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云台山二十四景”,我们邀请了连云港历史人文方面的专家,从人文、历史、地理、典故、文化、诗词等方面阐释“云台山二十四景”,让更多的人了解连云港的历史文化,传承连云港人文精神。今天推出第六景——九涧争流。
黄申瑾《图二十四景》:“山间细流甚多,大者从山涧奔出,其数有九,随径曲折,声韵泠然可听。”(已勘误)这一景观说的是花果山九龙涧。
三元宫所在的山岭因形似琵琶,所以叫琵琶岭,这正是《西游记》中琵琶精的由来。传说琵琶精被制服以后,变成了一条岭,永远地伏卧在这里了。九条涧汇合于此被称为“九龙戏琵琶”。涧北为花果山三十六庙之主庙三元宫。古人说:“巨涧喧赫而下者九,汇于一口。”
山中涧沟很多,湍流的涧水由山中奔突而下,如同匹练闪光耀彩,间有瀑布飞流迅注,时隐时现,喧声隐约可闻,涧瀑的气势则瞬间变得雄浑起来,水流湍急,浪花飞跃,穿树绕石,随径曲折,虹桥飞架,束之如带,似一条条白龙飘舞于云端,颇为壮丽,似九龙争流,九龙涧即因此得名。
九条山涧,犹如从天而降的神泉,汇于九龙桥下,再流入大海。《西游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里形容它是“……山前有崖峰峭壁,山后有花木秾华。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
明顾乾将九龙桥列入《云台山三十六景》中,称之为“长桥飞瀑”:“大村九龙桥为九涧汇流之所,飞瀑半空,声闻数里。”清经学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的老师凌廷堪也曾写了一首同题诗赞美这九涧争流。
九龙涧在花果山琵琶岭下方,山涧汇集之处叫九龙口,山涧奔流的方向就是如今的孔雀沟景区。循溪涧一路沿栈道下行,很快就能到达孔雀湖。
清代,黄申瑾所见的“九涧争流”,显然比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溪涧要壮观得多。据史料记载,当时流经九龙口的山涧非常多,其中大的有九条,最大的一条被称为“西沟”,在九龙口的西南方向,“高挂山上如龙垂天。沟畔莽莽苍苍满是藤、竹、松、柏。”崔应阶《云台山志》称其“松楸苍古,亦称绝境”。此外,还有松溪、石涧、东秃龙沟、华严涧、万沟、别峰涧等其他八条大一些涧沟。
这些涧沟的水都是从山上直冲而下,如蟒似龙,向九龙口奔袭而来。据悉,这些涧沟长均约1500米,立龙口上,经过九龙口后汇合成一条大涧,人称“九龙涧”,当时的九龙大涧流向滴清汪、山东庄,汇入妇联河最终入海。
九龙口上架起的桥便是九龙桥。“九龙”都从桥下过,争先恐后,各不相让,其势不凡,冲入耳鼓,声震若雷,摇撼群峰。桥两头满眼古木参天,葱茏一片。《云台新志》有云:“溪流喷薄,古木荫森,为入山第一胜境。山中溪流九道,汇于桥下,故名”。
在花果山当地有个传说,说的就是天上九条龙化为山上九条溪涧的故事。
“琵琶岭呵尖尖红,琵琶岭上九条龙。龙戏琵琶云遮日,金鸡报晓到天明。”故事就藏在这首山歌里。《花果山传说》一书中也讲述了这个故事:
相传,不知是哪朝哪代,有一只千年蝎子精偷偷进了花果山,这妖精遇上鸟兽人畜,先用毒刺蜇死,再吸尽其身上的鲜血。不多日子,方圆几十里的花果山兽不吼,鸟不鸣,一片凄惨。这情形传到东海龙王的耳朵里,他就派九个儿子前来捉拿蝎子精。山前摆战场,地动又山摇。可是,龙力虽大,却抵不住蝎子的毒刺,一连打了七天七夜,九条龙个个鼻青脸肿,带伤而逃。
老龙王急了,把九个龙子大骂一顿,令他们回去再战。老龙王为请高手相助,来到花果山,他访遍山前山后,山左山右,也没有访出一个大胆顶用的。老龙王急得直叹气,不料花果山的土地老爷前来献计说:“龙王,据讲‘鸡降五毒’。离这里不远有座鸡鸣山,山中有个鸡大王,何不请他相助呢?”龙王听了,转忧为喜,连忙赶到鸡鸣山拜请鸡大王。鸡大王二话没说,当即批锦挂彩,随龙王下山,来到对面的香炉峰上察看阵势。只见九龙舞爪摆尾,吞云吐雾,蝎子精挺身举钩,飞沙尘扬。两下里从山左打到山右,从山后打到山前。恶战之间,那蝎子精突然将尾巴一挺,旋风似的转着身子,那毒刺如同尖利的钢钩,把九龙逼得团团转。站在香炉峰上的鸡大王见这情形,“唰”的打开锦翅。“喔喔喔——”一声高叫,飞下山来。蝎子精一见,不由大吃一惊,便赶紧趴在地上,硬着头皮等着鸡大王到来。
鸡大王扑到蝎子精跟前,刚要用嘴啄那双眼,不料蝎子精“吱吆”一声,一下子变得身如磨盘,尾似粗笋,扬起毒刺向鸡大王冲来。鸡大王怒睁环眼,连声“喔喔”高叫,双翅一扇,跳在半空。说时迟,那时快,一只铁钳般的利嘴啄住了蝎子精的毒刺,一双铁爪蹬住了蝎子精的腰眼。这时,鸡大王全身锦毛直竖,双翅连扇几扇。把蝎子精那根狠毒无比的毒刺,连根扯了下来,一转身啄瞎了蝎子精的双眼,然后展翅腾空而去。蝎子精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儿,九龙趁势一齐盘绕在蝎子精的身上,不让这妖精逃跑。
突然,山呼海啸,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天昏地暗。只听那鸡鸣山上一声雄鸡长鸣,霎时风停雨住,虹挂天晴,再看那蝎子精,已伏在地上,化作红尖山,此山上尖下圆,活像琵琶,被人叫做琵琶岭。九条龙化为山上九条山涧,从此这块地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后来,人们在琵琶岭下九涧汇流处修了一座单拱石桥,起名“九龙桥”,还在鸡鸣山上盖了一座“鸡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