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家、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冶金、船舶、化工等重点行业去产能工作,加快打造产业新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增效升级,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分类指导和综合施策相结合、积极推进和稳妥安置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主动压减过剩产能,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退出低效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二、工作目标
经过努力,到2020年压减粗钢产能100万吨、化解船舶产能50万载重吨、淘汰小型冶金企业10家、重组整合化工企业50家;实现“僵尸企业”基本出清;轻工、食品、建材等其他传统行业退出一批低端低效产能。其中2016年,淘汰小型冶金企业5家、重组整合化工企业15家;到2018年底,压减粗钢产能70万吨。
三、重点举措
(一)有效化解存量过剩产能
1.推进过剩产能就地消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化解低端过剩产能,加快冶金、船舶、化工等过剩产能化解工作。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减压、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途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冶金、船舶、化工等退出产能退出须拆除相应生产线主体设备;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设备,应立即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置,封存主体设备,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再恢复生产并限时拆除。(市经信委、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等,连云港供电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
2.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简化企业兼并重组审批流程,开设兼并重组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兼并重组并联审批,健全企业兼并重组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妥善解决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金融债务重组问题,切实维护债权人合法利益。(市经信委、发改委、国土局、建设局、环保局、国资委、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连云港银监分局)
3.继续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有关规定,加大落后、低端低效产能淘汰力度。以更加严格的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突出抓好冶金、船舶、化工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市经信委、环保局、质监局、安监局、发改委)
4.严禁新增过剩产能。各县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船舶项目,技改和搬迁项目必须实行产能减量转换。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上述新增产能项目土地、采矿权、环评、能评、取水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已享受国家奖补资金和有关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不得用于置换。(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国土局、水利局、连云港银监分局、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等)
(二)全面清理违法违规产能
1.坚决取缔违法产能。组织实施工业染污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对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责令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组织实施工业用能监察审计行动,对达不到相关行业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冶金、化工产能,实行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关停退出。组织实施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行动,产品质量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依法查处并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到期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吊销许可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对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化工、冶金等行业,责令停产整改。(市经信委、环保局、质监局、工商局、安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全面清理违规项目。对产能过剩行业未按土地、环保和投资管理等法律法规履行相关手续或手续不符合规定的违规项目,各县区政府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全面清理,对应当清理但未申报的违规建成项目,一律停产整顿,整顿后并同意备案的方可生产。未开工的违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未予认定的在建违规项目一律不得续建,由县区政府自行妥善处理。对隐瞒不报的在建违规项目,一经查实,立即责令停建,金融机构停止发放贷款,国土、环保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对涉及失职渎职和权钱交易等问题的予以严肃查处,对监管不力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市发改委、经信委、建设局、环保局、国土局、连云港银监分局、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1.做好“僵尸企业”排查清理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僵尸企业”排查摸底工作,对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维持的企业,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停止各种财政补贴、税费返还、银行续贷等政策支持,倒逼企业加快市场化退出。对资产负债率超过85%且连续三年亏损,长期欠薪、欠税、欠贷、欠息、欠费和停产半停产企业,以市场机制为主,通过司法途径依法实施破产清算。引导银行业机构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对目前经营困难,但资产质量、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继续予以信贷支持,协助企业做好与金融机构的协商对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解决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给予企业利息优惠或暂缓还本付息,减免除社会保险费以外的各类费用征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化解危机。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市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金融办、连云港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加快“僵尸企业”破产清算退出。支持市、县(区)法院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优先受理立案,按规定减免“僵尸企业”破产清算案件诉讼费用,缩短“僵尸企业”破产清算案件审理周期,简化审理程序,加快审理进度。引导商业银行认真研究破产清算类“僵尸企业”的信贷退出方式、节奏及其影响,防止“一刀切”式大规模退出引发的信贷风险;加大对贷款真实分类的监管核查力度,督促银行机构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进度。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处置主体作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重组、坏账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僵尸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市中级法院、金融办,连云港银监分局、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推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结合“十三五”规划,落实《“中国制造2025”连云港行动纲要》。围绕企业需求,从供给侧精准服务,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快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发展,着力建设新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推进高性能纤维、硅材料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打造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培育成为新兴优势产业。(市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金融办、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连云港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通过市场倒逼、政府引导,下更大力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发展先进产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冶金、化工、轻工、食品和建材等行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与业内企业配套合作,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份额,推动传统行业向中高端迈进。(市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工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加大财政支持。优化市级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结构,支持冶金、船舶、化工等重点行业去产能和企业兼并重组,优先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相关工业企业专项奖补资金。各县区财政积极发挥相关专项资金作用,优先用于职工安置,保障去产能顺利推进。(市财政局、经信委、发改委、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落实税收政策。落实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企业重组、破产等,符合条件的股权(资产)收购、合并、分立、债务重组等企业重组行为,可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政策,其中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在5个纳税年度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以非货币资产投资确认的非货币资产转让所得,可自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年度起不超过连续5个纳税年度的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破产、注销,可适用清算所得税处理政策,在税前扣除有关清算费用及职工工资、社保、法定补偿金。对全面停产(不包括季节性停产)、停业半年以上,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市国税局,连云港地税局,市财政局等)
