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产业区既要建成科技含量高的经济发展区,更要建成一个绿色、生态的工业园区。”日前,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主任张启银告诉记者,“产业区不应只是服务于经济建设,更应该注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抓生态建设,虽然会损失部分经济利益,但我们认为值得。”
近年来,县临港产业区在强化工业集中区企业兼并重组、环境综合整治及严控环保条件差的项目入驻的同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实施重点治污减排工程,着力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步伐。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县临港产业园区投资近2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2013年5月委托南京大学编制提标升级技术改造方案,对生化系统、调节池等处理工艺进行全面升级,目前污水总处理能力在2.38万吨/天,并严格规范运营。坚持探索污水处理厂新的运营模式,已经和亚太地区环境工程领域极具实力的新加坡胜科公司签订了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由新加坡胜科公司管理和运营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水平和污水处理技术将迈上新台阶。
实施明沟明管标准化工程。为了有效收集污水,投资5000万元沿工业集中区并行铺设三根总长度约15公里,管径为400的PE主管道,分类收集染料、医药、农药废水,同时铺设19公里的支管与主管对接,安装电子阀、PH报警、流量计和数采仪,整个进水过程实行远程控制,彻底改变园区污水输送管网为地下管网,管径小、强度低,经常发生爆管,造成园区河道污染现象。为了改善园区水环境质量,提升整体形象,园区和企业共同出资6000万元,沿9条纬路现建成宽2米、深1米标准化雨水沟,并要求各企业同步实施雨水排口标准化建设,排口设置阀门、窨井,标识明显。目前污水管网明管输送及雨水沟标准化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在园区污水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园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加快固废填埋场建设步伐。由中国光大环保固废处置控股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设的固废填埋场项目,是临港产业区实施环境提升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填埋总库容为50万立方米,年可处置废物量为20000吨。主要采用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填埋,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从而实现无害化。项目建成后,对遏制企业违法处置固废行为以及推进苏北沿海地区固废规范化处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启动集中供热工程。由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筹资建设的热电联产项目,是临港产业区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加快生态园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2×25MW背压汽轮机+3×220吨/日高温高压煤粉炉集中供热中心。目前项目正在真空预压施工,2015年建成运营。建成投产后,可取代百余台近300t/h燃煤蒸汽小锅炉,将大幅度提高园区集中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率,对园区安全生产、提升空气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
开展生态提升工程。对园区进出口、园内主次道路、企业空地,以及燕尾新城区居民区、广场等公共区域实施高规格绿化,因地制宜规模种植草木,园区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加快2529亩黄海水库和3000亩湿地公园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打造全县沿海地区一流的生态景观。针对沿海地区特殊的土壤、气候条件,园区在选择适宜树种、土壤改良和种植方法上不断探索,先后与盐城、天津等多家知名苗木公司合作,共建的250亩的沿海地区耐盐碱苗木实验基地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