输、网售、直播带货、网上直销促销,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体验到了“数字农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灌云县是全国最大的冬季芦蒿生产基地,芦蒿产业已成为全县蔬菜的重点产业,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为了增强芦蒿种植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壮大芦蒿产业规模,省委驻灌帮促工作队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后方单位太平洋财险公司的行业优势,推出“芦蒿收入保险”这一新型险种,为当地蒿农收入稳定和持续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灌云支公司总经理曹天锡介绍,该险种是针对灌云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芦蒿种植业而开办的创新险种,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蒿农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本次保险项目的意向投保种植户已达106户,投保面积约2361亩,共为广大芦蒿种植户提供1586万元保额风险保障。“2023年冬季,大雪大风冻雨给灌云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不少芦蒿种植户带来损失,今年4月26日我们已经上门理赔了。”曹天锡说,当天共为该村58户芦蒿种植户发放“收入保险”赔偿款50多万元。当地蒿农真切感受到,“手握保险单,心里就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