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首页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4252954/2021-00062 信息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1-08-10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8-10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各项任务实现“双过半”。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局成功挂牌,全市首艘600吨级公务执法船顺利交付使用,入选第三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名录,东海县双店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荣获“中国紫菜之都”称号,市扶贫工作办公室获评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东海县成功举办,我市37个项目随全省一起集中开工建设。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为民服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强化组织推动。成立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动作37条,自选动作6条,以表格化、清单化的形式从县处级领导干部、基层党支部、各处室单位三个层次排定责任清单9条、14条、3条,确保局党史学习教育按照既定时间节点、目标任务有序稳步推进。二是深入理论学习。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支部党员全面学、实景课堂深入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培训2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0余场。三是突出为民服务。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开展“万名党员走千村(社区)访万户”等专题活动8次,征求群众意见86条,为民办实事25件。四是广泛宣传引导。加大线下阵地建设力度,依托局各办公区橱窗、电子横屏开辟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专栏,开展“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照片征集展示活动,展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效和全市“三农”工作成果。构建线上宣传矩阵,微信公众号开辟“党史学习”“学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累计发稿87篇,在光明网、交汇点、广播电台等省、市媒体发布信息9篇。

(二)聚焦稳产保供,稳定农业发展基本盘。一是全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夏粮种植面积373.41万亩,总产量152万吨,146.9万吨,其中小麦369.09万亩,产量145.3万吨,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明显,发病面积和发病程度在全省处于最低水平;落实秋粮面积393.73万亩,较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13.3万亩。举办全省农机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发放跨区作业证7400余份,落实“精细高效、提质减损”粮食机收要求,组织东海、灌南参加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二是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启动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落实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牲畜挂标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均达到100%,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整体平稳可控。3家养殖场通过种畜禽生产许可证验收,徐海鸡保和苏北毛驴保种场通过省级验收,全市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85%以上。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64.329万头,其中生猪存栏140.9万头,出栏123.4万头。三是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灌南县获评省级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东海县桃林镇省级获评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获评省级味美菜园7个。强化“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信息监测预警,开展主要农产品价格行情调查12次,发布监测报告9期。四是推进深蓝渔业绿色发展。拟定《关于加快紫菜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储备项目2个,组织增殖放流活动18场,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超7亿单位。上半年,全市放养面积达88.29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20.33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10.91万吨,海水养殖产量7.88万吨,海淡水捕捞产量1.53万吨。

(三)聚焦要素集聚,挖掘乡村产业发展潜力。一是推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171个,总投资343亿元,年度投资161亿元,东海县珍稀菌菇生产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列入省领导挂钩联系项目重点推进。实施市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机制,制定挂钩联系项目清单,明确挂钩联系重大项目18个。二是培强乡村特色产业。向省推介东海草莓、灌云豆丹、灌南食用菌、赣榆紫菜等4个十亿元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连云港银丰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国家首批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举办2021“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连云港专场推介活动,发布首批市级五星级农旅融合精品景点和市级农业公园名单。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连云港市农业卫星遥感监测项目入选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优秀案例,连云港市农业大数据中心入选2020年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三是落实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实施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价格新政,联合发改部门将148家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纳入支持范围,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政策,成功批复全市首例132亩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指标。

(四)聚焦科技支撑,提升现代农业保障能力。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整域推进工程。开展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完成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3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编制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52个,面积4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05万亩,财政总投资7.6亿元。二是推进耕地地力提升行动。落实酸性土壤改良示范,推广应用退化耕地治理功能性新型肥料、新模式,建成酸性土壤改良核心示范区2个,面积达2185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水肥一体化5600亩,基本实现主要经济作物全覆盖。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展示水稻、小麦品种60个,新技术20余项,申报现代农业省级体系推广示范储备基地21个。总结《充分利用资源禀赋高质发展全面提升现代种业后发先至》经验做法,被江苏农村经济杂志采纳。四是加快农机化发展。全市智能化农机设备保有量达1200台套,烘干机清洁能源改造率达45%,示范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争取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犁耕深翻资金9191万元,作业面积15万亩,建设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项目7个。

(五)聚焦富民强村,擦亮全面小康成色。一是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完善防贫对象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边缘农户纳入防贫救助范围,防贫保费人均筹集标准提高至100元/年,因病防贫救助纳入医保“一站式”结算系统。今年以来,防贫救助1950户,发放救助金492.93万元,落实省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76个。二是启动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行动。编制《连云港市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四个一”(一套发展规划、一个项目库,一份村情村史简介、一份现状影像资料)建设思路,确定首批重点打造20个样板村。三是实施“五项监管”提升工程。明确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五有”建设标准(有巩固的阵地、有精干的队伍、有完善的制度、有先进的手段、有稳定的保障),开展“银村直联”试点,推广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实现线上交易县区全覆盖,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完成项目4224个,成交总金额10.02亿元,溢价总金额3944万元,溢价率4.1%。

