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让老旧小区迈向“时尚前沿”

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1-09 10:22 字号:[ ]

老旧小区因为基础设施落后、居民平均年龄较大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为了让老旧小区做好垃圾分类,北京、浙江等地妙招频出,通过因地制宜优化分类设施、增设智能箱房、发挥志愿力量,让老旧小区迈向垃圾分类的“时尚前沿”。

优化分类设施

走进北京市门头沟区城子街道向阳社区,可以看到一座功能齐全、外形美观的垃圾分类驿站,居民正在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指导下精准投放垃圾。

城子街道向阳社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人口基数较大、楼间距较大、居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问题,让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面临较大困难。

“当时社区共设了9个桶站,垃圾分类督导员一个人需要盯好几个桶,手忙脚乱不说,分类效果也差,而且一到夏天味道会比较大,附近居民都不敢开窗户。”向阳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决定实施“撤桶并点”,建设一座垃圾分类驿站,以提高分类收运效率,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状况。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引导、强化日常管理等方式,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让大家更快地适应垃圾分类模式的变化。

垃圾分类驿站建成后,从早七点到晚八点,驿站旁都设有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岗,帮助居民准确分类,这样的便民设施也让社区居民交口称赞。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街道花园路22号小区建于1993年,原本在二楼平台楼梯口处建有2个垃圾投放口,通过滑道连通一楼,但原垃圾投放口设计仅有一个单通道,无法按照现行的垃圾分类相关要求实施垃圾分类投放。由于混投经常堵塞通道、气味难闻,致使居民反映强烈。

该小区因场地限制,没有建设垃圾分类亭房位置条件,只能与同一个院子的花园路24号小区共用垃圾分类亭房。该亭房距花园路22号小区居民楼较远,小区居民多次反映上下楼投放垃圾实在不方便,尤其是腿脚不好的老年人。

因此,玄武湖街道和花园路社区决定对原垃圾投放口设施进行改造,即在原来的垃圾通道基础上,改造为两分类投放口及分类滑梯式通道,在一楼垃圾通道底部制作内嵌式不锈钢桶柜,将垃圾桶置于其中便于垃圾收运。

经改造后,投放口设施变成“厨余+其他”垃圾两分类投放口,从而实现居民不用下楼就可以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既照顾到老人和腿脚不方便的居民,又解决了实行垃圾分类的“老大难”问题。

增设智能箱房

“之前丢垃圾手要推一下门,总觉得不卫生,现在方便多了,人过去就自动开门,真正做到无接触投放垃圾!”近日,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为蒙古小区“量身定做”的智能垃圾箱房正式投入使用,得到居民的好评。

据悉,蒙古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本身较高,但小区老旧,垃圾箱房较为落后一直是个问题。

新的智能垃圾箱房设有感应开门自动除臭等智慧功能,还增加了通风扇、除蚊蝇灯等辅助设施,力求为居民提供更方便、更智能的投放体验。智能垃圾箱房还加装实时监控,在原有“一网统管”垃圾分类场景应用系统上优化自动识别体系,将小包垃圾管理、垃圾桶满溢、除臭等识别功能纳入场景,完善“发现、派单、整改、销项”闭环智能管理体系,加强智慧化、协同式、高效能管理。

外观更时尚、空间更优化、分类更精细、投放更便捷……日前,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南社区,一个崭新的智能垃圾箱房正式投入使用。

不同于常见的四分类智能垃圾箱房,该垃圾箱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将可回收垃圾分为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织物5类投放,有害垃圾分为废电池、废药品、含汞废弃物、有机溶剂类包装物4类投放。

西南大学南社区位于西南大学旁,老旧楼院较多,人口密度大。社区目前共安装厨余垃圾智能回收设备20台、智能可回收物回收设备1套,针对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提供智慧化分类投放服务。“以科技力量助力垃圾分类‘新日常’,实现‘分类人人参与’‘过程有理有据’‘环节循环可控’。”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个投放点的桶边督导员还会对投放不准确的垃圾重新进行二次分拣投放。

发挥志愿力量

“这是‘其他垃圾’,不能放在绿色桶里,以后你要注意了,不能再分错啦。”傍晚时分,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河畔新村小区的志愿者和往常一样,又在垃圾桶前“上岗”了,对每个来投放垃圾的居民有说有笑地进行劝导。

河畔新村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近年来,河畔新村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小区的志愿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总共有10多个,早几年,在早晚集中投放时段,2个志愿者同时在一个垃圾集中投放点督导都忙不过来。如今大家都学会了,我们每个时段来1个志愿者进行督导也很轻松。”一位志愿者欣慰地说,“小区目前有9个垃圾集中投放点,早晚两个时段,各个垃圾集中投放点均配有一名志愿者,提醒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此外,小区20多名党员自发成为垃圾分类工作“代言人”,发动家人、邻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对小区80多家商铺开展上门宣传活动,现场指导商户落实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