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4252575/2021-00054 | 信息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 报告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发文日期: | 2021-06-08 |
文号: | 无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2020年度连云港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 | ||
内容概览: | 2020年度连云港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 | ||
时效: | 有效 |
根据《2020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要点》《2020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和《2020年江苏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求,2020年我市共组织实施近岸海域海水、生物多样性、海水浴场、海洋垃圾、田湾核电站周边海域海洋放射性、直排海污染源等7个专项监测工作,各类监测点位100余个。
1.2020年,我市近岸海域海水符合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为67.2%,国考点位年均优良比例为66.7%。
2.2020年,我市连岛海滨浴场和连云港苏马湾海水浴场质量等级为优或良的频次为85.7%,较2019年有较大幅度上升,游泳适宜度较2019年明显提升。
3.2020年,全市14家直排海污染源中有11家达到相应环境标准要求,占比为78.6%,主要超标项目为悬浮物、总磷、总氮。与2019年相比,达标率持平。
4.2020年,田湾核电站周边海域放射性处于正常水平,流出物种类并无明显变化,流出物排放总量变化幅度处于正常范围以内。
5.2020年,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优Ⅲ类比例80.0%,较2019年提升46.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指标)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以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为主。
6.2020年,连云港市连岛东海域大块海洋漂浮垃圾个数为32个/ km2,较2019年减少81.5%;中小块垃圾个数为1480个/ km2,较2019年减少18.9%;垃圾密度为1.48kg/ km2,较2019年增加27.6%。海面漂浮垃圾主要来源于陆地,少部分来源于海上活动。
连云港市连岛海滨浴场海滩垃圾个数为160000个/ km2,密度为1509 kg/ km2;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大沙村海滩垃圾个数为424000个/ km2,密度为12880kg/ km2。海滩垃圾主要来源于陆地。
7.2020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96种,其中硅藻门74种,占全部种类的77.1%,处于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束毛藻、尖刺伪菱形藻、夜光藻。其次为甲藻门16种,占全部种类的16.7%。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9.11×105细胞/立方米。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0.96~3.91之间,平均值为2.14,多样性级别为“较丰富”,其中级别为丰富和较丰富的测点比例共为71.4%。
2020年,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7大类31种(不包括14种浮游幼虫)。其中桡足类种类最多,为15种,占全部种类的48.4%,主要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和纺锤水蚤;其次为水母类,为9种。
大型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30.3个/立方米,中小型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915.4个/立方米。大型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5.74克/立方米。
大型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0.54~2.72之间,平均值为1.90,多样性级别为“一般”,其中级别为较丰富的测点比例为57.1%。中小型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0.17~3.09之间,平均值为1.94,多样性级别为“一般”,其中级别为丰富和较丰富的测点比例共为35.7%。
2020年,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5门13种,其中多毛类6种,占全部种类的46.2%,处于优势,主要优势种为异足索沙蚕、长吻沙蚕、菲律宾蛤仔。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8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为2.51克/平方米。
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在0.00~2.24之间,平均值为0.51,多样性级别为“贫乏”,其中级别为较丰富的测点比例为7.1%。
2020年,调查共发现潮间带生物5门29种,其中软体动物13种,占全部种类的44.8%,处于优势,主要优势种为泥螺、牡蛎、光滑河篮蛤、藤壶等。平均密度为271个/平方米,平物量为48.30克/平方米。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指数在0.00~1.86之间,平均值为0.92,多样性级别为“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