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连云港市连云区经济发展局 发布日期:2019-01-12 12:00 访问量: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机遇,突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全面实施“3456”发展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47亿元,同比增长4.9%。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70亿元,同比增长10%,达到预期目标。其中工业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12%,达到预期目标;工业技改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15%,高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19.6%,高预期目标11.6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达到预期目标。
——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19亿美元,同比增长20%,高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8.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8.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8.9%。
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产业强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全区坚持产业强区、旅游富区、海洋兴区战略,不断巩固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呈现出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4.0:36.7:59.3。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其中渔业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水产品产量4.3万吨。全区紫菜养殖面积约18万亩,鲜菜产量约14万吨,成交额5.5亿元。重点发展紫菜、高端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加工出口,引进乡坛子食品,并与“三只松鼠”电商企业合作。全区完成农产品出口额8000万美元。
工业经济总体向好。全区完成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30.9亿元,同比增长9.4%;工业增值税2.6亿元,同比增长19.1%。主导产业扩量提质,油脂科技、金属材料两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3亿元、4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3.6%。金属材料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华乐冷轧项目投产实现新产能。积极做好钢铁项目转移承接工作。鼓励企业提高智能化、信息化的运用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新认定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一带一路”(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被认定为第三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全市唯一一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跨境电商不断提升,“点点通”公共服务平台已接入海关总署“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统一版信息化系统”。“港港通”平台运行稳定并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创建成效显著。《连云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连岛海滨风情小镇总体规划》通过省级终评,宿城入围省第二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八间房”民宿二期等一批旅游项目投入运营。
(二)坚持有效投入,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充分发挥项目主抓手作用,多措并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列入市重点项目34个,完成投资60亿元;产业项目27个,完成投资55亿元;新开工项目20个。三吉利总投资3亿元的对苯二酚、呋喃酚升级改造项目10月份投产,投产后企业将实现年应税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9000万元,投资17亿元的新厂区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华乐冷轧、食用菌深加工等项目投产;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润睿项目主体建设;连岛景区、枫树湾提升改造完工。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成功签约大数据中心、恒大养生谷等重点项目35个。
(三)坚持城乡统筹,配套功能不断提升
不断增强基础配套功能,加大城市综合治理,海滨城区形象持续提升。持续巩固创卫成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领先。路网体系加速改善,开工建设路桥基础设施11项。中华路西延、宿徐路有序推进;珠江路跨铁路桥、经十五路开工建设。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改造老旧小区6个。市容市貌显著提升,建成27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新建改建二类公厕8座。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特色小镇和特色田园乡村加快建设,留云岭村、黄窝村申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四)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的整改落实。“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引导3家化工企业完成升级改造。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北排淡河整治加快实施,完成5条涧沟整治,建成院前大沟等3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全区空气优良率达77.3%。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超额完成任务,下降4%以上。实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街道全覆盖。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成成片造林2100亩、森林抚育1.5万亩。
(五)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十大民生工程、50件民生实事加快实施。富民增收成效明显。富民增收“五大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新增城镇就业6086人,扶持引导大学生、农民工等自主创业1076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扶贫帮扶对象三年跟踪服务。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云山小学秋季开学,搬迁改造云山中心幼儿园。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及就医环境有较大改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础养老金领取4462人,发放覆盖率达100%。累计发放低保补助388.9万元,发放残疾人补助305万元。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2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民生实事加快推进。秀水路、航运路、科技路建成通车,改造背街小巷30条,安装路灯200盏。北固山自来水加压泵站完工,南巷片区自来水安装入户;铺设燃气管道12公里、入户安装2700户,环山片区供水用气难问题得到较大缓解。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慈善公益等各项社会事业。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大项目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剧,区域性化工园区整治对我区重点项目落地造成一定影响;教育、医疗、生态环境、民生等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短板。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迎难而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关键之年,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突破之年,也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一)面临形势。预计2019年全区经济发展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虽然中美贸易摩擦等对宏观经济带来了一定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
