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局坚持小切口、抓关键,将管道、管廊、管阀件(“三管”)作为危化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管控,坚决防范化解“三管”领域重大安全风险。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洞悉“三管”实情。摸清底数清单。全市化工园区公共管廊里程达75.2千米,敷设各类管道408条、969 千米,涉及61家管道产权单位。全市化工企业管廊里程1920多千米,管道16.4万多条,管道里程7160多千米,配套管阀件数量达到126多万件。找准问题短板。由于以往日常安全管理对“三管”缺少关注、缺乏措施、缺失监管,在监管职责、沉降管理、专项治理等方面存在短板弱项。专题部署研究。市应急局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召开“三管”安全监管工作现场会,针对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组织监管人员和安全专家多次专题研究,寻找破题之路。二是制定检查事项,开展专项整治提升。制定检查事项。市应急局组织多名专家参与编写检查事项,经过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出台《化工园区(企业)“三管”重点检查事项》(简称“三管”21条)。开展专项整治。全市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市、县、园区三级应急部门联合住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对“三管”开展综合查一次,实现一次查综合,消除标识不规范、未进行沉降分析、未开展专项演练、未设置管廊管道防撞安全设施等1775项问题隐患。深度拓展治理。结合冬防安全检查,组织专家和监管人员对“三管”切片包区,开展每日巡查和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问题隐患260项。三是厘清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管控机制。明职责、压责任,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厘清园区市场、住建、应急、经发、生态等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管廊公司、使用单位、维护单位等安全管理职责,健全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严准入、控过程,解决“管什么”的问题。强化“三管”全过程安全管理,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系统防控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建机制、强协作,解决“怎么管”的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包片巡检、区域安全防范等机制,编制“一管一预案”,组建专业应急抢险队伍,运用智慧管廊平台,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