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物保护

云台山二十四景——风磬云钟

信息来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5-21 08:36 浏览次数: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云台山二十四景”,我们邀请了连云港历史人文方面的专家,从人文、历史、地理、典故、文化、诗词等方面阐释“云台山二十四景”,让更多的人了解连云港的历史文化,传承连云港人文精神。今天推出第二十二景——风磬云钟。

黄申瑾 《图二十四景》:“法溪取名,其义未详。钟鼎至此三四十里,地极幽僻,人迹罕游,为云台山之尾。四方商贾多向此捧诵三官经忏,钟磐(磬)之音袅袅山谷间。大抵前顶、后顶、法溪,皆栖僧;惟钟顶(鼎)多栖道者。”

此景观写的是后云台宿城法起寺。

有人把云台山二十四景中“风磬云钟”一景列在“东磊”,实际并不在东磊,说的是“法起寺”,但由于黄申瑾写“风磬云钟”景点是站在东磊“钟鼎”视角描写的,“钟鼎至此三四十里”,有人便说东磊九景,是不准确的。

法起寺,又名法溪寺,亦名鹫峰寺。在云台宿城山海边,背山面海,与延福观东西隔山海相望。法起之名,其义不详,今有“法之起源”一说,实为附会,似应为开山祖师名号。此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抑或与“佛从海上来”的孔望山摩崖造像时代相近,为云台山仅晚于海州东海庙的早期古刹。

汉时即著名, 有西域康居国高僧鹫峰和尚修炼于此,并终老法起寺。明代,因四方巨商大贾都来殿宇朝拜,法起寺香火缭绕,钟磬交响,“钟磬之音袅袅山谷间”。相传信士逾万,建有一千余间殿宇僧寮,僧侣数百人,号称淮海第一丛林,风头一度盖过三元宫。诚如黄申瑾所说,法起僧侣独建了“三官经忏”,为香客居士祈福祛灾,其功用灵验,名气很大。

嘉庆丙子年(公元1816年),琉球国八品巡见官毛朝玉等23人, 海舶遇飓风飘至鹰游门。时知州师亮采往抚之。琉球官献紫铜炉一尊,重5.1公斤。师亮采将琉球炉“奉宿城山法起寺”,成为法起寺“镇寺之宝”,现为市博物馆馆藏。

法起寺今移址重建于半山腰, 庄严宏伟。

先来说说宿城, 传说唐王李世民来此以后, 一夜筑一城便得名宿城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宿城早在汉代就形成了人口稠密的集镇,由于佛教东传和法起寺的创立,至唐代已成为沿海地区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新罗有密切的海上交往, 是新罗商业船队必经的岸线, 也是船队补充给养的重要场所。有的新罗人入籍于海州,并携家来此做官供职、习禅敬佛。

习禅敬佛就得有寺庙, 法起寺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当地人都称其法溪寺,很多出家人叫它鹫峰寺,有“佛法起源”的寓意。据说寺庙在创建之初, 西域康居国僧人在此一边听悠悠钟声, 一边翻译经典、 弘法布道。东吴年间,康居神僧会尊者(康僧会)因着迷此处的钟声,特地来此挂锡,并留“饮泉留仙”石刻为记,康僧会也成了法起寺历史上第一位过化高僧。

明代名儒顾乾看到这里高山环峙,云雾缭绕,淙淙涧水从门前流过,诵经之声从庙中传出,美不胜收,于是将其列入云台山三十六景,称之山寺晨钟,认为:晨钟暮鼓, 清音远闻,为清修胜地。日本高僧圆仁和尚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新罗人更是将法起寺所在地——宿城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在此发轫。 令人称奇的是如今日本奈良也有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法起寺, 寺内有24米高的日本最古老的三重塔,群阁簇拥,塔影婆娑,令人仰止。

法起寺还是 “佛从海上来” 的有力佐证, 可以说它和海州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共同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条佛教传入路径。 已故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对此有诗赞曰:“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 

许多去过海上云台山景区游玩的市民都曾被半山腰处那片红色的高大的仿汉建筑群所深深折服,山门旁那两座高耸的阙楼显示出这座寺庙不同寻常的历史。您说的没错,这就是历史上号称 “淮海第一丛林”的法起寺。

据史籍记载, 法起寺又名法溪寺,亦名鹫峰寺,因取“佛法起源”之意而命名。寺院始建于汉代,如从“楚王崇佛”算起,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创建之初,西域康居国僧人在此翻译经典、弘法布道。东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康居国僧会尊者(康僧会)来此挂锡,并留“饮泉留仙”石刻为记。康僧会成为法起寺历史上第一位过化高僧。

据悉,法起寺之所以能成为佛教名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里早在宋元时代就确立了曹洞正宗的传承体系。曹洞宗为禅宗的五个宗派之一,讲求“佛在性中”。到清嘉庆年间,曹洞法脉已在法起寺传至第35世,素有 “寺风正派 ,不二 法 门 ,有 德 者 居之”之说。法起寺有三件传世珍宝:汉瓦、贝叶经和琉球炉。时至今日,法起寺三宝中的汉瓦在战乱中不幸遗失,贝叶经在建国初期流失外省,现存于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目前仅有琉球炉幸存港城,现藏于市博物馆。

民国初年,法起寺监院振亚增广僧众 ,大兴土木 ,扩展庙产 ,修桥补路。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大居士高鹤年在游览法起寺后写道:“现住者振亚大师,来此整理寺产,修补殿廊,兼置慈善。”民国十年三月十二日,江苏第十一中学教师魏鹭西在游记中对振亚作出了相当高的评价。文章写道:“近振亚僧为监院,数年间焕然一新,建大寮、库房、大厅数所,均磨石为壁,光泽如揩,规模宏阔,为旧时所未有。其炉鼎钟鼓法器,半为僧监造,闻欲传戒十方,亦开山高僧也。”

现如今,游览宿城的市民不难发现,在虎口岭、仙人屋、万寿山、悟道庵甚至是船山等旅游景点处都能见到这位监院振亚的墨宝。

相传这位神通广大的振亚和尚祖籍河北, 后因误伤人命皈依佛门, 在法起寺方丈静波门下受戒, 法号“振亚”。振亚初到法起寺时,为振兴寺产做了不少实事。 虎口岭上的子午 亭 与 振 亚 桥 都 是 其主持修缮的 。到了后期, 随着振亚和尚在法起寺的根基逐步稳固, 加之静波方丈年事渐高, 振亚便重新拾起了为非作歹的行当。 他首先是勾结北洋军阀白宝山, 扩大势力。 曾组织一支约200人的僧 兵 ,配备枪支 ,成为当地一霸 。他吞并土地 , 鱼肉乡民 ,1931年,当地山民一纸诉状告到省政府, 灌云县政府将其逮捕入狱 , 并于1935年前后死于狱中。

现如今,曾经盛极一时的旧日法起寺在近代毁于战火,其庙址也被宿城水库淹没于碧波之下。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网站支持IPv6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1067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