当前,全区多种战略机遇叠加,市委、市政府又提出要高品质推进连云新城开发建设,精心打造一流的城市新中心。同时,我区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并形成了较强的支撑。一方面,千亿园区、全域旅游、新城市中心的建设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投产的华乐冷轧、三吉利升级改造等项目,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大数据、健康医养、海洋经济、跨境电商、核电关联等产业也将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能。
(二)遵循原则。在编制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原则:1、紧扣“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目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既注重与省高质量发展监测体系相衔接,又与“十三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相衔接。3、安排的经济指标都有重点投资项目、工业及财税新增长点、街道及开发区发展预期目标作为支撑。4、既实事求是,又自我加压。
(三)指标安排。201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5%。
——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0%。
——工业增值税增长10%。
——企业所得税增长20%。
三、2019年主要工作措施
2019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和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海洋兴区、旅游富区、产业强区、民生立区,加快实施全域旅游创建、千亿园区建设、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民生幸福改善五大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守高标准要求,促转型,加快打造千亿园区
坚守“环保安全、工艺设备、投入产出、品质品牌”四个一流标准,推动创新转型,发展壮大金属材料、油脂科技、绿色能源等产业,努力打造千亿园区。提升金属材料产业。抢抓产业布局调整机遇,积极对接沿江等地钢铁产业转移,重点推进千万吨精品钢项目落户。促进华乐冷轧二期开工,加快连杭金属制品等项目建设。引导化工行业升级。以“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三吉利新厂区建设,实施苯二酚系列产品技改扩建和环保工程改造升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启动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三吉利固废无害化循环利用处置中心、润睿皂脚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二)致力新中心建设,提档次,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
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推动国际商务中心打造。充分发挥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进一步明确定位,高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具有鲜明滨海特色的城市新中心。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港航服务、健康医养、教育科研、行政文体、品质住宅等新型业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商务中心的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抓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市场整治,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推进连岛和海上云台山5A级景区创建,启动跨海索道项目,推动蓝色海湾工程建设。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大数据产业园规划建设,树立信息化产业示范和标杆,加快大数据应用项目及上下游相关项目招引。
(三)持之以恒抓投入,增动能,强势推进重点项目
把项目推进、项目招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着力增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排定2019年市重点项目40个,产业项目27个。围绕重点项目加强协调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积极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一特三提升”,把亩均投入、亩均产出作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标准。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腾出土地空间支持发展。
(四)牢固树立新理念,优环境,精心打造宜居城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更干净、更方便、更顺畅、更安全”连云建设,不断提升城区品质和形象。加快城乡高质量建设。进一步优化交通体系,配合推进宿徐路、“841”隧道工程建设,推进中华路西延和珠江路跨铁路桥项目。加快旧城改造提升。打造多彩连云先行示范段,推进森林抚育等工程。完善林木检疫防控体系,实施松材线虫病无害化治理试验,切实增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改建农村公路18公里,推进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263”专项行动,继续推进“减煤”“减化”工作,加大污染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水美连云工程,以北排淡河、院前大沟等整治为重点,不断提升水质。扩建板桥污水处理厂。有效控制紫菜养殖污染。
(五)围绕百姓新需要,添福祉,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着力实施普惠性民生工程,办好一批扶助性的民生实事,推动全区老百姓生活迈向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开工建设苏州外国语学校连云港校区、核电幼儿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整合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推进医养融合,更好地为老人提供康复护理、健康管理、中医理疗等服务。提高就业创业水平,打造省级创业型街道、社区(村)4家,开展城乡居民就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加快实施民生实事。提升改造便民道路10条,新增路灯100盏;实施物业标准化建设;新建、改建二类及以上公厕4座;切实提升城乡供水供气能力,改造500户环山低压片区居民供水设施,新增燃气用户1000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法治连云、双拥共建等社会事业发展,为全区老百姓创造安居乐业、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