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12-05 10:36 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阅读次数:
一直以来,网络上各种食品安全谣言热度依旧不减。这些谣言经过精心的编撰、剪辑,在欺骗消费者的同时,也极大损害了我国食品产业。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对近期食药谣言进行了盘点,为公众澄清事实,让谣言无处遁形,让我们一起看看,在一年都有哪些谣言上榜?
TOP30 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
白米饭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而且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高达87,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诱因。
真相: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张永文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5年就表示,从未定义过什么“垃圾食品”。白米饭的升糖指数虽高,但正常食用并不会影响到健康。此外,面条的升糖指数是82,馒头是88,相比而言,白米饭的升糖指数在主食类中并不算特别突出,而且营养丰富,正常食用没有问题。
TOP29 少年吃15袋辣条中毒 昏迷
湖南郴州一名15岁少年食用过量辣条后昏迷。1月31日零时40分,这名少年被从永兴县马田镇医院转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家长称孩子在此前购买过15包辣条后食用。
患者的父亲说,1月30日,孩子到永兴县马田镇一个小商店购买了些辣条。食用后当晚,小勇开始呕吐、腹痛、烦躁等,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当地医院,小勇一度出现昏迷,病情严重。网友表示:“辣条不能再吃了,吃多了会中毒。”
真相:
经过医院检查,男孩患有糖尿病,确诊其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辣条只是诱因之一。此外,由于当地人口音中“四、十不分”,男孩实际上只吃了四五包辣条,接诊医生听错了在接诊单上记录了下来。
TOP28 大蒜可以检验地沟油?
有人将大蒜放进两杯“食用油”中。其中一杯的大蒜发黑、发霉,于是得出结论,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会使大蒜发生霉变。
真相:
专家认为地沟油的检测十分复杂,通过大蒜检测黄曲霉毒素从而判断是否为地沟油并不可靠。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解释,地沟油使用化工手段进行深加工、精炼后,把里面的所有脱纯物质全都去掉了,因此地沟油不一定含黄曲霉素或者黄曲霉素超标。同时,大蒜遇黄曲霉素变色的说法,在科研数据库里没有发现类似报告,可信度很低。
TOP27 吃小龙虾得“哈夫病”
有文章称,小龙虾是“哈夫病’(一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罪魁祸首,威胁生命安全。
真相:
小龙虾为什么有引发哈夫病的“案底”,目前科学上也没有标准答案。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医生隋准解释称:“有人说可能和清洗过程中使用的特殊化学试剂有关,比如‘洗虾粉’;有人说是小龙虾头部和腮部有特殊的寄生细菌。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好好清洗做熟,风险都是很小的。”
TOP26 味精加热后有毒
味精加热后有毒文章《这五样菜千万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谁!》曾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其中称:温度只要超过100摄氏度,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人体健康。
真相: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在超过120摄氏度时,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只是没有鲜味而已。味精加热到270摄氏度时才会分解破坏,在一般食品的烹调温度条件下,味精的性能是稳定的,不用担心变质有毒的问题。
TOP25 水泡馒头发现添加卫生纸
有网友在网上发布视频称“买到了卫生纸做的馒头”。视频显示,馒头经溶解搅拌后出现了疑似卫生纸的残留物。许多人也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也会买到“纸质馒头”。
真相:
宁夏食品检测研究院对网传的“纸质馒头”开展了实验,结果未发现非食用添加物。同时表示,市售纸浆价格及制假成本远远高于馒头价格,相关视频的真实程度值得怀疑。
TOP24 食盐添加亚铁氰化钾有剧毒
一则《盐里面加进了亚铁氰化钾》的帖子曾在网上流传。其中称食用这种添加了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造成危害。与此同时,一篇名为《中国卖盐的是畜生》的文章也在热传,一位自称“中央党校余教授”的人声称自己食用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之后,肾脏受损。
真相: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食品副主任钟凯明确表示,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长期食用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另据央视调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均允许使用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
TOP23 星巴克咖啡致癌
