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首页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4252954/2023-00002 信息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01-16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1-16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坚持疫情防控与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坚决扛起稳产保供责任,聚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富裕,加快推进我市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获批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0个,涉及财政资金12.97亿元,资金量创历史新高。秦山岛东部海域获批全国第七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现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3个,其中我市2个。连云区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东海县跻身2022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是全省4个获得创建资格的县市之一。赣榆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成为全市首家步入“国”字号梯队的农业产业园。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推动农业高质高效新突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保障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稳产供应。打赢粮食丰产丰收仗,预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71.9万亩、产量371.3万吨,两项指标将创历史新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首年见效,累计推广面积11.7万亩,占全省推广面积的19.5%。加快“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东海西红柿”、“灌南食用菌”获批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92个,10家食用菌企业入选第十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名单。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建成首批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1家,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位,新增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截至9月底,全市生猪饲养量354.5万头,同比增长5.7%。实施水产绿色生态健康养殖“五大行动”,连续三年获国家毛虾专项(特许)捕捞许可,香河公司创建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

(二)持续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夯实农业发展新保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42.8万亩,全覆盖乡镇、行政村数量分别达53个、1028个。连云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市政府批复实施,我市成为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规划政府批复的3个设区市之一。深入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培育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10个,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6%,特色农机化水平达62%以上,灌南县、海州区上榜省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强化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启动种子“双打”专项行动,获评省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4个,累计受理群众投诉“白皮袋种子”投诉案件20余起。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开展战疫“云相助”·“连天下”农产品电商销售线上培训等各类培训班93期,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余人次。

(三)丰富拓展农业功能,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引擎。启动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排定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57个,东海县莱卡尔海洋食品产学园等10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项目,全年预计可完成投资110亿元,实现项目个数、项目投资“双过百”。举办第六届连云港市富民兴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连云港)专场推介活动,黄窝村上榜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镇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数量并列全省首位。实施“e起致富”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农产品电商发展势头良好,连云港跻身全国农产品带货十强城市,预计全市年度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将突破250亿元。推进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步伐,累计入网监管规模主体19648家,年内完成农产品质量定量检测任务1万余批次,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四)重拳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新颜值。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1221”工程,年内培育市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6个、示范村52个。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连云港市农村厕所革命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市级财政资金770万元,以5个乡镇、27个村为重点开展农村户厕长效管护试点,年内完成改造任务7.82万户,实现240个行政村整村改造。精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水稻“直播改机插”工程,压减直播稻面积12.5万亩,同比降低14.5%,实施重点河流周边秸秆全量离田利用试点,打造农牧循环示范基地65个,全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7%和98%以上。

(五)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共同富裕新路径。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持续加大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力度,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健全“12345”精准防贫工作机制,完善“一二三四”帮扶资产管理模式,试点推进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科学化解返贫风险。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3.31亿元,惠及7659户,“防贫保”发放救助金973.66万元,救助4154户。发挥中央彩票公益金和省级重点片区帮促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打造石梁河水库片区和灌云县岗岭地区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石梁河水库片区“一环·两核·三片区”建设规划编制,确定灌云片区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产业融合先行区和美丽乡村样板区定位。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积极拓展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来源渠道。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2元,同比增长6.6%,位列全省第6位,增速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

(六)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激发乡村善治新活力。完善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监管机制,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专项行动,筑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屏障。今年以来,累计完成1441个村资产清查任务,清收土地11.7万亩,完善合同8449份,清理“账外账”287个,理顺财务收支金额6337.21万元。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争取上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4440万元,以46个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为重点,对全市74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按每村60万元标准以补助。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村级事务、公共服务事项等清单,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整治”等三个一张图,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化、规范化,赣榆区塔山镇、连云区黄窝村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七)精准化解风险隐患,守牢农业生产安全新阵地。围绕涉渔“三无”船舶动态清零、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紧盯伏季休渔、毛虾特许捕捞、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有效应对台风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根本性扭转,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启动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建立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苏鲁“两省三市”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查办山东省临沂市某公司跨省销售假农药案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行政执法十大典型案例。举办江苏省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推进“铁牛卫士”专项执法行动,查处违法违章案件614起,检修保养各类农机具10万余台套。建立“1+3”常态化农村防控指挥体系,严格返港渔民四类隔离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返港渔船、渔民隔离工作分类管理机制、渔获物定点上岸及采样检测作业流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海洋渔业防控网络。

二、存在问题

(一)乡村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连云港农业总体呈现“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小而不精、三产有而不响”的特点,规模化经营水平低,精深加工不足,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农村电商、特色品牌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地域影响力还不大。

(二)乡村建设依然存在短板。农村地区普遍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农村户厕、农村河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三)农民增收步伐放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受疫情影响,产业发展受制,农民就业不充分,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苏北其他市的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三、2023年工作打算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乡村全面振兴总体目标,守牢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个底线任务,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接续推动共同富裕,切实擦亮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成色,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一)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统筹粮食和油料作物协调发展,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增、产量稳。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建设“吨粮田”为核心标准,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42.6万亩。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统筹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创新攻关、企业培优扶强、基地保护建设、市场净化整治等重点任务。抓好“菜篮子”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供应,加快推进6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常态化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90%以上,力争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个。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整市域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新增各类农机装备5000台套,确保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

(二)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以“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争新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东海大米、灌云大豆+豆丹、灌南食用菌、赣榆紫菜等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1个跨区域食用菌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农业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发展,办好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放大“连天下”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力争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突破70%。实施《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构建“一环·两核·三片区”的核心区总体空间结构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现实样板。

(三)发展壮大海洋渔业经济。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高水平编制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以赣榆、连云、灌云为重点,突出水域、陆域、岸线联合滚动开发,建设具有连云港特色的渔港经济区,推动渔业生产、加工、交易、休闲渔业等充分整合和深层次开发。推进连云港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打造“部省共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示范样板。加快深蓝产业发展,建设深水抗风浪网箱、海上生态大围网、南极磷虾船、养殖工船等项目,推动优质渔业资源开发。推进海州湾海域和秦山岛东部海域两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打造增殖型、休闲型智慧海洋牧场,科学养护渔业资源。

(四)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1221”工程,力争培育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6个、示范村50个。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开展长效管护试点,加快推动户厕由室外向室内、由厕所向卫生间“两个”转变,年内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5.19万户。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导向,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加快高标准鱼池建设,推动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五)奋力加快共同富裕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大就业富民乡村振兴基地建设力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及时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强化农村基层小微权力监管,建设农村集体“三资”可视化监管系统,实施线上“一图清”动态智慧管理,扎实做好清产核资“后半篇”文章。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推进东海县、灌云县、赣榆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设,打造东海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各100家。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构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长效机制。

(六)全面筑牢农业安全生产防线。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守住农村地区和海上疫情防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安全根基。强化北纬35°执法能力建设,打造江苏省海洋渔业执法监督中心连云港基地,加快300吨级执法船列装,坚持涉渔“三无”船舶“动态清零”目标不动摇,严格海洋渔船伏季休渔制度,常态化开展巡航执法。实施“平安农机”提升工程,健全农机安全网格化长效监管体系,开展“铁牛卫士”农机执法行动和变型拖拉机隐患治理“回头看”,争创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强化农业危化品使用安全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和跟踪抽查,整治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坚决遏制农药生产使用环节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