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解读> 文 字

《连云港市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计划(2019—2026年)》政策解读

  • 时间:2019-12-27 09:13:14
  • 来源:市体育局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部署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大力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部署。竞技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蕴含着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精神,对促进我市“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城市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青少年是竞技体育发展重要根基。当前,我市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转变发展方式、优化项目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市委、市政府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对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推进我市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加强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我们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起草了《连云港市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计划(2019-2026)》(以下简称《振兴计划》)。

二、起草的过程

一是组织全市体育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市青少年竞技体育工作经验和教训,客观分析我市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在全系统形成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氛围。二是邀请省体育局、教育局专家来连,为我市的工作诊断把脉。三是黄远征副市长亲赴南京体育学院,落实市政府和南京体育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南京体育学院专门成立了专家组,共同起草了振兴计划。初稿形成后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了修改。9月份,黄市长听取了汇报,进一步完善振兴计划,提交常务会议研究。

三、主要内容

《振兴计划》共分为发展目标、发展原则、项目分类和布局、实施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系列工程四个部分。

发展目标:按两个省运会周期(2019—202年)制定,到2022年,开展业余训练项目稳定在20项左右,训练人数保持在1200人以上。竞技体育总体实力进入全省前10名。到2026年,开展业余训练25项以上,训练人数保持在2000人以上。竞技体育总体实力进入全省前8名。

发展原则:一是坚持多元并重,开放发展。二是坚持重点布局,集约发展。三是坚持两员中心,人本发展。四是坚持内外结合,协调发展。

项目分类和布局:布局分为4类,即全力发展田径投掷、拳击和网球等优势项目,合理发展三大球、乒乓球、自行车、赛艇等合作项目,重振举重、摔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鼓励发展棒球、垒球、轮滑和帆船帆板等新兴项目。

实施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系列工程

包括明确竞技实施阵地建设工程、业余训练质量提升工程、竞赛体系完善工程、体教结合深化工程、激励机制优化工程以及竞技体育发展保障工程六大工程。

一是竞技体育阵地建设工程。我市将建立以基础教育阶段人群为重点,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市县体育运动学校为骨干,以市县少年儿童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后备人才培训机构为基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布局训练项目和训练规模。同时,将深化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探索竞技体育社会化新路子。针对社会机构、俱乐部和协会专业人才富集、机制灵活、社会影响面广的特点,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帆船帆板和游泳等市场化条件好的项目为突破口,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办队模式。

二是业余训练质量提升工程。瞄准选材、训练、比赛和人才输送各个环节,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从全面提高训练质量、打造优秀尖子选手、加大教练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着手,采取交流合作、体育科研、人才引进等手段,全面提升业余训练质量。

三是竞赛体系完善工程。完善市、县(区)、学校三级竞赛体系,调动各级、各训练主体的积极性,每年举办市级青少年比赛不少于30项;精心打造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以校园篮球和校园足球为重点,积极开训练营、夏(冬)令营等青少年赛事活动;积极承办省级及以上的重大赛事,开阔视野,了解对手,检验训练水平,发现自身不足,提高实战能力;加强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形势、掌握动态、争取主动。

四是体教结合深化工程。突出重点项目,坚持“名校办名队”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巩固以新海高中排球与篮球、海州高中足球、灌云高中篮球、市外国语学校篮球为重点、以师专二附小足球、新海实验中学排球与足球、海宁中学排球、海宁小学足球等市队联办学校为基础的雁阵体系,统筹推进棒垒球、铁人三项、曲棍球、帆船帆板等项目在中小学校的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学训矛盾。到2022年,市队校办规模达到30支以上。2026年,体教融合联合办队的注册运动员不少于全部在注册运动员的三分之二。

五是激励机制优化工程。调动基层教练员的积极性。完善教练员招聘政策,制定教练员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待遇,设置体育特长生助学金,提高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的奖励标准,提高运动员伙食补助标准,畅通对口单招和高考体育单招的通道,落实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措施;建立社会培养激励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动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

六是竞技体育发展保障工程。加大训练经费投入和监管。将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竞技体育保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区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不低于15%的专项经费用于业余训练保障。明确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补助原则和标准、申请和下达程序。加强项目分类管理,重点项目重点保障。加强预算管理,加大监管的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安全高效。

关联阅读: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计划(2019—2026年)的通知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