各大外媒报道称,美国一家法院最终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次日,国内一些自媒体以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发布了相关文章,直言“星巴克咖啡致癌”。
真相:
“致癌”传闻中的丙烯酰胺是很多食物在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的,烘焙咖啡豆过程中产生的量相对较少。在美国膳食指南中,咖啡也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另外,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剂量”关系还缺乏科学依据。
TOP22 洋葱杀死感冒病毒
“洋葱能杀死感冒病毒”的网文广为流传。文章称,一个两头都切掉的洋葱能吸收病菌,预防流感;洋葱之所以会在次日清晨变黑,是因为吸收了病菌。
真相:
专家称,切开的洋葱之所以变色并非吸收病毒,而是发生了“酶促褐变”反应。洋葱可以杀菌,是因为洋葱中含有有机硫化物。每天吃一些洋葱,对呼吸道、肠道里面的细菌的确会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病毒没有抑制作用。
TOP21 香椿致癌
一篇题为《香椿大量上市!爱吃香椿的人注意了,快来看看吧!》的文章称,“香椿中的硝酸盐含量高,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食用后容易致癌”。
真相:
专家指出,香椿中所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存在于所有植物中。一个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吃3kg的香椿,才可能“中毒”。且香椿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可以抑制硝酸类盐的危害。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吃香椿可能带来的致癌风险。
TOP20 热柠檬水能治疗癌症
一篇宣扬“热柠檬水能治疗癌症”的网帖再度被热炒。该帖称这是“北京陆军总医院陈惠仁教授”强调的。帖中不仅介绍了“热柠檬水杀死癌细胞”的“理论”,同时展示如何制作热柠檬水,并诱导转发传播。
真相:
陈教授在辟谣声明中指出,网文系有人冒名杜撰,照片非本人,他从未做过有关食物抗癌防癌的专门研究,未在网络、微信上发布有关食物抗癌防癌的文章。多家媒体也跟进辟谣:“热柠檬水抗癌”的说法并不可信,在公开报道中也查不到相关案例。
TOP19 17种剧毒食品名单曝光
17种剧毒食品名单曝光一篇题为《【转】央视及各大卫视曝光17种剧毒食品名单》的文章称,17种常见食品为“剧毒食品”,对健康危害重大,其中包括含有农药多菌灵的果粒橙可导致脑部麻痹、使用蓬灰的兰州拉面可致癌、蛋黄派和榴莲酥都是垃圾食品、蛇果表皮打蜡一点就着火等。
真相:
篡改编造、旧谣翻新。以果粒橙含多菌灵为例,其谣言起源为2012年巴西橙使用农药多菌灵事件,在我国未检出使用巴西橙原料的产品含有多菌灵。在蓬灰谣言中,兰州拉面多使用已通过相关安全认证的拉面剂。蛋黄派和榴莲酥确实含有反式脂肪酸,报告显示,我国人均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是0.39克,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水果表皮打蜡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TOP18 大蒜炝锅致癌
大蒜炝锅致癌今年4月底,在某电视节目中,有嘉宾称大蒜炝锅会致癌,还拿着两种经大蒜炝锅后的菜去检验,结果显示内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引发公众担忧,迅速在社交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
真相:
大蒜炝锅确实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该物质应尽量少摄入,但“产生致癌物”不能直接等同于“引发癌症”。许多致癌物都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并且机体持续暴露(接触)才有可能引发癌症。且炝锅时大蒜只是配料,一人份的菜中只有几克大蒜,能产生的丙烯酰胺实在有限。
TOP17 喝醋可以软化血管
喝醋可以软化血管今年上半年,网上时不时有自媒体发文宣称,醋很酸,可以泡软骨头、牙齿等,所以软化血管也不在话下。
真相:
食醋是发酵食品,其主要成分是醋酸。而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管中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弹性降低。醋在消化过程中根本不会进入血管,过量喝醋反而会灼伤胃黏膜和食道。
TOP16 瓶装水会致癌
今年上半年,网上出现一篇题为《喝一口,就会致癌!最新权威确认,BBC紧急曝光,国人尤其要当心……》的文章。其内容称,世界卫生组织通报,9成以上瓶装水有毒,11个品牌中93%的瓶装水含有塑胶残骸,喝瓶装水会致癌。
真相:
这是典型的“恐吓型谣言”,其套路就是不讨论物质的实际含量以及该含量对健康影响有多大,只说“含有”,再把“长期大量摄入”时的后果拿出来吓人。其实微塑料在地球上很普遍,饮用水中也确实有可能存在,但目前并没有发现可见性危害。
TOP15 草莓是最脏的水果
每年美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都会公布一批果蔬农药残留的排行榜,而每年的排行榜都会被我国某些媒体热炒为“最脏蔬果榜”,草莓则以第一名的身份屡屡上榜,被视为“最脏水果”,今年也不例外。
真相:
评选不具备权威性,不能客观地反映这些果蔬中的农残与健康关系的真实情况,因此并不需要刻意远离草莓。
TOP14 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残留
很久以来,一直有种说法:葡萄上的白霜是喷洒的农药残留,吃了会中毒。
真相:
今年“3·15”晚会现场,通过专业检测得出结果:葡萄上的白霜不是农药。这种白霜的主要成分其实是无毒无害的天然蜡质,还有少量的糖类等有机质。真正的农药残留是微量物质,很少能肉眼看见。除了葡萄之外,冬瓜、李子和蓝莓等很多果蔬的表面的白霜,也是同样的物质。
TOP13 商贩在螃蟹中注入人造鸡蛋
网上出现一则视频称“买螃蟹得看螃蟹反面有没有小黑点,有的话,这种螃蟹不能要…全是贩子拿针管往里面打的一些人造鸡蛋!”
