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4252575/2020-00072 | 信息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发文日期: | 2020-07-13 |
文号: | 连环函〔2020〕94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4314号提案的答复 | ||
内容概览: | 关于在特色产业紫菜养殖和一次加工过程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提案 | ||
时效: | 有效 |
高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特色产业紫菜养殖和一次加工过程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细致研究,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调要以高质量为引领,持续改善连云港的水生态、水环境,打一场治水的攻坚战、翻身仗,真正走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生态非常良好的路子。我市相继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河长制、湾长制和断面长制领导小组,特别是通过湾长制全面推进近岸海域和入海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河长制工作会议和湾长制工作会议,多次召开重点断面断面长会议,明确以“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绿岸”为主要任务,力争实现市域河流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主要河道彻底消灭劣Ⅴ类水,推动全市水生态得到根本性好转,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9年,“十三五”时期6个考核监测点位,春季、夏季、秋季优良点位占比分别为100%、66.7%、66.7%,均无劣四类点位。年均值优良点位占比为100%,无劣四类点位,与2018年同比,年均值优良点位占比上升16.7个百分点。22个国控水质监测点位年均值优良面积比例为98.0%,三类面积比例为0.6%,四类面积比例为0.5%,劣四类面积比例为0.8%,与2018年同比,优良面积比例上升15.8个百分点,劣四类面积比例下降2.2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市将以湾长制为抓手,围绕保障生态安全、保护资源、防治污染、治理环境、修复生态等重点领域,以更有效的制度、更健全的机制、更扎实的举措,统筹海域使用、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切实改善海州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一是深入实施湾长制,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机制。自2017年我市获批国家首批湾长制试点城市以来,我市成立连云港市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政委和湾长,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湾长体系,共成立各级湾长办公室30个,任命各级湾长119名;编制出台《湾长制工作考核办法》《湾长制工作湾长履职办法》《湾长制工作督查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压紧压实各级湾长责任。出台了“2019年度湾长制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海洋综合管控、陆海污染防控、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六大类31项任务为抓手,系统推进海州湾海洋综合治理。各成员单位、各县区强化组织落实,合力推动,重点任务完成率达到95%以上。通过报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宣传湾长制工作,在沿岸旅游景点及重点区域设置湾长公示牌73块,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湾长制工作中来。下一步,我市将优化完善分工明确、层次明晰、统筹协作的湾长制工作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强化湾长制工作督查机制,对照《2020年度海州湾湾长制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督查各县区、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深入现场,直击问题,推动湾长制工作全面落实。对因湾长制工作推进不力造成重大生态环境损坏或负面舆论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是坚持部门协同,全面加强紫菜养殖行业监管。2019年,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灌云县、赣榆区、连云区政府,徐圩新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多部门建立协同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紫菜养殖行业监管。一是合理布局、削减养殖用海规模。积极做好养殖用海空间布局,将养殖用海功能区调整纳入到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中,控制养殖用海面积,对紫菜养殖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原则上不再审批现有范围以外新增紫菜养殖相关用海申请,对现有海域使用权到期的紫菜养殖用海,大幅减少续批面积,确保近岸海域用于紫菜养殖海域使用权面积,压减至2016年水平(2016年紫菜栽培面积共计42.4877万亩,其中赣榆区20.6万亩,连云区16.5万亩,灌云县5.3877万亩)。据市自然资源局提供,2018年-2019年紫菜栽培面积共计49.134万亩,其中赣榆区28万亩,连云区19.5万亩,灌云县1.634万亩。