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得了灰霉病怎样用药治?
豌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豆类作物,也是很多人都喜欢食用的一种豆类食品。在豌豆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其中灰霉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豌豆灰霉病的防治技巧。
露地种植的豌豆苗或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豌豆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不断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不适时病部产生菌核,在田间存活期较长,遇到适合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腐烂的病荚、病叶、病卷须、败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发病。菌丝生长温限4—32℃,适温度13—21℃,高于21℃其生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28℃锐减。该菌产孢温度范围1—28℃,同时需较高湿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发,适13—29℃;孢子发芽要求一定湿度,尤在水中萌发好,相对湿度低于95%孢子不萌发。病菌侵染后,潜育期因条件不同而异,1—4℃接种后1个月产孢,2d℃接种后7天即产孢。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只要具备高湿和20℃左右的温度条件,病害易流行。病菌寄主较多,为害时期长,菌量大,防治比较困难。
防治方法由于此病侵染快且潜育期长,又易产生抗药性,目前主要推行生态防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1)生态防治棚室围绕降低湿度进行。采取提高棚室夜间温度,增加白天通风时间,从而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露持续时间,达到控病的目的。(2)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现病株即开始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4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隔7一10天1次,视病情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注意轮换、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