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之窗】军民一家亲
信息来源:云台山风景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24-05-16 16:48:13 浏览次数:

在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一处古民宅内,留存着一封写在墙上的“留款信”。墨水竖写,4列30个字,简洁明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红军。”一封留款信,一段鱼水情,事情要从1929年8月说起。

  当时,红军二次入闽、三打龙岩的军事行动引起南京国民政府的恐慌,国民党军队调集福建、江西、广东三省力量,对闽西红色根据地进行大规模“会剿”,妄图一举扑灭闽西革命烈火。朱德临危受命,率领红四军军部和第二、三纵队离开闽西,向闽中出击。

  队伍行至漳平象湖杨美村休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加之当地土豪劣绅散布谣言,老百姓“谈兵色变”,纷纷带上财物提前离家逃往村外。红军到达杨美村时,村里静悄悄,为购买粮食,战士们跑遍全村,只寻得一位身残体弱的老汉苏观泗,老汉见到战士过来甚是害怕。

  “老人家莫怕,我们红军是专门打土豪劣绅的队伍,部队有严格的纪律,买卖公平,不会随便拿老百姓的东西。”红军战士耐心地向老人家解释红军的宗旨、任务、纪律。朴实真诚的对话打消了老人的顾虑,于是带着战士来到他堂弟苏和家中买米。

  当时苏和不在家,在苏观泗应允下,为主人留足口粮后,红军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下大米,留下购米款,并在墙上写下留款信。苏和回来后,苏老汉向他讲明了红军买米留款的经过,并将二元大洋交给了他。乡亲们闻讯后纷纷涌进苏和家观看红军留言墙,情不自禁地称赞“红军真公道”。

  红军战士们不仅担负战斗的任务,还当好党的政策和纪律的宣传员。出击闽中的途中,群众从望风而逃到主动帮忙,演绎了一个个鱼水情深的生动故事。

  征战途中,红四军在朱德率领下,向宁洋县城(今漳平双洋镇)疾进。到达南洋公馆河时,红军渡河用的绳索磨损断裂,阻碍行军。此时正巧村民麻瑞老带着儿子路过,红军战士上前耐心说明情况,希望能够得到熟悉地形的当地人的帮助。诚恳礼貌的红军打动了麻瑞老。他帮助红军重新规划路线,顺利渡河。为表示感谢,红军战士将一把洋镐和一件蓑衣送给了麻瑞老和他的儿子。

  攻克宁洋县城后,红军顺宁洋溪而下强攻罗溪口,而后进入漳平县城。一进城,红军便贴出安民告示,要老百姓安居乐业,不用担惊受怕。此举让县城上下的百姓甚是安心,纷纷打开家门供战士们休整,漳平医生陈善述也打开诊所,为受伤的战士看病。

  小小的诊所里挤满了红军战士,大家都自觉排队静候,看完就坚持自付药费。有一次,三个战士来看病,因为带的钱不够,不想打针,陈善述得知情况便让他们先打针再说。但战士说什么都不答应,在陈善述的再三劝说下,才同意先写欠条看了病,药钱改天再付。事后,三位战士信守承诺,第二天早早就到诊所付了药品费。

  休整几天后,红军分两批离开漳平县城。临走前,红军把借住老百姓的庭院、房间,楼上楼下打扫得干干净净,物件照旧放好,还再三对他们说:“这次住你们家,打扰你们了,对不住,有缺损什么,你们尽管说。”经过这次的亲身体会,老百姓们真正感受到红军的好,跟反动派造谣的完全不一样,纷纷称赞红军。

  红军出击闽中,驰骋漳平30余日,所到之处尽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景象。红军时刻谨记革命纪律,爱民、敬民,用一言一行温暖了群众的心。(苏吕唯 江莹莹)



主办单位: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518-85726318  网站地图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