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圈地种菜 公共区域变“小菜园” 专项整治 常态长效还绿于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不见。曾经界限分明的公园逐渐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市民不仅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城市风貌也变得更加开放融合。市民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公园,与大自然“撞个满怀”。
2002年,杭州拆除西湖环湖围墙,实施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2010年,南京玄武湖景区拆除围墙、经营性场所,免费开放;2020年,吉林长春的南湖公园经过改造,也成为了没有围栏、围墙的开放式城市“绿肺”。
今年,北京将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挡,增加步道、文体等便民设施,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北京市民将收获一波绿色福利。
所谓“无界公园”,顾名思义就是拆除了围墙的绿色公共空间。同时,“无界”这个“界”,既是物理的边界,也是心理的边界,让广大市民切身体会“家门口的公园”,让履行义务更主动,让参与管理更自觉。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无界公园”的建设由市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事项,从各个区选出2~3个公园进行试点,为后续更广范围地实现“无界公园”积累经验。同时,对于全市新建的公园,原则要求不再设置围栏。
自去年起,朝阳区便率先试点了“拆栏透绿”,对过高过多、影响行人通行、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样式不适宜并和公园环境不协调的围栏进行了拆减。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与庆丰公园便是在去年实现开放管理的公园之一。
根据实际情况,公园多次征求周边居民意见,进行公园开放的设计,拆除围栏及大门,提升门区景观,改造公园沿街绿地,形成城市绿道和公园步道的系统连通,实现公园景观和街道景观的立体融合,以及生态景观的视廊贯通。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和庆丰公园为带状公园,长度长,游客量大,公园门区相隔较远。此前有不少游客表示,从公园一个门区到另一个门区步行时间较长,公园绿色景观也被生硬的围栏遮挡,不能体现出公园优美的绿色立体景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拆除公园围栏及大门,在公园门区设计了艺术景观、植物组团、花箱等多种入口形式,并在公园沿街绿地营造了松花长垣图卷、盆景式精细植物组团、中式景墙花窗等沿街景观节点,开辟出了叶脉廊架、悦享小筑、绕树廊架等可供百姓休息、阅读、交流的休闲空间。庆丰公园则拆除了北侧靠近通惠河桥栏杆处的围栏与原标志墙,设置叠层种植池,装饰京畿秦淮景观柱,结合绿岛、小品提升门区景观文化内涵。
在上海市,近年来许多公园纷纷拆了围墙,变身“无界”的城市绿色客厅,让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公园的风光景色。
复兴公园内有百年黄荆、悬铃木、银杏、欧洲七叶树、白栎等名贵树种,可以零距离感受古树名木所承载的历史变迁。公园改造与景观升级后,拆除了古树名木周边的围栏,铭牌介绍也更凸显。同时,依旧保留了玫瑰园、沉床花坛、紫藤廊架等景点,一年四季,这里都会有着不同的美景。中山公园北侧万航渡路的围墙被推倒后,这长约700米的林荫道,一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串联起一头一尾两处精心打造的广场,也将原本“深藏”在园中的百年悬铃木、铜顶、音乐台等中山公园著名景观,更好地向公众开放。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正在建设“公园城市”,“+公园”和“公园+”是两个重要举措。“+公园”即建设全域公园,在推动公园拆除围墙的同时,已有多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附属绿地改造后向市民开放。“公园+”则是拓展公园功能,从体育、文化、音乐等方向着手,赋予公园特色化主题。
探索建设“无界公园”,彰显城市治理理念升级。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促进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无界融合,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公园拆除围栏、开放大门让城市在拥有高楼大厦的同时,也拥有更多自然光影;在具有高效率、快节奏的同时,也保留更多舒缓休闲,也将满足人们更多的梦想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