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划定生态红线做了大量工作。从目前情况看,能否让生态红线真正红起来,是摆在各级各地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让生态红线真正“红”起来,就要强化生态意识,具有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视线。一要强化和树立生态价值意识,要通过领导和指导,在全社会努力塑造全新的生态价值观,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用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世界观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并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二要强化和树立生态道德意识,要通过宣传教育,切实把生态意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良心,并用自己已内化了的生态道德、生态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三要强化和树立起生态责任意识,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经济重大事项的决策者,对区域生态环境更是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生态责任。四要强化和树立起生态经济意识,自觉摒弃传统的发展观,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
让生态红线真正“红”起来,就要强化法治意识,坚决守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底线。 国家给划定生态红线确定了“重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级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六大”原则,这些原则内容丰富,政策性强,刚性要求也高。在具体操作和落实中,一方面,要考虑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按照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方式,确定好各主体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红线。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运用法律手段和其他有力措施,顶住各种压力,千方百计守住维护好生态安全、保障好人民基本生态需求的底线,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建立健全关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限批制度。
让生态红线真正“红”起来,就要强化落实意识,结成守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战线。一要敬畏生态红线,红线就是底线,就是不可逾越和不能碰的高压线。要坚决落实“凡是环保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一件不做,凡是不环保的钱一分不赚”的生态环境保护思路,严格按照国家和相关的环保标准开展治理,坚决守住“生态红线”。二要保住生态红线,如果有人违反红线,就要敢于亮出“红牌”,驱逐出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守住生态红线。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坚决追究其生态责任。要完善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等与生态红线保障和执行密切相关的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为严守生态红线提供保障。三要考核生态红线。从上到下要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特别是在干部使用问题上,要让“生态政绩”显性化和刚性化,让出生态成绩的地方也多出干部。 胡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