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业务文件
首页 业务文件
索引号: 468049301/2023-00043 信息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
发布机构: 市城管局 发文日期: 2023-07-21
文号: 连城管函〔2023〕72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116号建议的答复
内容概览: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时效: 有效

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116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 市城管局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8-08 15:24

穆如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近年来,连云港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配套设施、健全管理体制等措施,基本建立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体制。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304个,省级垃圾分类试点乡镇6个,实施农村垃圾分类乡镇21个,强制垃圾分类单位1100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13%,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在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我市从2022年第一季度起,始终保持全国86个同等城市第二档次。

一、因地制宜,探索持续发展运营模式

借鉴省内垃圾分类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探索发挥街道、社区及物业服务企业等主体第一责任人作用,将垃圾分类奖补资金下沉社区、物业,增强街道、物业服务企业等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垃圾分类管理主观意愿。在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区,促进垃圾分类市场化运行企业与物业服务企业深度融合,督促物业服务充分利用平台、资源、人员,落实物业管理责任人义务;在非物业管理的住宅区,促进垃圾分类市场化运行企业与社区深度合作,借助社区网格平台,充分发挥党员、退休干部等人员“党建引领”优势,加强各方宣传动员、规范投放、过时投放行为管控等方面联动,实现垃圾分类与小区环境管理双提升。集中力量培育出垃圾分类“物业自营”“物业环卫联营”“企业自营、政府帮扶”等模式,入选省级垃圾分类创新示范项目,基本做到政府低投入、企业稳定收入、物业可持续运营的垃圾分类建设运营模式,103个试点项目均实现可持续运营。

二、制定标准,适时实施“定时定点”

2021年垃圾分类实施“四分类”后,立即研究制定《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建设运营实施方案》, 304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实施“两定一撤”,紧盯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施落地难等问题,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施列入豁免清单意见,目前已按需求配置1200处垃圾集中收集点、270处可回收物智能收集点和304处误时投放点。根据《连云港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置指导意见》,因地制宜推进投放点位置优化和密闭投放点新改建工作,撤除居民小区分散设置的垃圾桶8500余只,分类收集能力大幅跃升,同步规范设置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同步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将垃圾分类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综合考虑夏冬季节、节假日等影响因素,差异化设置集中收集设施开放时间,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投放需求。

三、补短固强,夯实分类运输基础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改造,一方面按照“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要求,更新、购置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1200余辆,完成国三以下收运车辆淘汰工作,车容车貌和新能源比例显著提升,有效杜绝“抛洒滴漏”“混装混运”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全面提升现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增加厨余垃圾分拣驳运、有害垃圾暂存、可回收物中转等功能,建成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中型转运站6座,升级改造城市、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262座,实现所有生活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全部规范化处理,杜绝渗滤液直排等问题。借助“无废城市”建设契机,推进建设“回收服务点、回收服务站、回收中心”三级“两网融合”体系,形成市民交投便捷、企业物流畅通系统。在居住区、商务街等结合垃圾分类收集点、装修垃圾收集点、便民服务中心、宣传教育站建设一批“回收服务点”,以县区为单位建设区域回收中心,对商品交易、分拣加工、仓储配送和配套服务进行托底保障。

四、建强终端,提供分类处置保障

以居民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设施能力基本满足处理需求,大分流处理体系全面建立为目标,结合现有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充分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按照垃圾焚烧“适度超前”原则,建成市区、三县5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达到4600吨/日,全省第6家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围绕生活垃圾“四分类”需求,建成市区、灌南、灌云厨余垃圾处理厂,建成分散厨余处理设施5座,开工建设东海县、赣榆区厨余垃圾处理厂,现有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470吨/日,2023年底前达到660吨/日,满足厨余垃圾分出率20%以上处理需求。建成规模化可回收物分拣中心6座,在建1座,全市可回收物分拣打包处理能力达到300吨/日;建成建筑装修垃圾处理设施6座,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400万吨/年;建成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3座,有害垃圾暂存设施8座。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13%,焚烧处置率达到100%。

五、多措引导,推动分类习惯养成

各级城管部门在社区、企业、机关、小区开展文艺汇演、积分兑换等宣传活动1500余场,每周深入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分类管理条例、分类宣传指引等资料11万份,覆盖居民15万户;利用广播电视、车站、户外大屏、建筑围挡等发布垃圾分类宣传内容;借助BRT、公交车、公共自行车流动宣传,在150个站台、2000余辆公共自行车身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各级各类媒体刊播相关新闻稿件200余篇,建成宣教基地8余处,参观受众人群超过5万人次。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无废学校”“无废小区”“无废医院”“无废工厂”“无废饭店”“无废景区”“无废饭店”“无废乡村”等创建要素,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影响力,推动垃圾分类习惯普及。

