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发〔2019〕3号),着力解决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1.有效拓宽市场准入。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不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禁止排斥、限制或歧视民间资本的行为。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项目的常态化机制,持续推出对民间资本有吸引力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项目。(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清理修订阻碍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制定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都要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根据实际条件对有关财政资金奖励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妥善审理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相关行政案件。市级部门年度采购预算总额中,专门面向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比例力争不低于40%。(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3.落实民营企业同等待遇。对民营企业在去产能、去杠杆中执行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样标准。(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国资委)对民营企业在资金支持、向上争取政策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降低民营企业负担
4.减轻企业社保负担。对民营企业历史形成的社保费征缴参差不齐和社保欠费等问题,不开展大规模集中清缴。小微企业招用毕业1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技工院校高级工、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企业实际缴费金额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招用经认定的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可参照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标准给予1年的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补贴。加大困难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力度,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发展。(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5.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高效落实关于企业降本减负一揽子政策,尤其是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市税务局、市科技局)
6.完善降本清费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减负降本和清费放权的政策措施,确保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实施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动态调整和公示制度,确保清单外“零收费”。严格执行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制度,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保证金一律不得执行。(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政务办、市减负办成员单位)
三、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7.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争取年度新增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力争到2021年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比不低于50%。支持银行机构在守住风险底线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优质小微企业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鼓励支持驻连金融机构探索提高民营企业抵押物的抵押比例。对经营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压贷。继续推进“苏科贷”“苏贸贷”“连文贷”“小微创业贷”“人才贷”等政银合作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文改办、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连云港银保监分局)
8.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快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普惠金融创新试验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权利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制度,发展和丰富循环贷款、商标和专利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连云港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优化授信管理和服务流程,严禁金融机构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连云港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加强有效担保服务,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深化“银担合作”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资担保服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连云港银保监分局)创新考核方式,把银行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挂钩,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全省领先。(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9.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设立基金、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支持民间资本采取TOT、ROT等运作方式,规范有序盘活存量资产,丰富民营企业投资机会,实现投资良性循环。完善PPP项目库,每年推出一批高质量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推进PPP项目建设。(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10.建立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对于一些市场前景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暂时出现融资困难的民营企业,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单位协同组织金融机构联合会诊,对困难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对部分融资体量大、异地贷款较多、融资渠道多元的大型民营企业,要提前做好稳定融资和风险防范的机制准备,营造民营企业放心投资、金融机构放心融资的良好环境。(连云港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法院、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工商联)
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1.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对新认定的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50万元和40万元。(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对技术转移机构促成在我市转化的项目,按照实际成交额的2%给予技术转移机构奖励,单个合同奖励最高10万元。(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鼓励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和参与标准规范制定,对主导起草并经有关组织发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的民营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15万元、5万元,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修订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12.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对经认定或备案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具备相应资质并在科技部门登记备案的中介机构等创新载体和组织机构,鼓励开展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与培育为主的各种科技服务业务,通过绩效考核,对运营机构或组织给予一定奖励。(市科技局)对市区领取营业执照3年以内,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符合条件的初次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3000元;对认定的市级创业示范基地,一次性给予最高20万元的补贴。(市人社局)
13.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鼓励民营企业对设备、工艺实施智能化改造。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鼓励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市工信局、市财政局)
14.支持民营企业培养人才。加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支持发展订单式职业教育。对业绩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通过“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认定中级职称,积极向省推荐申报高级职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民营企业发展精准培养人才。鼓励民营企业自主或联合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支持在校内建设满足用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工厂、股份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依法行使专业设置权、收费定价权、招生自主权。(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15.支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搭建人才信息云平台,定期向民营企业发布重点引才目录和人才招聘活动信息。支持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发放生活补贴、购房券、入住人才公寓和企业高端人才贡献奖励等优惠待遇。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推行“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人才评价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引进自主评价各类人才,并按《连云港市人才分类评价办法》享受相关优惠待遇。(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以优质的环境引人,加快改造开发区和各类产业园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五、提升民营企业实力
