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
来源:中国交通报
信息来源:市交通局 发布日期:2024-03-29 09:19:03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与本质要求,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并非新课题,相关研究由来已久。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重新审视交通运输现代化定位、目标和路径,对于推进新时代交通运输现代化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交通运输现代化全面支撑

交通运输关系国计民生,服务亿万群众。中国式现代化是多任务叠加的现代化,是多重发展目标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提出了更宏观全面、定位清晰的要求。

要满足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交通需求

一是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运输需求量巨大。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规模超过1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18%,任何单一交通需求目的,如旅游、通勤、商务、就医等,乘以14亿都是巨大需求。如面对节假日的长距离迁徙,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春运”“黄金周”现象,新冠肺炎疫情前,多年“春运”都产生了近30亿人次的客流量(不含自驾),短时期的交通需求暴增对交通运输系统造成不小压力。

二是现代化意味着大众交通需求品质要求更高。现代化往往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客运方面,整体出行次数会有所增长,且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在货运方面,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需求将快速攀升。要求逐步提升交通运输均等化服务标准,让多数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交通运输服务,同时避免高端交通服务的“精英化”“少数化”。同时,要重视运输创新,提供更安全便捷、多元灵活的客货运输服务。

三是人口结构变化对出行带来深远影响。应考虑到不同生命周期人群生活方式显著不同。随着年龄结构变化,适老化、儿童友好型等特定交通配置将是改造升级的重要方面。现代化也会伴随着人口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带来旅游、休闲、娱乐、看展等需求越来越多。新冠肺炎疫情前国内年旅游人数达数十亿人次也反映其需求潜力巨大。此外,私家车增加及公共交通服务提升的作用下,也会诱发更多潜在出行需求。

四是人口空间分布对交通运输提出新要求。我国城镇化率刚过60%,随着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向城市和城市群集中,大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区域人口迁徙路径的锚固点,主要城市群之间的客流继续快速增长,城市内部的拥堵、污染等“城市病”问题将表现突出。国家产业空间格局调整对客运时空分布有重大影响,如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的“三来一补”发展模式对劳动力需求巨大,“民工潮”带来了公路、铁路长途客运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西部省份就近务工增加导致了“春运”期间跨省民工客流减少。

要发挥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从行业角度,既要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也要发挥其对防止两极分化、缩小差距的平衡协调作用。

一是经济发展需要交通运输支撑带动。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很好发挥了经济稳定“强心剂”和“压舱石”作用。2021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6万亿元,高速公路是目前唯一投资规模持续显著增长的领域,促投资、稳增长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注重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交通运输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是现代流通体系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可以盘活资源,持续助力经济“血脉”高效运转,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效率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二是发挥交通运输对发展的平衡协调作用。以支撑区域协调促进共同富裕,以大通道建设助力区域合理分工优化发展,重视布局谋划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交通运输体系,突出城市枢纽锚固作用,助力西安、乌鲁木齐、长春、沈阳、昆明等成为新增长极,实现宏观尺度上的区域协调,发挥交通运输在流通方面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同时,以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特别是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交通运输作为城乡双向流动的首要突破口,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助推城乡共同富裕。

要适应精神文化活动带来的交通新要求

交通运输发展要满足好人民精神和文化提升带来的新需求,也要积极做好交通运输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交通文化产品。

一是满足好人民精神和文化提升带来的新需求。在现代化过程中,人民群众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精神世界丰富和文化体验类活动中,由此会带来旅游、休闲、健身、文化活动、体验消费等出行需求增加。区别于以往满足物质生产的“刚性”出行需求,此类出行需求“弹性”较大,要发挥交通运输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和特点,分层分类研判出行需求,精细化提供运输服务。

二是丰富创新交通精神谱系与文化产品。弘扬以“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精神等为代表的交通精神,应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讲好交通故事。深化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重要交通遗迹遗存、现代交通重大工程的保护利用和交通精神挖掘,丰富交通运输行业自身的精神文化产品。

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交通运输既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排放大户。交通运输行业应坚持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一是加强交通运输对资源的集约利用与保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交通建设项目生态选线选址,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

二是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加快推进交通装备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

要推动面向全球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交通运输必须进一步融入全球网络,发挥对推进全球联通、促进共同繁荣的作用。

一是构建面向全球的交通运输网络。从陆上交通看,中国的交通线路和枢纽节点构建了亚欧大陆东部国际交通网络,是多条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是全球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提出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从海上交通看,中国开通了泛太平洋、欧洲、泛大西洋、亚太、东南亚及南亚等航线,初步形成了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形成以国际海运、航空货运、铁路联运为主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维护了国际海运重要通道安全与畅通。

二是积极参与全球交通运输治理。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共同谋划区域交通发展规划,推动与相关国家现有规划有效衔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为全球交通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传统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向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转变,为世界交通贡献技术、管理和标准。

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一是设施体量大。到2021年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交通运输设施成为体量最大的实体设施之一,也是人类改变物质世界的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庞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二是服务范围广。交通运输关系国计民生,服务亿万群众。目前,我们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深入乡村、通达世界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了所有具备条件的村镇实现了通路、通车、通邮。交通运输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连接了党心民心,也串起了千家万户。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保障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手段。

三是群众感受强。交通运输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交通物流事关国计民生,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已初步实现,但运输服务品质还需提升,将是现代化的重点方面。

四是行业影响大。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流动的中国、统一大市场都需要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交通运输现代化是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早在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原交通部在2001年制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中,将交通运输现代化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或更早些,基本实现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

从“十三五”期开始,交通运输部提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21年,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政府签署《共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明确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2021年6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提出“要把握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便利化、高速化、轻型化、高科技化,推进交通运输的现代化”。202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集中反映了我党对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赋予了交通运输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

交通运输现代化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一脉相承

“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总目标,是从“自身强”和“强国家”两方面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而交通运输现代化更侧重行业自身,接近交通强国“自身强”。“强国家”侧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属于本文第一部分论述内容。由此,交通运输现代化侧重于“供给侧”,从交通运输系统角度看,在要素方面,“系统目标”表现为“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在特征方面,“系统目标”表现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是交通运输系统在达到“要素四个一流”后所呈现的效果。

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推进行业现代化宜从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入手,分步骤、分领域逐步推进,其重点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运输服务现代化、行业治理现代化和人才队伍现代化等。这与交通强国“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是基本一致的。

交通运输现代化即是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九大任务为实施路径,推动交通运输实现“三个转变”、打造“四个一流”,进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行业发展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

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不是孤立的,不是要另起炉灶再搞一套,而是要在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基础上,与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和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等工作充分衔接,做好具体工作的统筹结合,走出一条中国式交通运输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