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文章刊登于3月1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8版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推动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各地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精准施治,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为实干者担当者消痛点、扫障碍、添动力。
持续发力,在基层干部负担上做减法
今年1月份,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准时启动年度考核工作。与往年不同的是,考核组不是扎堆会议室看台账,而是直奔现场,用实绩说话。这种务求实效的做法,受到基层干部普遍欢迎。
以往,每到年终,为了迎接检查和考核,被考核单位经常加班加点“搞”材料,目的就是把材料整得“多一些”“厚一些”,还附上材料目录,给考核组“留下好印象”。“但很多时候,考核组根本不细看,匆匆走个过场,根据材料的多少,打个印象分。”岱山县高亭镇党委书记齐小丁坦言,“现在改变了做法,取消了书面考核台账,只要把平常工作中积累的资料拿出来就行。”
考核上突出“实”,这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负担做“减法”的一项重点。
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多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考核检查不走形式,不泛泛搞积分评比,多找具体问题、解决办法。
“我连督查组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今年3月初的一天,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街道扶贫工作站站长孙兴安一上班,便收到县扶贫办通报“评估存在1户建档立卡户有返贫风险”的预警。
就在此前几天,该县扶贫办督查组围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进行督查,突出评判工作实效。督查项目精简整合,直奔现场找问题,并把结果反馈给街道。
孙兴安介绍,以前,条线上的督查基本都要陪同接待,忙于做接待方案、整督查台账。现在,督查方式从重形式变查问题、从重过程到重结果。这样的转变得益于该县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各项工作。
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各地开会、发文数量也持续压减,质量明显提高。
“可以不开的会坚决不开,把会议开到现场,可以合并的会一并召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引人关注。3月8日,在“高质量发展攻坚年”项目推进工作中,由于原来的两个项目点位距离不远、相关部门重叠较多,该区统筹协调,把两个会以现场调度的方式合并在一起召开,8家与会单位减为6家,有效减少了与会单位“跑会”负担。
既注重考核的“实”、办会的“减”,又突出发文的“精”。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当地出台《发文工作补充规定(试行)》,要求语言精炼、内容精简,并控制发文数量,从制度层面对发文工作进行明确,解决文件过多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忌在工作中搞‘一刀切’,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看来,各地“精文减会”、压实考核,是提高工作效率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在现场尽快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避免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工作中的再次出现。
创新方式,在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上做加法
“以前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迎检、做台账上,有时还要加班加点。现在只要把日常工作中留下的资料简单整理出来就行,有了更多时间到基层走访。”
再也不用埋头“应付”年终台账,这让岱山县东沙镇桥头村党委书记王志海能心无旁骛地做好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附属建设工程的验收工作。这一投资近30万元的民生项目,目前正抓紧收尾结算。
束缚干事创业的“绳索”解开了,解放出来的精力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更多问题在基层解决、更多困难在一线攻克。
破除形式主义之弊,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这是2020年贯穿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的主线。
减少的是会议、文件,减轻的是负担,而增加的是服务。在南埕大桥危桥改造T梁预制厂,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南埕镇纪检监察干部小许利用“无会周”时间向现场负责人了解情况。此前两次T梁梁片回弹强度检测没通过,既误了工期,又造成了损失。最近一次,南埕镇政府工作人员全程跟踪,8片梁片都顺利通过检测。
用以往开会的时间推动重点项目进度,变会场为下沉一线办公的现场,既减轻了平时工作负担,又有效利用了时间。在一些必要的会议上,则强调讲重点、讲干货,在会议室将精神和要求接收到位、将任务理解到位,把更多的时间向基层群众倾斜。这些做法,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地方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松绑的有效实践。
在为群众服务中做加法,既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也要在破除惯性思维创新方式方法上做文章。不少地方的为民举措,来源于刀刃向内的政务流程机制再造。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街道一位社区党委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社区干部为群众办理低保,要逐一审核申请人的各项信息,不仅群众“来回跑”,办事人员也得“跟着跑”。现在申请人只需网上填报一次,相关部门通过银行、房管局等网络平台,在线就能完成信息核实查询。
“为基层减负松绑,鲜明树立起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洪向华认为,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做出为民政绩,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而维护我们党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从实际效果看,基层减负带来了两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方面的变化,就是基层减负成果让群众的满意度不断上升,突出表现在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对于这一点,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镇国土所所长周佛晓感同身受。以往因为会议多,他每天要么在开会,要么在“跑会”的路上,虽然人没有闲着,但很多群众来办事却找不到人。“如今从‘文山会海’里解脱出来,每天打交道的都是群众、处理的都是各类民生诉求,再也不会有群众认为我不作为了。”
另一方面的变化,体现为群众的认可带来基层干部工作热情的高涨。前不久,淮北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在下基层调研中发现,基层工作人员的干劲更足了、积极性更高了。一名干部一语道出缘由:“和群众接触时间多了,自己的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干劲自然更足了。”
精准施治,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31日,连续13个月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3258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2436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7118人。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特别是搞“包装式”落实、“一刀切式”落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精准施治,坚决防止不良习气、不严不实做法滋长蔓延、成风成势。
减负不减责任、不减担当。造成形式主义的客观因素被消除后,基层干部的主观意识能否跟上、问题是否及时整改,考验着减负的成效和持续性,也对监督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今,天津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已持续四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天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邓修明表示:“要压实主体责任,监督各级党组织扛起责任、发挥作用,特别是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抓落实。”当地通过专项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腾挪闪避绕、庸懒散浮拖”等顽瘴痼疾得到有效遏制。
一抓到底,倡导担当作为,既离不开完善问责制度,也离不开完善激励关怀机制。
广东省广州市,是地方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样本。曾因信访举报增多、环保领域问题突出而受到约谈的该市某区一把手坦言:“今天的约谈是组织对我的关心,让我找到以后的方向。”该市不务虚招、直击问题,既突出执纪问责力度,也强调治病救人温度,引导被问责干部放下包袱,重拾信心。某区一名二级调研员曾因审核把关不严,受到诫勉处理。该区纪委监委及时对其开展回访教育,跟进关注其思想变化,助其摆脱思想负担。后因工作突出,此调研员再度被提拔为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用制度威力纠治形式主义,这是为基层减负工作精准施策、靶向治疗的缩影。许多地方坚持严肃问责与正向激励相统一,在实施容错纠错、激励创新、为干部澄清正名方面专门出台文件,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某区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党组织33个;深入治理村社合同问题,追回欠收租金6.8亿元;拆违治水等多项工作获评全国先进……”在广州市,一份“整改成绩单”通过撬动主体责任来强化监督意识,从而引领带动全市形成担当负责、主动作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减负,不等于减少监督。”洪向华表示,“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的重点内容,把多个专项治理工作的‘多头检查’合并成‘联合检查’,增强监督检查的实效性,把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减负主体责任情况纳入净化机关、基层政治生态和巡视巡察工作中,做好日常监督、行为纠偏和失职问责。”
按照中央部署,今年,将进一步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同时持续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推进深层次源头性问题研究及整治,不断提高基层减负工作水平。
目前,各地构建更加科学的体制和机制,确保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落实见效。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认为中央为基层减负政策好,并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措施行动表示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