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情况
【主持人\r\n宋树立】5月19号是世界家庭医生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们医改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去年5月份,国务院医改办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指导意见》,就在上个月我们委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情况,今天请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副巡视员刘利群,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吴乾渝,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副巡视员 刘利群】2016年5月,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有利于满足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也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所带来健康新挑战的重要举措。
目前,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有27个省(区、市)印发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整体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体系。
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已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街道都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可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我们大力加强“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实施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项目,开展全科医师特岗计划试点,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有效充实了家庭医生队伍。
四是群众获得感得到提升。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地区,城乡居民就诊下沉效果逐步显现,健康管理效益逐步提升,“家庭医生朋友”的概念和“贴心人”服务模式深入人心。
2011年至今,根据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大量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主要形成了以下5种经验和模式。
一是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即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组合。
二是江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内的免费基础性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梯度结构、种类合理、特色明显、内容丰富”的服务包。
三是浙江省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模式。卫生与财政、医保、价格、人事薪酬等政策联动,出台系列激励机制,保障家庭医生向签约居民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四是福建省厦门市“三师共管”签约服务模式。以慢病为突破口,以老年人为重点,由基层家庭医师、健康管理师和大医院专科医师共同组成“三师共管”团队,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
五是安徽省定远等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共同体,通过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按人头总额预付,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患者下沉基层,乡村医生收入与签约数量、质量和效果挂钩。
今年4月,我委在上海召开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了各地工作经验。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务院医改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对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10个方面工作要求。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标是:在全国85%以上的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人群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力争实现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覆盖。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重点要解决好“两个积极性”问题。一是要调动群众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门诊、优先转诊、慢病长处方、家庭护理、健康管理等差异化服务措施。在医保方面,通过提高报销比例、连续计算起付线等医保优惠措施,引导居民主动签约。同时,要不断改善基层服务条件,加强基层与医院的上下联动,让签约居民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今年我委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增强老百姓的信任度。
二是要调动医务人员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围绕“两个允许”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充分发挥绩效分配制度的正向引导作用。在编制、人员聘用、在岗培训、评奖推优、职称晋升等方面重点向承担签约服务工作的人员倾斜,为家庭医生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另外,我们也要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力度,今年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组织确定的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我委专门印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在“世界家庭医生日”前后集中举办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希望媒体界的朋友协助我们加强宣传,提高城乡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更好地利用好家庭医生服务,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在你们的身边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一个家庭医生问题,也是人才问题。其实刚才讲到护士是短缺,家庭医生在人才方面有全国性的短缺,请问国家卫计委在解决家庭医生缺人这个问题上有什么打算。另外,我们在上海采访的时候,发现上海老百姓对于家庭医生的服务从质或者是量都是比较满意,上海市在解决人才问题上怎么做的,质量是如何保证的?谢谢。
