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首页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4252954/2022-00016 信息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2-07-11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7-11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坚持疫情防控与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开门稳”“开门好”。我市入选全省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激励建议名单,灌南县入选全省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励建议名单,赣榆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成为全市首家步入“国”字号梯队的农业产业园。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按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总要求,履职尽责,主动出击,构建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疫情防控“防火墙”。一是筑牢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防线。制定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1+3”常态化农村防控指挥体系,在疫情全面防控期间,全面暂停农村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和宗教场所对外开放,对107个养老机构、118个乡镇农贸市场实行重点管控。二是守牢疫情防控“海上防线”。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海洋渔业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推动全市7个在册渔港全部落实疫情防控“港长制”,各渔船临时停泊点全部实施疫情防控“点长制”。三是强化农机跨区作业疫情防控。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跨区作业证发放和管理,严格落实机手、机车信息入库,实施跨区作业机具动态监管。全市累计发放跨区作业证8347张,4100余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踏上跨区作业征程。

(二)全力保障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稳产供应。夏粮再获丰产丰收。全市夏粮种植面积373.7万亩,截至6月13日,基本收获完毕,较常年提前7天左右,预计总产可达148.2万吨,创历年来新高。蔬菜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出台《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蔬菜稳产保供指导意见》,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23个,10家食用菌企业入选第十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初审候选名单,我市是本批次江苏省唯一有基地上榜的设区市。生猪产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获评首批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5家,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位,新增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1家。今年1—5月,全市生猪饲养量264.35万头,其中存栏164.22万头。渔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生态渔业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秦山岛东部海域获批全国第七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本批次江苏省唯一入选海域。连续三年获国家毛虾专项(特许)捕捞许可,获批作业渔船83艘,灌云县燕尾港被确定为全国12个毛虾定点上岸港口之一。

(三)大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为引领,下好组织推动“先手棋”,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启动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排定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41个,总投资212.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9.58亿元,择优推荐东海县粮食仓储改造一期项目等14个项目申报省级示范项目。举办重大项目现场融资洽谈活动,获得银行授信近1.25亿元,累计提款1.24亿元。截至5月底,全市开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16个,开工率达82.3%,超额完成省厅确定的二季度开工率超70%任务。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步伐。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精准监管”模式,实施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累计入网规模主体15401家,完成省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633批次。发展“智慧农业”。成立江苏省智慧农业研究会连云港学组,启动连云港市数字乡村指挥中心一期工程,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入选首批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10个。

(四)稳步提升农业保障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发力。2021年5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入扫尾结题阶段,新获批高标准农田项目40个,建设面积42.6万亩,获各级财政资金12.97亿元,资金量创历年来新高。《连云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市政府批复实施,明确到规划期末,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333.3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445万亩以上,占耕地比重超79%。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深入推进。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执法巡查和抽检,累计检查各类主体700余家次,监督抽检农资130批次,立案查处40余起。伏季休渔大局稳定有序。5月1日12时,我市海域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1375艘捕捞渔船和捕捞辅助渔船如期进港休渔。市政府办公室出台《连云港市海洋伏季休渔实施方案》,落实“史上最严”伏季休渔政策,确保海洋伏季休渔秩序安全稳定。

(五)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拟定《连云港市“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以“个十百千”计划为引领,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明确3年内全面完成全市38.99万户问题户厕整改提升任务。建立连云港市农村厕所革命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半月调度、季度通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督查推进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整域试点,以5个镇、27个行政村为重点,探索村户厕长效管护新路径新模式。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1221”工程,按照沿海、沿河、沿库、沿山等“四沿”要求,确定重点培育生态美丽宜居示范镇6个、示范村50个。

(六)持续加快共同富裕步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发挥中央彩票公益金和省级重点片区帮促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打造石梁河水库片区和灌云县西部岗岭地区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石梁河水库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构建“一环·两核·三片区”的核心区总体空间结构体系,编制重点项目85个,总预算60.71亿元。灌云片区总投入6496万元,建设项目41个,打造芦蒿-番茄区域特色产业,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产业融合先行区、美丽乡村样板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巩固“五项监管”机制工作成效,探索集体资源“一图清”管理模式,配合市委组织部、财政局落实省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74个。1—5月,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项目4893个,成交总金额6.98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2.46亿元,村均16.44万元。加快富民增收步伐。启动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申报评定和监测工作,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指导东海县完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方案。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7元,同比增长6.9%,增幅列全省第9位。

二、问题分析

(一)蔬菜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县区蔬菜在田面积、蔬菜周年播种面积差距较大,品种分布不均衡。蔬菜种植以小散户为主,规模化程度低,100亩以上规模生产面积仅有7.78万亩,仅占在田蔬菜面积的23.3%。小散户与商超难以形成有效对接,供应链较为脆弱。

(二)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力度不足。尽管全市重大项目开工情况良好,但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供应不畅,投资额依然偏低,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4.1%,较序时进度滞后了近7个百分点。受多重因素影响,如建设成本增加、市场前景不明朗,导致部分建设主体投资积极性不高,少数项目企业建设信心不足。

(三)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指标普遍下滑,产业发展受制,农民就业不充分,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导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值,与苏北其他市的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对标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要求,坚决扛起稳产保供责任,聚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富裕,加快推动我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一)增强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稳产供应能力。按照面积不低于上年的最低要求,提高夏栽夏种质量,推广机插秧、抛秧技术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65.6万亩以上。稳定蔬菜生产供应,加快推进5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新增蔬菜园艺标准园6个。持续稳定畜牧业产能,开展夏防、秋防集中免疫行动,持续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探索“3+N”畜禽屠宰检疫模式,加快江苏龙大沁侬食品有限公司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年内通过国家级标准化验收。

(二)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实施重点产业强链工程,加快“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建设,培强特色产业产值十亿元乡镇和亿元村。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适时举办“苏韵乡情”系列活动,建设市级以上数字农业农村基地10个,高水平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夯实农业对外开放本底,释放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平台效应,在疫情防控形势允许的情况下,办好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

(三)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全面加强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垃圾清运、污水处置等,探索厕所粪污长效管护试点,实现农村户厕粪污接管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新增5个百分点。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确保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7%以上。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施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环节监管,全市特色水产养殖占比达86%。

(四)努力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提升“12345”精准防贫帮促工作机制,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做好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消除规模性返贫风险,重点推进200个省市定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稳定增收。用足用好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健全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持续培强乡村振兴产业园,提档升级乡村振兴样板村20个。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和集体经济,确保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5%以上。

(五)释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东海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为引领,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系统推进“三变”改革,实施富民兴村、企村联建、“五项监管”等一揽子工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持续推广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和“银社通”模式,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低收入村。加快农村改革试验任务落实,组织做好省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结题、评估、验收,组织灌南县、赣榆区实施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任务。

(六)筑牢农业安全生产防线。持续巩固“三类船舶”清理整治成果,保持打击涉渔“三无船舶”高压态势,严格执行海洋渔船伏季休渔制度,常态化开展巡航执法,有序组织实施毛虾特许专项捕捞。强化农机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深入推进“铁牛卫士”农机执法行动,争创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强化农药和农业危化品使用安全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和跟踪抽查,整治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强化农村地区、渔港渔船、农机跨区作业常态化疫情防控,聚焦重点人群实施精准防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