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4252575/2016-00009 | 信息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
发布机构: | 市环保局 | 发文日期: | 2016-03-07 |
文号: | 无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市环保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 | ||
内容概览: | 市环保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2016年1月)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市环保局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一、全市2015年环境质量状况1.空气质量状况2015年我市优良天数累计为260天,优良率71.2%,与2014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10 | ||
时效: | 有效 |
市环保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1月)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市环保局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全市2015年环境质量状况
1.空气质量状况
2015年我市优良天数累计为260天,优良率71.2%,与2014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10天,优良率上升1.8%。市区PM2.5浓度均值为55ug/m3,比2014年下降9.8%(2014年61ug/m3),比2013年下降17.9%(2013年67ug/m3)。PM10浓度均值为94ug/ m3,比2014年下降15.3%(2014年111ug/ m3),比2013年下降21.0%(2013年119ug/ m3)。
2.地表水状况
2015年,全市8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达标率为69.8%,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断面占52.3%,Ⅳ类水比例为24.4%,Ⅴ类水比例为1.2%,劣Ⅴ类占22.1%。其中42个省控断面中,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断面占45.2%,劣Ⅴ类占28.6%。
3.海洋环境
2015年,10个海洋功能区达标率为50%,13个监测点有6个监测点年均值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达标率为46.2%。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4.噪声达标
10个功能区噪声全部达标;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1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0分贝。
二、2015年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全面动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落实166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东海县在全市第一家建成国家级生态县,赣榆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国家考核,徐圩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覆盖率分别达25%、75%,建成国家级生态村7个,省级60个。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出台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办法等10多项改革措施。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76个涉农乡镇(街道)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217个行政村完成整治任务,在全省生态红线区域监督管理考核中列全省第一。
2、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为确保完成我市减排目标,组织各县区深挖减排潜力,共排定工业和生活类水污染物减排项目31个、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492个。我市今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0800吨、氨氮1244吨、二氧化硫21149吨、氮氧化物5922吨,超额完成2015年及十二五减排目标。加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新海发电有限公司15#机组脱硫脱硝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兴鑫、亚新、镔鑫三家钢铁厂烧结机脱硫项目均已经完成,球团脱硫项目均在推进,新海石化催化裂化装置脱硫项目已完成。积极推进全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市政府印发《连云港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展污染源一企一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重点企业排污权核定工作,共完成一企一档注册登记企业1742家。
3、流域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市政府成立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建立起高层次的协调推进机制。在按照国家水十条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综合方案及水体达标等专项方案编制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工作,完善联动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加强污染防治,做好跨界沟通,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点推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加强督查调度,加强指导协调,定期召开会议,通报项目进展,完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20个、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市政府印发水环境生态补偿方案,积极推进流域生态补偿,通过经济杠杆推动污染防治工作。东海县玉带河、石英河、自清河、灌云县山前河等4条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基本消除黑臭现象,排淡河、西盐河和沙旺河水质有所改善。
4、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完善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全年安排900多项重点防治项目。加强重点时期环境质量管控,印发上半年和第四季度空气质量临时管控方案,形成整体强化及特别时段、重点区域管控相结合的环境质量保障机制,圆满完成徐圩国际马拉松比赛、连博会等重要时期环境质量的保障工作任务。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整治燃煤锅炉235台。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并启动了限行措施,开展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淘汰专项行动,淘汰注册运营黄标车3701台,淘汰黄标车总数17262辆。实施5个化工园区和大浦工业区共200余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恶臭和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3家水泥企业除尘设施提标改造全部完成。加强油烟整治,海州区完成20家、连云区完成30家餐饮企业整治,安装净化装置或高空排放。开展露天烧烤集中整治,推行无烟烧烤。开展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开山采石扬尘专项整治。开展港口环境综合整治,防风抑尘网、喷淋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完成70个港口岸电系统改造。继续对秸秆禁烧工作实施网格化管控,夏季火点较去年减少1倍,秋季实现焚烧零火点目标。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影响。各项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空气质量的改善。