【刘利群】人才问题是制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近些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重点有三方面:一是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我们已经启动实施了全科医生“5+3”的规范化培训和“3+2”的职业助理全科医师的培养,来充实家庭医生队伍。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培养了3.7万“5+3”培训的全科医生,全国现有全科医生不到21万,与满足卫生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有300万人,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发挥他们在签约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发挥其他渠道医生的作用。比如鼓励医生多点执业,鼓励退休医生经过一定的培训,加入签约团队中,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主要是这三个途径。
具体上海也有一些措施,请吴主任介绍。
【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 吴乾渝】谢谢中央台媒体朋友的提问。其实刚才刘司长这里已经在面上作了全面的介绍,我想在这里把上海具体做法,根据国家的要求向大家介绍。你提到的问题,在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上海作为一个家庭医生首先必须是全科医生,上海全科医生有7000多人,已经超过了国家2020年每万常住人口2名全科医生目标要求。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健康管理需求高,上海市政府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每万常住人口配备4名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不仅管医疗,还要管健康。虽然我们现在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仍然有近3000多名全科医生的缺口。前面说到上海对家庭医生的准入是比较严格,必须经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包括专科医生可以经过严格的转岗培训,经过严格的考试,并注册为全科医生后才成为合格的家庭医生。所以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政府的重点工作。我们主要是六个方面来实现这个目标。
第一,抓全科医生培养环节。上海市在2006年启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2010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启动的时候,全科医生除了大学院校理论学习以外,还必须完成市级临床实训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的实训。我们统计了一下,从2010年到现在累计招录2000多名学员中,900多名完成了培训,而且下沉到社区。
第二,抓培训环节。我们对在岗家庭医生每年都要进行岗位培训。家庭医生以团队的形式提供服务,核心是家庭医生,还有公卫医生、护士、行政助理。我们每年都会派出家庭医生到国外进行研修、交流和学习,把一些做的比较早的国家好的经验和理念带回来。
第三,刚才刘司长提到,今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我们要对全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鼓励全科医生拿“四证”,包括心理资源师、康复师、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另外,要建立一个留住人的制度。首先,建立符合基层服务特点的薪酬改革制度。上海在第三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效果比较明显。建立家庭医生职业发展评审单列制度,同时提高中级和高级职称比例,畅通全科医生职业发展生涯。我们在远郊和农村地区,较早时期就做了“5+3”和“3+2”订单式服务,加大对远郊区全科人才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人才补贴政策,这个政策的力度是非常大的,通过我们的实践效果也非常明显,促进了郊区和农村地区的人才均等化和同质化。
第四,标准和规范引领。我们最近也正在推出一系列的关于基层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的标准、规范和指南,这样可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第五,技术手段支撑。一方面给家庭医生增加向上级医院转诊的绿色通道,我们专门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三级医院选派医生到基层,帮助家庭医生提高疑难病甄别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三个中心,一是诊断中心,包括检验诊断、心电诊断、超声诊断、病理诊断。二是影像远程诊疗中心。三是会诊中心,在这个基础上使家庭医生得到优质资源,促进服务同质化,基层的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支持。
这个基础上推行“云医院”,每个区的医疗中心建立云平台,24小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提供技术和管理的支撑。这个云平台也覆盖养老机构和社区日间托养机构,这就解决了优质资源同质化发展的问题。
第六,上海家庭医生职责是三大块,任务比较繁重。一是要管医疗保障服务;二是管健康的管理服务;三要合理的使用医疗费用。今年将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管费用的工作,建立通过购买服务,由第三方团队为家庭医生配备行政助理,行政助理可以完成很大部分的辅助性工作,把时间留给医生,让家庭医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履行职责。所以,我们想通过国家的引领和指导,借鉴兄弟省市一些好的经验,我们有信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制度,使每个家庭都拥有家庭医生的目标早日实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想提问有关家庭医生的问题。采访当中发现有些患者对于家庭医生并不了解,有些患者对于家庭医生并不信任,甚至自己上网问诊也不愿意找基层家庭医生,他们也不了解什么样情况找家庭医生。请问刘司长,对于患者而言,什么样的情况该找家庭医生,以及家庭医生能够给患者带来什么样具体的好处和实惠。谢谢。
