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首页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4252954/2018-00030 信息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决议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18-07-31
文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2018年上半年农业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内容概览: 2018年上半年农业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效: 有效

2018年上半年农业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31


今年以来,市农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盯目标抓落实,突出重点育动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预计承担各项目标任务均可实现“双过半”。

一、上半年情况

一是夏收夏种扎实推进,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加强夏粮田间管理,做好三夏工作,做到颗粒归仓,为秋熟奠定基础,全市夏粮(小麦)收获面积356万亩,比去年减5.7万亩,预计平均亩产388.3公斤,比去年的396.3公斤减8公斤。总产138.2万吨,比去年的143万吨减4.8万吨。在全省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攻关竞赛中,我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小麦单产达到598.1公斤,小麦容重达835 g/L,远超国标一级小麦标准,单产和品质均列全省第一名。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水稻机插秧面积210万亩,机插率73.5%。预计秋粮种植面积381.8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05万亩,玉米面积59.5万亩。

二是高效农业加速集聚,畜牧业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效设施农业集聚区建设,启动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上半年,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2.87万亩总面积达114.62万亩,占耕地比重19.5%;全市蔬菜累计播种面积79.50万亩,蔬菜总产量259.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25%;新增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1家,获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积极推进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提高规模养殖水平,畜牧业由“增量型”向“提质增效型”加速转变,大中型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8%以上。全市畜禽养殖量下降,生猪饲养量350万头,出栏166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9.1%、21.3%;羊饲养量48.5万只,出栏20.2万只,分别同比下降43.2%、60.6%;家禽饲养量3126.5万羽,出栏1737.7万羽,分别同比下降15.6%、20.7%;牛饲养量14.7万头,出栏3.2万头,分别同比下降21.4%、58.6%。

三是国家试验区建设启动,开放农业快速推进。开展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基本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积极开展出口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上半年新增7家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4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2个、示范基地1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2018年1-6月份,农产品出口额2.9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幅增幅19.6%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共有16家企业出口额超过400万美元。预计上半年出口额将达到3亿美元,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数量将达到17家。

四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三产融合步伐加快积极开展市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点创建和农业产业化市级示范联合体建设。加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开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工作。预计上半年省级以上生产加工类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84.7亿元,同比增长8.06%,市场类交易额达15.88亿元,同比增长8.03%;带动农户67.6万户,同比增长6.04%。年初排出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34个,2018年计划投资67.77亿元,其中投资总额超亿元项目31个,赣榆海洋科技城项目、海福特海产品深加工项目、东海如意情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产70万瓶珍稀菌菇项目总投资额超十亿元。

五是生态农业发展全面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63”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到2018年6月底,非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已完成治理1565家,治理率达75.79%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市夏季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累计达23.7万吨;完成麦秸秆还田面积333万亩,还田率92.6%。持续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东海县、灌南县、灌云县和赣榆区已被批准为省级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积极开展 “春雷 “绿剑护农等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100余人次,查获违规农资2.7万公斤;全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市动物疫病强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全覆盖,兽医服务组织健全率100%,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100%;积极开展农畜产品检测监测工作,农产品合格率为98.8%,畜产品合格率为100%。全力打造“连天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连天下”入会企业已达78家,授权使用“连天下”商标企业61家,“连天下”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继续扩大。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辐射力不广等问题仍较突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仅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同时规模较小,51家企业中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5家,带动力弱。

二是农产品品牌化水平低。有特色无名牌、有品质无优价、有商标无市场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共注册了4000多件农产品商标,其中获得“三品”认证的超过1200个,但市场知名度不高。

三是工商资本下乡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是工商资本下乡最好时期,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发挥作用有空间,但县区氛围不浓、环境不优、政策不稳问题比较突出。特色产业规模扩张趋缓,产业升级不快。

四是夏粮因灾减产。5月份天气条件不利,降水较多,光照偏少,对夏粮灌浆不利。5月5-6日我市出现较强降雨,稻茬麦正值扬花期,赤霉病在稻茬麦局部田块发生偏重,发生面积99万亩,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去年,导致夏粮单产、总产均比去年有所下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突出六大重点,力推六个新突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一)突出结构调优,力推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稳固提升粮食、蔬菜等基础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5万亩。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林果、畜禽养殖等五个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鼓励支持各县区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建成一批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特色产业基地。全面推进东海西北部设施园艺、灌云中西部设施蔬菜、灌南新安镇食用菌、赣榆西北部特色林果、东部沿海海淡水养殖等6大高效设施农业集聚区建设,全力促进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三产融合发展。

(二)突出产业融合,力推产业化水平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倍增计划,全力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引和培育,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紧紧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和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并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一批全产业链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建成一村一品一店100个以上。加快推进多元主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融合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联结带动作用,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劳动、资金等要素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探索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机制。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建成一批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农业电商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增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2个,建成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点)20个。

(三)突出试验示范,力推开放型农业实现新突破。全面启动建设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建设一批示范性工程,落实一批试验项目,争取一批创新政策,力争将试验区打造成样板、做成典型,走在全国前列。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新建一批出口示范区和示范基地,省级以上出口示范基地达到25个以上。大力度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会展,促进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出口总额确保超5亿美元,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农产品出口企业达15家以上

(四)突出品牌打造,力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实现新突破。全力抓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加强组织指导,强化督查推进,高质量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网格化监管体系、常态化监测体系、信息化执法体系、全程化可追溯体系,力争2018年市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四个县区获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力打造“连天下”品牌体系,鼓励和支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培育和发展,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00个以上,种植业 “三品”占比55%以上,保持全省领先。

(五)突出主体培育,力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新突破。实施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计划,鼓励人才回乡返乡创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2018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次。强化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万户,其中核心户1000户。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深耕农业信息综合平台内容,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幅度扩大平台使用覆盖面,切实提高“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更好地解决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突出绿色发展,力推生态农业实现新突破。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推行生态循环养殖,加快畜牧业绿色发展步伐。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工程,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率达70%以上。开展农业废弃物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0个,面积达3000亩以上。实施农药减量提效行动计划,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到80%,主要农作物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60%;建成市级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5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确保38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