16.支持“小升规”“个转企”。支持小微企业升规模企业,对列为培育和服务对象且进入规模的小微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小微企业,建立和完善全市小微企业名录库,鼓励、引导经营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民营企业,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规范经营的“个转企”小微企业连续三年达到《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国统字〔2017〕213号)中上一层级规模的小微企业予以奖励。(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17.加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有效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服务成本,提升中小微企业整体竞争实力。获得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获得省级三、四、五星级公共服务平台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获得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18.鼓励打造企业知名度。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分别给予100万元奖励;获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奖励50万元;获得省“专精特新”产品的,给予10万元/个的奖励;获得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奖励20万元;被认定为市“专精特新”产品的,给予5万元/个的奖励。(市工信局、市财政局)
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19.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在编制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过程中,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征求民营企业意见。各地、各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根据自身职能和资源优势积极作为,经常听取民营企业的反映和诉求,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形成长效机制。(市各相关部门、单位,各县区、功能板块)
20.健全政商交往机制。认真落实《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试行)》(连委办发〔2017〕98号)精神,在严格禁止政商交往中发生文件第十一条规定行为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大胆开展涉企工作,积极主动加强与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之间的沟通联系,在不突破底线的前提下敢于拓宽联系渠道,创新沟通方式,主动热情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市纪委监委)
21.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市委《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完善政商交往中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败、鼓励担当的良好氛围。(市纪委监委)
22.搭建民营企业诉求直通平台。在连云港政务服务网设立“连云港民营企业服务云”和“连云港民营企业服务热线”,建立诉求快速反馈机制。(市政务办、市工商联)充分发挥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功能,民营企业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投诉、建议和意见,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全程跟踪,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中心)
七、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23.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的审批服务流程,全面实现“3550”改革目标。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试点,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降低民营企业报建审批成本。健全涉企审批无偿代办机制,为民营企业无偿提供项目审批全流程、精准的“店小二”服务。强化信息共享,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以全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为载体,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破部门间“信息孤岛”,通过信息共享、网络核验、主动调查、告知承诺等方式,大幅度压减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市政务办)
24.加强民营企业用地保障。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市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出让等供应方式,降低民营企业用地成本。对“零土地”技改增加厂房容积率的民营企业,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鼓励盘活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家庭住所等资源,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5.整合创新服务方式。建好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行政机关、行业商(协)会、金融机构等网站信息,解读法律政策,介绍创业经验,推广创业项目,为民营企业获取法律、政策、用工、用地、融资、担保、商务、培训等信息提供便利。同时,整合现有的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中小企业协会等社团组织,成立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联盟,加强对全市中小民营企业协调服务。(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26.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解决民企历史遗留的办证困扰,对存量项目办证问题,集中会诊,对涉及土地、建设、不动产等共性问题出台可操作性实施细则,对具体问题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精准服务”。(市各相关部门、单位)
八、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27.确保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从旧兼从轻、法不溯及既往等法治原则,妥善处理民营企业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按照有错必纠的要求,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严格区分企业家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违法所得的,不得判决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严格区分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依法保护企业家个人和家庭合法财产。(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28.实施宽严相济的执法方式。对于无主观恶意、社会影响小、主动及时改正或终止违法行为后消除社会影响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最大程度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依法慎用刑事强制措施,审慎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合法合规。(市各相关部门、单位)
29.联动化解涉企矛盾。建立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广泛发动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积极培育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着力解决引发涉企矛盾纠纷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互动,及时有效把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司法局、市侨联、市工商联等相关单位)
3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知名品牌、知名商标、非遗产品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害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完善知名企业法律咨询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九、提升民营经济开放水平
31.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耕“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支持骨干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科学布局和良性发展。(市商务局)完善“一带一路”司法协作机制,探索与沿线国家开展司法协作的有效途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市法院、市司法局)
32.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民营企业响应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学习国际先进水平和经验,在产品质量、工艺路线、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提升突破。(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十、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3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层面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细化政策举措,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各县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推动民间投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研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市各相关部门、单位,各县区、功能板块)
34.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文件。认真研读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决策部署,吃透文件精神,不折不扣执行。严格落实本《实施方案》,之前与本方案不一致的支持政策以本方案为准。对于本《实施方案》要仔细对照,明确责任,认真自查,将文件要求逐条落到实处。(市各相关部门、单位,各县区、功能板块)
35.全面加强监测考核。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监测分析制度,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统计监测,定期发布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将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对工作力度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适当奖励;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严重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给予严肃问责。(市委组织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本方案财政奖励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进行分担,涉及补贴的所需资金原则上从市级产业政策兑现资金中列支。同一事项符合多项支持政策的,按最高标准奖励,不予重复。企业发生严重失信行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取消奖励资格。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