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局:
为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就2019年秋播及2020年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目标及路径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深化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高效化重整种植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总体目标是“一提升二突出三确保”,即调减低产低效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占耕地比重,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24万亩。突出优质食味稻米、绿色蔬菜两大产业培育,打造百亿级特色主导产业。保粮食底线,保持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保质量底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生态底线,实现种植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路径。重点是“五个推进”,即推进粮食产业提升,突出优质食味稻米产业,从品种、品质、加工、品牌入手,在提升产业水平和层次上下功夫,增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向优质食味高端化发展。推进特色产业扩面,突出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瞄准生态、高效、外向的定位,以设施蔬菜为主导,着力发展茄果类、根茎类、葱蒜类、食用菌,加快建成全省重要的商品蔬菜和全国有影响的出口蔬菜集聚地。推进多元复合经营,突出稻田综合种养,推广农牧结合、豆丹养殖、林下经济、粮经间套种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打破产业界限,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入种植业,以加工业、观光农业、互联网带动种植业高效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突出绿色示范引领,严格控制直播稻种植,抓好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利用,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以土地集中流转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规模化经营。将土地流转作为推进种植业“五化”的基础,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规模开发,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比重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重点强化城市(城镇)郊区、高速公路、云台山周边和机场等“四沿”周围土地流转,淮沭新河两侧各500米要全部实现土地集中流转。提倡由农户委托村或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流转,鼓励有条件的村(组)、乡镇全域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家庭农场标准化、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创建,新增规范化农民合作示范社100个、新增标准化示范家庭农场100家。
(二)以科技化为支撑,着力提升粮食产业层次。一是着力提高秋播质量,继续抓好适期播种、精量半精量播种、沟系配套等措施落实,加大稻茬防缠绕宽幅镇压条播机示范推广力度,提高技术到位率。二是突出优质食味稻米产业培育,加快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和推广步伐,高标准建立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订单化的优质食味稻米基地。徐稻9号、连粳15、南粳2728、南粳505等优质食味稻米比重达到35%以上。三是实施“直播改机插”工程。力争2020年直播稻种植面积减少30%以上,突出重点控减蔷薇河、古泊善后河、淮沭新河等主要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直播稻种植,其中淮沭新河两侧500米范围内禁止种植直播稻。四是因地制宜推广稻渔、豆丹养殖等高效种养模式和稻菜、稻瓜等高效轮作模式,力争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0万亩,稻+N种植模式20万亩。
(三)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一是突出绿色蔬菜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加快推进设施蔬菜升级扩面、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应时鲜果产业培育壮大、花木产品多元化转化,新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个,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设施农业占比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基地。二是实施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技术示范应用工程,推广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杀虫灯、粘虫色板等省工节本技术,年新增设施农业和绿色环保机械800台套。三是加快推进已有的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提档升级,继续深入开展国家级、省、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力争新增省级1家,尽快突破国家级,至2020年,实现涉农乡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全覆盖。四是开展部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年新增部省级蔬菜标准园6家以上。五是开展农业公园建设。东海、灌云、灌南三县及赣榆区各建成一座农业公园,其中建成中国农业公园1家。
(四)加快推进全域绿色生产,实现种植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抓好粮食、蔬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示范片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达100%。二是推进植保绿色防控,集成一批以生态工程控害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建成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和1家绿色防控示范县。三是推进高效精准施肥。因地制宜推进机械深施化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转变施肥方式,全市化肥使用总量较2015年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抓好种植业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淮沭新河沿线两侧各500米实现秸秆全部离田。做好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五)着力推进种植业品牌化经营,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是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年新增有机、绿色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50个,2020年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将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四挂钩”。组织参加 “江苏省首届十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连天下’十大最受消费者欢迎品牌”等省市优秀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积极支持和参与各级各类农业品牌高端论坛,组织知名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江苏农洽会等重要展会,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六)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开展市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点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创建,年建成市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点1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星级园区、示范点、美丽乡村,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特色农业小镇创建。年增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点)20个。做大做强互联网+流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引导各地在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地方农产品馆,吸引知名品牌入驻并设店开馆,培育一批“网红”品牌,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品牌溢价、优质优价。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市委提出的“三重五化”要求,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事项的专项行动方案, 不局限于面积的加加减减,着力于“五化”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规划制定,明确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目标任务、具体措施,找准发展路径,体现地方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种植业布局思路。要坚持试点示范先行、面上整体推进的工作路线,突出工作重点,集聚要素资源,狠抓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通过积极培植、总结、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典型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先进经验,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科学实施。
(二)强化责任落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三重五化”的一项重大任务,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将种植业结构调整摆上重要位置,建立绩效管理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细化责任分解,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人员配备,满足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需要,确保重点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有成效,具体工作责任到人,有人抓、有人管。
(三)强化政策保障。以种植业绿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培育、良种更新替代、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生产全程服务、产业创意及业态创新等为重点,深度整合产业园区建设、一二三产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增效示范片创建、产业扶贫、经济薄弱村振兴、生态环保、稻谷价格补贴等政策资源,加强用途相近涉农资金的统筹使用,优化支持方向,进一步释放种植业发展活力。加强用地政策研究、用地指标申请,确保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出现 “大棚房”等用地违规事件,对农业信贷、农业保险、担保、基金等有关政策的落实要加强研究,努力确保政策精准有效姓农惠农。
(四)强化服务指导。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切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抓好技术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田头、基地、企业,开展现场指导服务,不断探索和总结种植业结构调整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宣传与推广,为推进“三重五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新涌现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典型、新上项目组织现场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理念、成功做法、成熟经验,为我所用。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9月30日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