【刘利群】谢谢你的提问。我们建立家庭医生制度,要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可以说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找自己的家庭医生。怎么去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呢?签约和不签约要有差别,概括起来就是多、快、好、省,如果签了约能达到这四个方面,老百姓就愿意签约。“多”,多在哪儿?现在有很多地方探索,慢病用药的长处方,北京这次改革在社区就把慢性病用药处方延长,原来是两周,现在可以开到四周甚至八周。上海推广延处方,在大医院开的药社区继续沿用,可以通过物流配送到患者的家庭,让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药品服务。“快”的方面就是转诊快,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和上级医院建立起绿色转诊通道,比你自己去到医院盲目挂号更快。大医院留更多的优质资源,比如专家号、预约床位,这样获得专科服务的时候更快。“好”体现在基层服务模式方面,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对你和你的家人都比较了解,可以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不光给你一个人提供服务,还可以给你家庭提供服务,不光给你看病,还可以告诉你怎么吃、怎么运动,做好健康促进工作。不光可以到机构里提供服务,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到家庭提供服务。这里面也要跟媒体朋友沟通一点,家庭医生不是到家里服务的医生,对于确实行动不便有困难的,我们也可以提供家庭服务。但不是所有的家庭医生非得要上门服务。签约之后,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有一个熟悉的医生朋友,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省”体现在费用省,一方面少得病,通过健康促进和合理的就诊指导,让你减少不必要的就诊。你现在可能肚子疼,直接到医院挂消化科,看完之后又不是那个科的病,家庭医生可以给你识别,进行初步的判断,这样可以省一部分钱和时间。另外一个“省”,是从医保的角度,各地在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过程中也采取了医保激励措施,比如医保报销比例不一样,签约之后在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多一点,签约之后门槛费就不重复交了,要不然在基层就诊交一个门槛费才进入报销,到医院再重新交一部分,从医保引导政策让你更省钱。通过这些方式就解决了签约与不签约的差别化,鼓励老百姓认识到签约的好处,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利用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谢谢。
【中国网记者】我想请问关于家庭医生的问题。居民对家庭医生了解度还是不够,比如我本人也想签约家庭医生,但具体是怎么签?家庭医生只能在基层医院签吗?家庭医生和每个基层医院对应的三甲医院是固定的吗?比如我转诊的时候想转诊到什么医院是否是固定的?另外,签约以后患者就诊的大数据能否共享,比如在基层医院看了,三甲医院是不是能够直接通过大数据调动患者数据,不用再到三甲医院继续做一遍检查?是不是有签约费,签约费能否走医保?家庭医生就一个普通患者来讲,家庭医生到底能干什么?我怎么能对他放心?他的医疗水平怎么能居民患者相信家庭医生并签约。谢谢
【刘利群】谢谢你这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周边的人知不知道家庭医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宣传一下,回家之后到旁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一看,看能否签约,签不了约向我们反映,我们帮你签约。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了,签约人数已经达到1000万左右,主要是重点人群、慢病人群,像在座各位年轻的群众确实对于家庭医生知晓率比较低,因为你们不到医疗机构去,对慢性病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是比较方便的。签约主要还是在基层签,因为基层离你最近,对你最熟悉,另外全科医生能够对你的健康进行更全面的照顾。因为医院里是专科医生,可能得了高血压、糖尿病,他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全科医生更了解你。转诊相对规固定,但不是非得在医联体内进行转诊。上海“1+1+1”,不是“1+2”就不行了,需要其他医院的医生也是可以转诊的。就诊信息在大部分建立信息系统的地区都能共享,医院里可以看到在社区看病的信息,社区也可以看到医院就诊的一些摘要信息,当然不是所有的病例。这样就能够让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能够更好节约资源。签约服务费,各地操作不一样,在北京现在是免费签约的,当然免费签约的服务包就不会很大,主要是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的预约诊疗、转诊服务、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等服务。有些地方签约是收费的,刚才我介绍江苏盐城大丰模式,他们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多样化的服务包,有初级包、中级包、高级包,有钱多买一点,没有钱就买初级包,费用也不一样,从50到800块钱,外出打工很多的农村地区的子女给老人买一个签约服务包,“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签约服务包”。怎么放心呢,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首先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实优秀全科医生队伍。另一方面,怎么能放心,你们都去了,给医生压力,逐步建立信任的关系,因为全科医生也不是神仙,能把所有的健康问题都解决。但如果你不是学医的,全科医生肯定比你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要多,能给你提供有些针对的建议,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过程。谢谢。
【吴乾渝】我补充一些具体的。上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在第一轮完成45%,签约了1000多万。为什么提出“1+1+1”签约服务呢?我们有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老百姓就诊习惯,绝大部分还是在相对固定签约组合中看病,所以我们设计了第二轮家庭医生签约“1+1+1”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就是选一个最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一个区的医疗中心,再加上三级综合性医院,在这个医疗签约组合中可以自由就诊。如果你觉得要到其他医院或者是需要其他的专科特色服务,没有关系,通过家庭医生初步的判断和鉴别,可以给你转诊。转诊很方便,我们现在建立了优先预约转诊的信息化平台,所有号源50%,还有时间的前50%,我们是优先向签约的居民和家庭医生开放。家庭医生帮你判断并转诊以后,还有上级医院二次分诊。因为三级院的学科非常细的,比如华东医院就是神经外科很细,有血管、介入、手术、化学治疗,分得很细。老百姓有时候也未必很清楚,家庭医生有时候也不是很清楚的时候,我们在上级医院有一个专门办公室进行二次分诊,这样转诊需求在比较快速得到实施的同时还得到比较准确的对接。
另外除了优先转诊以外,未来分级诊疗制度的设计不仅是优先转诊,应该是优先住院、优先手术、优先治疗,这样把患者人群分级分类,常见病、多发病就在社区得到非常快和好的解决。家庭医生还有一个好处,大家现在还没有关注到。现在大家很关注的是看病,其实更大问题是生命质量的改变,就是健康的早期干预。家庭医生有一个固定模式,所有健康信息都在健康档案中可以时时生成。所以家庭医生非常了解你健康的情况,可以给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方案,进行早期的干预,这就是治未病概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老百姓一时没有感受到,但对生命质量的改善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上海2015年推进“1+1+1”服务的时候老百姓也很不了解,因为不了解家庭医生的内涵。但是现在做到2017年了,老百姓签约是很踊跃的,上海将进一步做事签约服务,希望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获得更便捷、安全、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