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服务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措施的通知

  • 来源:连云港高新区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44
  • 阅读次数:
  • 字体:[ ]

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市开发区、徐圩新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关于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服务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已经局党组会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313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

服务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聚焦我市市场主体关切,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统筹发展与安全、秩序与活力,更大力度促进市场主体加快恢复发展,全力服务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提升市场准入准营和退出便利化水平

1.全面推进“一照多址”改革。允许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在同一县级登记机关辖区内免于设立分支机构,直接申请增加经营场所;允许位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市场主体在市区范围内免于设立分支机构,申请增加经营场所备案即可;探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跨县 (市、区)“一照多址”登记。(责任部门:行政审批处)

2.强化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同步制作、发放、使用服务体系,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在涉企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大电子证照归集力度,推行市场主体身份码,实现基于电子营业执照的“一码承载信息、证照集成展示”。(责任部门:行政审批处)

3.优化登记审批方式。推进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网上办理,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进一步提升网上登记服务效率;在全市推行企业开办、变更、备案、注销等登记事项“全市通办”,打破地域、层级受理限制,群众和企业均可在市县两级就近选择登记窗口办理企业登记事项;推广实施市场监管行政审批远程评审工作规程和告知承诺规范,推行“只见一次面”评审。(责任部门:行政审批处)

4.延长涉企许可有效期限。因不可抗力影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计量标准器具核准和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授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有效期届满无法 按期换证的,经单位自检符合要求后,可网上申请办理延期 6 个月。鼓励符合条件的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采取自我声明的方式免评审换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资格证有效期届满前12 个月内,可以申请免考换证。(责任部门:行政审批处)

二、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5.降低部分检验检测收费。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所属检验检测机构对个体工商户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减半收取;市局直属检验检测机构对小微企业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费用减半收取,免收个体工商户委托的计量检测费用。(实施期限自2023116日至20231231日)(责任部门:财务审计处,市质检中心、市计量中心、市纤检中心,各地市场监管局所属相关检验检测机构)

6.加强涉企价费整治。开展涉企收费和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领域价格监督检查,重点查处不落实价费减免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责任部门:价监处、不正当竞争监管处、综合执法处)

三、加大市场主体精准帮扶力度

7.扶持培育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试点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支持个体工商户直接变更经营者。开展“个转企”便利化登记改革,允许“个转企”企业依法继续使用原字号并保留行业特点,支持个体工商户将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权益转移至企业名下。(责任部门:行政审批处,知识产权服务处,市私个协)

8.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推动首席质量官制度覆盖全市95%规模以上企业,选择6个行业、500家企业开展新一轮质量提升行动。2023年新建1个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点,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积极推广“苏质贷”,为企业加强品牌管理、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注入信贷资金支持。组织开展质量技术帮扶,2023年计量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80家。(责任部门:质量发展处、产品质量监管处、计量处、认证认可处处,市纤维中心)

9.深化“百企千坊”帮扶行动。开展“名特优”食品小作坊食品推介活动,2023年组织对30家食品生产企业、4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60家食品小作坊进行风险排查和技术帮扶,帮助餐饮、乳制品、肉制品等企业建立实施先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动食品中小企业提档提质。(责任部门:食品综合协调处、食品生产处、食品流通处、食品餐饮处、特殊食品处)

10.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容增效。开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备案“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手续周期。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 2023年向企业提供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贷支持。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探索企业融资新途径。(责任部门:知识产权服务处)

四、助力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11.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指导和督促《电子商务平台风险管控合规指引》落实,推进电商企业全面履行《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规范》主体责任;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积极推广 6 类电商平台服务协议示范文本。 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开展电商平台合规培训,为电商平台提供证照在线校验服务。引导电商平台企业为个体工商户入驻开辟绿色通道,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合理确定平台佣金等服务费用。(责任部门:网络交易监管处)

12.助推广告产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有条件的园区申报数字广告产业园区。加强产学研协同,推动元宇宙、虚拟现实、裸眼3D 等新技术与广告业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广告融入地方特色产业,构建“数字广告+产业”发展新格局。(责任部门:广告监管处)

13.鼓励引导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鼓励引导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疫情防控形势分析研判,深化“面对面”对接服务机制,指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科学有效开展研发生产。进一步加快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现场核查等事项办理,延续注册审评、生产许可证延续办理时限分别缩减至 30 个、10 个工作日;药品注册及需标准复核的检验时限分别缩减至 45 个、70 个工作日。(责任部门:器械处、药化处、行政审批处,市食药检中心、市药品审评中心)

14.强化产业链发展技术支撑。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进一步研究完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标准体系,开展“化学药”产业标准体系及标准化行动计划研究,支持江苏省高性能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打造检验检测服务重点产业链信息专栏,制定发布全市检测能力供给和重点企业检测需求清单。(责任部门:标准化处、计量处、认证认可处)

五、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5.创建放心消费环境。创建放心消费环境。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支持和鼓励线下实体店开展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2023年培育认定10家以上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90家以上市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建立全市首批50家消费维权服务示范站。深化“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开展长三角特色伴手礼巡礼活动。(责任部门:服务质量处、市消保委秘书处)

16.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环境。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清理废除在资质许可、项目申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歧视性政策措施。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查处侵犯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推进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维权联系点和基地建设。加强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的必要程序,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型。(责任部门:不正当竞争监管处、知识产权保护处)

17.打造宽严相济监管环境。推进“双随机+信用”抽查,试点制定触发式监管清单,对信用水平高、风险等级低的市场主体,减少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无事不扰”。全面落实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有关规定,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建立信用惩戒缓冲机制,全面落实符合条件的信用修复申请快速办理,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为市场主体留足发展空间。(责任部门:信用处、法规处、综合执法处、各相 关处室)

六、完善政企沟通服务机制

18.坚持问需于企。常态化开展局领导走访挂钩联系企业活动,每季度分类别召开一次市场主体座谈会,及时了解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和政策诉求。加强对市场主体发展的动态监测和深层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查处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行为。(责任部门:办公室、行政审批处、投诉举报处、综合执法处、各相关处室)

19.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在登记审批、信用修复、质量提升、 知识产权、合规经营等方面,开展精准指导,帮助市场主体解决 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开展“了不起的小店”宣传推广活动,打造“民企服务沙龙”品牌。(责任部门:各相关处室,市私个协会)

以上政策除有明确实施期限的,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各类助企纾困政策的统筹衔接,结合工作实际细化落实举措;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强化专班推动、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