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垃圾填埋场“变身”绿色生态园

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5-09 20:28 字号:[ ]

从市民“掩鼻而过”到四处“绿意盎然”,曾经臭气熏天的垃圾填埋场上演了一场“变形记”,一幅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在这里描绘出来。

如何治理?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破坏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天井洼、水阁、轿子山三座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昔日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变成今日花草飘香之地。这样的蝶变故事正在多地上演。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地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致使垃圾填埋场容量严重不足,同时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中产生的渗滤液和大量不可降解的物质存在一定的污染隐患,也衍生出生活垃圾处理的“城市病”。为从根本上解决好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湖南省衡阳市等地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工作,让垃圾填埋处理成为历史。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多地进行生态修复,让曾经的“垃圾山”变成了市民喜爱的城市公园。

“以前这里苍蝇好多,垃圾气味很大,走都不敢走这里来,现在可是大变样了。吃完晚饭,来这里散步、跳广场舞,十分惬意。”傍晚,市民行走在衡阳市豆陂村的绿道上,脸上洋溢着幸福。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草香气,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垃圾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到处都是,特别一到夏季,臭气熏天,给群众出行和居住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城管部门启动豆陂存量垃圾场原位封场项目,通过垃圾堆体整形、封场覆盖、地下水污染控制、填埋气体导排收集与处理、渗沥液导排与处理、防洪与地表径流导排、垃圾堆体绿化、填埋场封场监测等,全面改善垃圾场周边生态环境,让曾经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了绿草如茵的生态绿地,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质,也为村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专家介绍称,一般情况下,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治理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原址治理再利用,将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后改造成公园、绿地等公益设施:另一种是堆体开挖,土地再利用,对陈腐垃圾进行筛分后焚烧处理,填埋场原址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继续使用。对比来看,第一种方式具有不破坏现有环境、有利于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等优点;而第二种方式则能够实现土地资源再开发利用,但存在开挖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

如何在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做到不破坏现有环境,是多地城管部门思考的问题。安徽省合肥市城管部门在对东顾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垃圾开挖过程中采用分层分区放坡开挖,严格控制作业面。对垃圾堆体非开挖作业面及时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覆盖,避免产生扬尘和臭气逸散,下雨期间对开挖作业面进行及时覆盖,尽量减少雨水进入垃圾堆体变成渗滤液,造成二次污染。”合肥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开挖区域为开放式,做好臭气控制十分重要。“在场区周边设置了除臭帷幕,在开挖作业区设置了喷雾式除臭机除臭,同时配备专人进行小范围针对性除臭药剂喷洒除臭。在筛分车间采用化学洗涤+活性炭吸附设备处理筛分产生的臭气。”

如何蝶变?因地制宜走好关键三步

在江西省上饶市,曾经的婺源县垃圾填埋场里,花卉初开、绿草成片,生态修复效果令人欣喜。

平整的道路、成片的植物、碎石板铺成的游步道,还有景亭、花海等绿化景观……现在的场景与几年前见到的垃圾成山、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的情景大不相同,完全看不出原来垃圾山的模样。这里已然变成了一座生态公园。

垃圾填埋场是如何蝶变成为生态公园的呢?

据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婺源县垃圾填埋场的“脱胎换骨”之路,因地制宜,走过了关键的三步:

第一步,堆体整形,加速稳定。完成垃圾填埋场堆体的整形和临时覆盖,加速垃圾堆体的稳定。待垃圾堆体经过快速沉降期后,开始实施生态修复项目。

第二步,推进景观绿化工程。按照堆体稳定程度分批实施景观绿化工程。花海观赏区根据季节变化选种波斯菊、格桑花、紫云英、柳叶马鞭草等,周边种植攀爬藤本植物美国凌霄,靠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侧栽种一排湿地松。“在景观绿化工程实施前,为尽可能降低垃圾堆体对周边地下水等环境的影响,在填埋场周围实施了地下水污染阻隔系统,新建塑性垂直防渗墙。”相关负责人说。

第三步,完善配套功能。种植多种类植物,形成科普性植物园。依托场地高差地形,布置阳关草坡、环山慢跑游步道等,满足市民的健身休闲需要。同时,打造研学基地,开展环保教育。

如何利用?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方案

从山东省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山顶公园俯视,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绿油油的植被以及平坦、整洁的道路。看着眼前风景如画的景色,市民感叹,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杂乱无章的垃圾堆。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城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对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和花园式景观改造,曾经其貌不扬的“垃圾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集环保科普教育、园区参观游览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山顶公园。

“山顶公园由五部分功能区组成,分别是迎宾广场区、企业宣传区、景观花海区、科普展示区、儿童体验区,并通过类似花瓣的形态园路串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景观花园利用旧轮胎花坛、废旧预制板铺装等废物再利用景观元素,打造了以环保为主题的广场。公园里的绿化回填土采用厨余废弃物和枯枝落叶处理后,产生的有机肥料混合而成,减少了传统种植土的使用,成为了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成功案例。

在浙江省杭州市,曾经开挖裸露、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上,光储一体化项目正产出绿色电力……

“2020年封场后,天子岭进行了生态复绿工程,并以此打造了生态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土地,经过细致评估,决定利用原有垃圾填埋场的土地建设光伏发电站。“我们有效应对了地下管道密布、山体斜坡倾角大、厂区防火安全等级高、生态恢复要求高等挑战,历时4个多月建成投运一期项目,为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利用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光伏+垃圾填埋场’的模式创新,在不影响原有产业功能和环境的影响下,赋予了‘闲置’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输送使命,推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光储一体化项目装机总量将达到5.8兆瓦,目前正在筹划建设二期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光储一体化项目。

【编后】“重新发现”城市宝藏

在浙江省杭州市天子岭,近8万平方米“垃圾山”变身光伏发电站,不仅减少了土地浪费,还能源源不断产生绿色电能,为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治理提供了新的绿色思路。

近年来,如何治理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课题。在许多城市,生态修复垃圾填埋场,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将其蝶变为生态公园,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为城市发展贡献更多“绿色”,是解题思路之一。与此同时,还需注意在盘活闲置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高质量和高品质下功夫。问需于民,以居民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推动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重新发现”城市宝藏,探索出更多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