真相:
所谓“螃蟹盖里的人造鸡蛋”,是熟蟹里面的一层白色固体,而螃蟹身上的小洞,大多是由于螃蟹打斗、挣扎和运输碰撞产生。另外,如果给螃蟹注胶或者注水,都会导致螃蟹死亡。活蟹一旦死亡,价格自然一落千丈。
TOP12 麦片含草甘膦会致癌?
网传外媒报道,美国环境工作组检测了45款燕麦产品,在43份样品中发现了“草甘膦”,其中31种草甘膦残留超标。
真相: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教授赵力超表示,爆出麦片致癌的美国环境工作组(EWG)其实是一个民间组织,并非权威,标准缺乏依据和论证,难以让人信服。此外,草甘膦是全球知名的除草剂,多家权威机构均未发现它对人体有明确的毒性。出于安全考虑,美国环保局在经过大量实验后,给出了草甘膦“终身无危害”的最大剂量——2mg/kg/day。
TOP11 多人感染猪病毒死亡?
国内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关于感染猪病毒致人死亡的谣言在朋友圈传播,如“郑州多人感染猪病毒死亡”等。
真相:
农业农村部已多次辟谣,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病毒不会感染人。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博士、副研究员张宇也表示,非洲猪瘟疫情主要危害生猪养殖业,导致生猪死亡率较高。按照现在的捕杀、封锁力度和检验检疫水平,一旦发现,就会采取应急措施。非洲猪瘟病毒并不耐热,因此消费者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猪肉、做熟,就可以放心食用。
TOP10 自来水含重金属电解30秒变褐色?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自来水电解30秒变褐色”的视频。视频中,实验人员将一只烧杯装上纯净水,另一只杯子装上自来水。同时电解杯中水,发现自来水逐渐变成红褐色,产生了棉絮状沉淀物,因此说我们使用的自来水很脏。
真相:
媒体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将结果分享给自来水水质检验行业的专业人士肖滢滢。她表示,自来水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绝不是市售18元的电解器就能比的,此法不靠谱。
TOP9 酸奶含糖比可乐高
一篇《美国科学家公布真相!原来酸奶就是披着健康外衣的狼!》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中提到的“不管是含糖量还是碳水化合物,1盒酸奶都超过2罐可乐!”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对酸奶的误解。
真相:
1盒酸奶和2罐可乐之间是不能简单画等号的。首先,1盒酸奶的规格有多大?是100克还是200克?可乐大小也没有具体说明,因此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其次,从营养价值的角度,1小盒酸奶和2罐可乐之间的比较也完全不成立。这其实是一道数学题,因为饮料营养成分表里是“每100克”的含糖量,以三元配餐酸奶为例,1小盒酸奶是100克,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8克,1罐迷你版可乐的规格也有200ml,营养成分表里显示“每100毫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6克”。也就是说,1罐可乐的含糖量肯定比1小盒酸奶的含糖量要高,更别说2罐可乐了。
TOP8 不吃晚饭,吃水果可以减肥
用水果替代晚餐,既能保证摄入适当的营养,又能减去多余的脂肪,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真相:
不吃晚饭,短期内只能快速减掉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减得不多;不吃晚饭,会让第二天早餐时摄入更多热量;同时大脑会误以为正处于饥荒的危险中,为此会调节激素,降低甲状腺激素,使人乏力、萎靡、发冷,还会升高皮质醇,抑制免疫力,让人更容易生病。
TOP7 食品脱氧剂有害
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有毒,哪怕少量泄漏到食品中,都存在安全隐患。
真相:
脱氧剂是可吸收氧气、减缓食品氧化作用的添加剂。在密封食品包装中,脱氧剂可以创造一个几乎无氧的环境,并且可以长时间保持,因而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变色、变质和油脂酸败,也对霉菌、好氧细菌和粮食害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一般的脱氧剂毒性不大,少量的脱氧剂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脱氧剂有铁系脱氧剂、亚硫酸盐脱氧剂、有机脱氧剂等。其中,由于铁系脱氧剂成本低、效果好、安全性高,因此应用范围最广。
铁系脱氧剂一般使用透气的塑料膜或纸进行包装,然后放置在食品包装袋内,其成分除了铁粉外,还有氯化钙、盐分、活性炭、硅藻土等辅助成分。由于铁系脱氧剂需要少量水分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添加氯化钙等可以吸潮的成分就是这个目的。
铁壳船在海水中更容易被腐蚀,因为盐分会让铁的氧化还原反应加快,因此在脱氧剂里还常常会添加少量盐分。另外,铁粉表面积越大越容易吸收氧气,因此利用活性炭、沸石或硅藻土等多孔材质增加表面积,可以提高脱氧剂的效果。
TOP6 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
“朋友圈”流传:“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需要补充碱性食物来平衡”;“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都是酸性体质惹的祸”……
真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酸碱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理论。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这些词。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人体本来就酸碱共存,不存在单一的酸性或碱性体质,一般情况下,无论多吃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人体都会将其调节成平衡状态。
TOP5 一勺三七粉能治百病?