(六)聚焦生态宜居,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创建,组织开展乡村清洁行动、“治三乱促三化”专项行动、乡村振兴(扶贫)产业园暨石梁河水库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月活动,实施全省首例违反《连云港市乡村清洁条例》行政处罚。累计清理陈年垃圾、白色垃圾、河岸垃圾14.4万立方米,清理河塘沟渠9102处,疏浚农村河道234万立方米。二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建立化肥减量示范区14个,示范面积近5000亩,加大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力度,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占比超过90%,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4%。三是严格养殖尾水排放。加快池塘生态化改造,强化石梁河水库网箱养殖管理,开展水产养殖用药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违禁投入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违规行为。累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6次,检查企业94家次,采集各类样品28个,完成池塘生态化改造6200余亩。

(七)聚焦机制创新,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实施股份抵押担保工作试点,在连云区板桥街道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等试点,在东海县牛山街道开展“政经分开”试点。二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全部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管理,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流转土地经营权面积达到9.37万亩。三是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县区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文件,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开展农村宅基地联审联办审批模拟演练2场,全市农村住宅建设新增用地计划需求达8062户、1704亩。四是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实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长效机制改革任务,梳理报送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及改革试验任务11项,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立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赣榆区塔山镇“一先四好”乡村治理模式得到部省充分认可。

(八)聚焦筑牢防线,提升农业本质安全水平。一是强化渔业安全生产整治。严格落实长江“禁渔令”,成立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合禁渔执法机制,强化渔船劝返,全部召回在长江流域生产渔船95艘。常态化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涉渔“三无”船舶“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组织渔业安全生产检查28组次,检查渔港码头及渔船自然停靠点914个次、渔船1021艘次,查扣涉渔“三无”船舶489艘,完成拆解358艘。二是规范农药领域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开展“家家到”危化品使用巡查,创新制定农药经营监管记分办法,累计检查农药生产企业24家次,限制农药经营农药门店48家次,普通农药经营门店139家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1条。三是抓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启动海州区“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强化运输用拖拉机整治。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7批次,年检拖拉机980台、联合收割机2571台。

二、存在问题

(一)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有待完善。乡村建设历史欠账相对较多,配套政策还不够健全,各类要素向农村配置的体制机制还存在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照城乡一体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亟待强化,镇村两级工作队伍大多无固定编制,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工作力量仍显不足。

(二)农业现代化层次总体不高。“一家一户”生产的传统农业仍占主流,“望天收”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市场化营销仍然不够。

(三)农民收入水平还不理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8年被宿迁超过、位居全省末位后,持续处于负重赶超阶段。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6元,同比增长15.6%,但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仍处于全省末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对标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和市委市政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围绕优质稻麦、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蔬菜、特色林果、食用菌菇等主导产业,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在768.1万亩以上、产量在73.71亿斤以上,生猪饲养量320万头以上,全市规模养殖比重达90%以上,创建省级以上园艺标准园6个,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占比达50%。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编制全产业链招商地图,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商方式,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招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项目,落实“一对一”挂钩联系机制,确保完成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二)培育农业农村重大主体。坚持以工业化的发展理念提升农业,推动上下游一体、产供销并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实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有乡镇全覆盖,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各100家。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等“一条龙”作业服务,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扶持“田管家”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发展,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主体10个。

(三)塑造农业农村重大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品牌。加快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完成10000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入网监管,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00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高到65%,实现所有乡镇绿色食品品牌全覆盖。扩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连天下”影响力,今年全市新增“连天下”品牌农产品60个,带动培育一批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形成“1+N”农业品牌体系。举办第23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深入促进农业招商推介和国际合作,创新品牌营销方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四)搭建农业农村重大平台。完善提升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功能,打造面向国内国际的农业开发园区和农产品供应基地,力争农产品出口额保持全省前列,农产品出口额超千万美元企业数量达到15家。加快东海县黄川镇和双店镇、赣榆区海头镇和班庄镇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推进海州、赣榆、东海、灌云等4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高效发展,力争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家,打造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100亿元县1个

(五)实施农业农村重大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每月一调度、每月一核查、每月一通报的制度,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打造市级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11个、示范村100个、庭院美化示范户10000户。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推动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作用,年内打造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20个,培育乡村振兴(扶贫)产业园10个。

(六)落实农业农村重大支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农村集体资产“五项监管”提升工程,清理规范管理土地2万亩,农村产权交易总额突破18亿元,培育线上交易先进乡镇10个。落实“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九条措施,深化“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确保全年新增项目联建260个、到位资金27亿元。培强基层致富带头人,办好百名村党组织书记学历水平和发展能力“双提升”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探索建立探索“依托项目、县级主导、市级统筹、反哺农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年内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村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