另外,赣榆区投入渔业统筹资金500万元,修编《赣榆区水域滩涂规划》,科学规划紫菜养殖区域。二是巡查执法,加大非法养殖清理力度。赣榆区制定了《赣榆区清理整治紫菜养殖违法用海工作方案》,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查清非法养殖紫菜海域范围,吕洁区长2次带队出海督导清理整治紫菜养殖违法用海工作,缩减1602个区块,折合面积6.4万亩。连云区采取“严格紫菜养殖用海审批、开展非法紫菜养殖专项打击清理、结合重点工程征用压减紫菜养殖面积、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等措施开展紫菜养殖非法用海专项执法行动,共缩减面积3.9万亩。通过各部门协同合作,提前完成紫菜养殖缩减面积工作任务,遏制了紫菜养殖无序失控现象,据农业农村局统计,2019年-2020年全市条斑紫菜养殖面积约37万亩(赣榆县19.4万亩,连云区17万亩,灌云县0.5万亩)。三是技术引导,加强规范养殖行为。合理划定适宜的紫菜栽培海域和栽培面积,严控栽培面积及栽培强度,鼓励引导紫菜栽培逐步向远海迁移,促进集约用海,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紫菜养殖过程中的投入品使用的管控,督促养殖户科学养殖,减少收割后腐烂的残体,确保海洋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发挥紫菜改善海水质量的能力。通过媒体、宣传栏及讲座等形式宣传科学的紫菜养殖方式,改变养殖渔民“靠海吃海”的传统理念,继续推广玻璃钢插杆养殖、紫菜翻板养殖等生态养殖新模式,合理密植、合理布苗、强化管理,以科学的养殖、管理促进增产增收;着力加强渔民组织化引导,鼓励养殖渔民形成区域化渔民自助组织,在组织内部加强管理、强化自律,以逐步推行规范化养殖模式。四是监测监控,强化海洋环境预警预报。提前谋划,科学设置,选择徐圩新区(埒子口邻近海域)、连云区(临洪河口邻近海域)、赣榆区等3个紫菜养殖密集区实施专项监测,共设置18个监测站点(各设置靠近岸边和远离岸边两个对照点),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实施紫菜生长前、中、后期养殖区海水水质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深入分析、科学评价水质现状,适时发布紫菜养殖区水质监测专报,截至目前已发布信息专报10期,监测结果显示紫菜养殖区与对照点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三是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我市持续开展燃煤锅炉整治,按照“污染防治攻坚战”减煤工作要求,我市已于2017年底完成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拆除,2019年底完成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目前,我市紫菜养殖加工企业(使用锅炉)共208家,主要分布在灌云县、赣榆区、连云区等沿海县区。紫菜企业养殖、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保温、烘干操作,自建有锅炉等设备提供热能,经统计共299台锅炉,赣榆区125台、连云区100台、灌云县74台。其中,259台使用生物质燃料,占比86.6%;21台使用天然气燃料,占比7%;19台计划改造使用电能,占比6.4%。
四是摸底排查污水处理现状,引导企业化零为整。2019年底,我市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我市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在排查过程中发现我市沿海存在大量与紫菜加工行业有关的排污口,为全面摸清全市紫菜加工企业分布、污水治理、排口设置等情况,组织县区对辖区内紫菜加工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排查发现,我市共计紫菜一次加工企业共计267家,赣榆区135家,其中柘汪镇64家,海头镇33家,石桥镇30家,宋庄镇1家,青口镇7家;开发区猴嘴街道1家;连云区94家,其中宿城街道17家(4家未生产),云山街道16家,板桥工业园5家,高公岛街道35家,板桥街道21家;徐圩新区5家(2家已停产,2家已拆迁,1家被查封);灌云县32家,集中在圩丰镇和杨桥农村。再生产加工企业已基本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废水经处理后直接或间接排入入海沟渠。2020年,为减轻紫菜一次加工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赣榆区提出规划柘汪镇、海头镇、青口镇等3个紫菜加工集中区,实现紫菜集中加工、废水集中处理。下一步,将牵头制定紫菜一次加工企业含盐废水排放标准,探索推动建立紫菜质量分级标准,提升全市紫菜品牌效应和知名度,推动紫菜产业健康发展。
海洋是实现我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空间。今年,我市作为四个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城市(锦州、连云港、上海、深圳),率先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贯通陆海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总体要求,以“管用、好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未来一个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系统谋划,对“十四五”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作出部署安排,为全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提供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引。
在此,感谢高健委员长期以来对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7月13日
联 系 人: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 张晴
联系电话:18961395366(543388)
抄 送:市政府办、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