有人说“调理三高,吃药一堆,不如每天一勺三七粉”,还有人讲“一勺三七粉,浑身百病消”把三七的功效吹得神乎其神。
真相: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林晓兰表示,三七的主要功效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一般来说要有瘀血的情况下才可服用三七。如脑梗及其后遗症、脑出血恢复期、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患者可用。“是药三分毒”,使用时药不对症也是会出问题的。长期服用三七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有些人对三七过敏会出现过敏性药疹、紫癜,甚至休克。
TOP4 白酒加水不浊是假酒
日前,一段以“白酒加水混浊和假酒判定方法”的小视频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引发了行业人士关注。视频中,一名男子将一瓶白酒与另外两种知名品牌白酒相比较,通过加水后观察浑浊现象,指出“浊变的”为粮食酒,“不浊变的”就是“假酒、化学酒、工业酒、酒精酒”,而饮用非粮食酒,会导致头痛、口感等严重不适现象。
真相:
关于“白酒加水能辨别真伪”一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就此专门发文进行了澄清,表示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准确判定酒质量的好坏,反而误导了消费者。
对酒体质量判定需要专业的设备仪器测定理化指标,以及长期训练过的品酒师评定感官指标,二者结合才能判定酒的质量和真假。
白酒酿造过程生成醇、醛、酸、酯类等多种物质,而引起浊变的主要是高级脂肪酸酯(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
白酒生产企业为了降低高级脂肪酸酯含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利用高级脂肪酸酯集中在蒸馏过程后期的特点,采用分段摘酒有效控制其含量;利用净化处理技术,采用活性炭、硅藻土等进行低温或冷冻过滤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酒体中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防止酒体浑浊。因此,有些优质高档白酒加水也不会出现浊变。
另一方面,假如在纯酒精中(或以食用酒精为主体勾兑的白酒中)添加一定量高级脂肪酸乙酯成分,再加水降度也一样会浑浊。
TOP3 吃鸡蛋壳是很好的补钙方式
最近,国内某养生栏目推出了一期“鸡蛋壳如何补钙”的节目。节目中,专家演示了在家制作“补钙蛋壳粉”的过程:先将鸡蛋壳微火焙干,然后置于研钵中捣碎,再做成蛋壳粉,同时对于如何吃也有所推荐,可以夹馒头或者拌米饭。
真相:
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营养科丁冰杰撰文解释,称鸡蛋壳里含有90%多的碳酸钙,这种成分和钙片里的碳酸钙并没有区别。但因为碳酸钙的吸收率较差,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再加上自制蛋壳粉非常麻烦,所以“蛋壳补钙”即便理论可行也不做推荐。
最好的补钙方式是“饮食补钙”,但要注意均衡饮食结构,多吃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以保证从食物中摄取到足够的钙。
TOP2 吞活蝌蚪可治病强身?
一段网上热播的视频中,一名家长将活蝌蚪喂食给孩子,称营养价值高,可以强身健体。民间也流传有吞活蝌蚪可治皮肤病的偏方。
真相:
活吞蝌蚪不仅不能治病,而且一旦感染了裂头蚴寄生虫病,还有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局部敷贴生的蛙肉、蛙皮、蛇肉或蛇皮;食入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生饮湖塘沟渠水或游泳时咽入湖塘水都可能感染裂头蚴寄生虫。感染严重时,会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引起昏迷或呕吐、间歇性抽搐,甚至瘫痪。生吃蝌蚪、青蛙、蛇等都可能被感染。
TOP1 人工耳蜗丢失要开颅?
一则“弟弟丢失价值20多万元耳蜗,重配可能需要开颅手术”的求助刷爆朋友圈,不少网友出于善意而主动转发。
真相:
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常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马芙蓉介绍,人工耳蜗分为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两部分。体外装置需在耳朵后上方的颅骨上固定,体内部分的植入不需要开颅手术,只需从耳后打开一个小切口即可。丢失了体外装置不涉及手术,更谈不上开颅手术,只需要找厂家再重新配上体外部分,并进行调试即可。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 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