5、环境安全得有效保障。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日常督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企业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实施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22097人次,检查企业5476厂次;查处违法建设项目1755个、违法排污企业749家,责令停止建设171家、停产313家、限期整改432家,关停取缔违法企业136家;排查处理近年来突出环境问题62个,群众反复举报环境信访22个;对332家违法企业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共计1631万元;移送环境污染违法案件55件。全面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完成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审查备案78家,组织环境应急演练4次,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6起。认真开展环境信访查处工作,全年办结各类环境信访投诉4447件。
6、园区环保整治扎实收官。继续实施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认真落实园区整治方案,按照 关停取缔一批、停产整治一批、限期治理一批的要求,分门别类开展综合整治。目前,园区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考核评估阶段。2014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关闭化工企业30家及2条生产线,14家关闭企业转为停产整治,限期治理企业95家、停产整治企业87家大部分完成整治任务。化工园区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204家化工企业实现生产废水一企一管接入集中污水处理厂,灌云、连云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整改,灌云、灌南化工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加快建设,灌云、灌南化工园区危险废物焚烧项目建成,灌云化工园区危废填埋场建设完成。
7、环境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我市作为全国地级市第一家试点城市开展战略环评试点,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环保部技术方案专家论证。扎实做好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环保部门对石化产业基地、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及一批热电联产、危险废物处置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环评支持。争取国家及省各类补助资金近3亿元,用于支持我市蔷薇湖应急水源建设及一批大气、水、农村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建成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实现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离子组分等实时解析,确定PM2.5污染主要来源,为精准管控大气污染源提供决策依据。全面完成核电辐射环境监督监测前沿基地和配套站网建设,实现对田湾核电站外围陆域环境全覆盖监测。 数字环保建设扎实推进。水、气、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企业排放自动监控系统不断完善。完成39家国控企业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验收工作,企业自动监控设施数据传输率达99.9%、数据有效率达98.5%,达到环保部考核要求。创新环境宣教载体,开通连云港环保政务微信、微博,并以此为平台完善带着微博看环保、微博直播环保、污染随手拍、环保知识有奖答题等互动式环境宣传教育。目前连云港环保政务微信稳居全市政务微信排行榜前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低碳家庭健步走、最美环保人评选等20余项活动。
三、2016年环境保护工作思路
2016 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两个关键,打好三大战役,突出六项重点。
一条主线:生态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作用,加强综合协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
两个关键:环境质量和总量双控制
积极运用环保倒逼机制,落实排污许可证、水环境区域补偿和扬尘排污费征收机制,不断加大治水、治气、治土工作力度,着力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力争三类以上水体达到60%,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56天以上,PM2.5浓度与2013年相比下降13%以上。
三大战役: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战役
打好水污染防治战役:编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入海河流、重点行业等专项治理方案,推进污水处理厂管网、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镇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加大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力度,推动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战役: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市区核心区推广无燃煤绿色区域建设,推进热电联产超低排放,加强燃煤锅炉淘汰和工业废气治理,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重抓地基开挖、道路施工、城市外环道路扬尘治理,加大东部地区散货堆场扬尘整治力度,落实扬尘排污费征收。
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战役: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积极做好学习、贯彻、宣传、调研工作,及时制定出台我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开展土壤污染修复试点,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完善土壤环境保护制度。
六项重点:绿色发展、园区整治、污染防治、执法监管、改革创新、能力建设
绿色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工艺技术,着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扎实推进战略环评试点工作,完成全国首个地级市战略环评报告,严格环境准入,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生活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园区整治:强化工业集中区污染治理,完善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加快集中供热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危险废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自动预警系统;加强企业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进度,逐步改善园区环境质量。
污染防治:淘汰落后产能,取缔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十小企业;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督促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加强涉重企业管控,建立动态管理一企一档;推进城区污染企业整治,逐步搬迁污染大、信访多的重污染企业。
执法监管:严格落实新《环保法》及配套办法,用铁的手腕延续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执法检查,以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市本级审批项目为突破口,全面排查整治并依法查处环境违规违法行为。
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做好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特色生态系统保护、生态补偿、环保执法与司法衔接等重点领域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实施意见中14个改革文件出台计划。
能力建设:坚持干部整体素质软实力和环保机构装备硬实力两手抓、两加强,不断夯实环保事业发展基础。着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提高政风行风水平。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加强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监察和应急装备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进一步完善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