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完全采纳,并将在以后的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中融合吸纳。

第一条:尽快出台配套政策,依法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工作。

我局将从以下方面融合代表第一条建议:

一是坚持精准谋划,强化规范管理。制定出台党政机关、公共机构、餐饮、学校、住宿等行业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实施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投放指南》《连云港市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规范》《连云港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办法》《连云港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评价办法》,每年制定年度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精准排定目标任务,精心分解落实任务,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基本建立覆盖垃圾分类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运输和末端分类处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二是坚持法治思维,突出制度保障。2022年4月1日起,《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我市垃圾分类正式进入法治时代;2017年10月4日,《连云港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实施,有效保障了全市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理,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量从2吨/日增加至220吨/日。今年,我市还将对《连云港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突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规范化管理;出台《连云港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整合资源,系统谋划,整体推动。

第二条: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我局将从以下方面融合代表第二条建议:

一是建强分类体系,倒逼分类成效。围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强力分流处置城市的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处理体系。在分类运输环节,建成8处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增配27台前端分类收运车辆,厨余垃圾转运能力达到300吨/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实现专车专用,分类收运。在分类处理环节,2021年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日均焚烧处理生活垃圾3400吨;餐厨废弃物、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家庭厨余垃圾实现协同处理,日均处理220吨。

二是健全回收利用,推动两网融合。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2处集散场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废旧物品交投网点建设的“两网融合”,完善城乡地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现应收尽收、再生利用。推行企业现金回购模式,布置180余处智能回收点位,充分发挥“物业自营”“物业环卫联营”优势,推动居民小区可回收物收集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条:加快研究经济和行政手段,提高全面参与积极性。

我局将从以下方面融合代表第三条建议:

一是建立管控体系,督导结合推进。成立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充实市级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各部门职责,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出台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办法,推动垃圾分类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投资35万元引进第三方评价单位,对各县区垃圾分类工作每季度开展全面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奖补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构建垃圾分类督导管控体系,形成街道自查、县区督查、市级抽查、第三方暗查的多级长效管控体系,建立督导、现场会办等常态化工作制度。

二是加强经费保障,提高使用水平。市级财政不断加大垃圾分类经费保障力度,2022年核拨各区垃圾分类奖补经费500万元,2023年增加预算至800万元,各县区财政年度安排垃圾分类治理资金4.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9000余万元,形成“省级引导、市级奖补、属地承担、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发改、财政、城管部门联合出台《连云港市城镇生活垃圾征收管理办法》,明确污染者付费原则,对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回收和达标处理的,可以减免城镇垃圾处理费;对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将分拣出的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给予奖励和补助。出台《连云港市垃圾分类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对奖补资金实行绩效评估,提高奖补资金使用水平。

第四条:深入广泛宣传做好示范,努力实现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我局将从以下方面融合代表第四条建议: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志愿服务。市委组织部门印发《关于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作用的通知》,明确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市各级党组织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治理重要内容,通过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组织党员带头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开展入户宣传、村庄清洁行动等实践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垃圾分类为抓手,积极推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打造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的示范社区。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在《连云港市“十五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连云港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垃圾分类内容,发挥青少年群体作用,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每年新增800名垃圾分类志愿者。

二是强化学校教育,小手拉动大手。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市188个学校实现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分别编制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版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发放各个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每季度开展师生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将垃圾分类纳入“无废学校”建设指标体系,占分12分。目前全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率、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师生垃圾分类知晓率均达到100%。

三是突出社会宣传,引导习惯养成。全市建成大中型垃圾分类宣教基地8处,居民小区宣传阵地20余处,徐圩新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列入全省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接待访问量超过一万人次。多元化实施垃圾分类社会宣传,充分发挥连云港广播电视台、连云港日报社等主流媒体宣传作用,播放垃圾分类知识、《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累计报道垃圾分类工作40余篇。2022年投入75万元,常态化开展多样式宣传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生活垃圾分类手工艺品大赛、生活垃圾分类短视频、微电影大赛、大型广场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大型宣传活动26次。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攻坚队伍,紧盯重点人群,实施入户面对面宣讲、动员,累计覆盖人群15万户,覆盖率达到75%。

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促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连云港市城市管理局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