3.完善金融政策。对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兼并重组以及有前景、有效益的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支持银行业机构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批量化处置、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回收效率和回收价值,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果。(市金融办、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连云港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盘活土地资源。支持产能退出企业盘活土地资源,对产能过剩退出企业的划拨国有用地,可依法转让或由政府收回。对用地手续完备的退出土地,转产为生产性服务业等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可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对兼并重组、转产企业土地涉及的划拨土地,符合划拨条件的经批准后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属于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用途不合理、产出效益低的工矿仓储等存量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政府主导再开发、原土地权利人自主再开发、市场主体参与再开发等多种形式,采取收购储备、鼓励流转、协议置换、“退二进三”等多种方式实施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市国土局、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5.完善价格政策。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大差别电价执行力度,继续对国家限定的高耗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能耗、电耗、水耗达不到标准的产能,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并不得参与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市物价局、经信委、发改委、水利局等)
(六)妥善安置企业职工
1.科学制定职工安置方案。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职工安置方案纳入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明确职工安置途径、经济补偿、资金来源和再就业措施,做到同步制定、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优先将化解过剩产能分流职工纳入就业创业扶持范围,鼓励兼并重组企业优先吸纳原企业职工,破产企业清算资产优先用于清偿职工欠薪、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和职工安置。安置计划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以及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不得实施。企业经济性裁员20人以上或裁减人员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企业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并应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市人社局、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总工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2.支持企业内部分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方式,稳定现有工作岗位,缓解职工分流压力。企业为促进职工转岗安置开展的职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实行内部退养,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经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依法变更劳动合同,企业为其发放生活费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不得领取基本养老金。(市人社局、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3.促进再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方式,落实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租金补贴等政策,促进化解过剩产能分流职工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予以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市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工商局、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连云港地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妥善处理劳动关系。企业应依法与职工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企业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职工在岗期间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用,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等工作。企业主体消亡时,依法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可以由职工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由单位一次性预留为其缴纳至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由政府指定的机构代发基本生活费、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市人社局、发改委、经信委、总工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联动推进机制。成立市政府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联合推进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各县区政府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去产能工作的组织引导,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明确本地区去产能的工作任务和推进时间表。(市政府办、经信委、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监督考核评估。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去产能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将全市去产能任务年度完成情况向社会公示,建立举报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未完成任务的县区要予以问责。对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设定专项考核指标,列入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考核体系。对未按规定停止“僵尸企业”补贴和取消各种形式保护的县区政府和部门,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违法违规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监管不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市督查办视情况采取下达督查通知书、组织实地督查、提请市政府领导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市督查办、经信委、发改委、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附件:连云港市去产能目标任务分解表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2016年7月21日
附件
连云港市去产能目标任务分解表
类别 |
县区 |
到2016年底完成累计 |
到2017年底完成累计 |
到2018年底完成累计 |
到2020年底完成累计 |
压减粗钢产能(单位:万吨) |
赣榆区 |
0 |
0 |
35 |
50 |
灌南县 |
0 |
0 |
35 |
50 |
|
化解船舶产能 (单位:万载重吨) |
灌云县 |
0 |
5 |
10 |
10 |
灌南县 |
0 |
15 |
40 |
40 |
|
淘汰小型冶金企业(单位:家) |
赣榆区 |
3 |
5 |
7 |
7 |
连云区 |
1 |
1 |
1 |
1 |
|
灌云县 |
1 |
2 |
3 |
3 |
|
灌南县 |
1 |
2 |
3 |
3 |
|
重组化工企业 (单位:家) |
赣榆区 |
1 |
1 |
1 |
1 |
连云区 |
1 |
2 |
2 |
2 |
|
灌云县 |
8 |
18 |
28 |
28 |
|
灌南县 |
7 |
13 |
20 |
20 |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