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时尚迎新春 垃圾分类美家园
1月16日,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东厅胡同73岁的居民冯桂枝从社区社工石安妮手中接过垃圾分类用品和寓意着对新春美好期许的福字,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体育馆路街道连续第3年开展新年送福活动。迎新春、过大年,垃圾分类工作不放松。将垃圾分类和新年送福活动结合在一起,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仅渲染了节日气氛,促进了浓浓邻里情谊,也营造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
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需要自觉养成,社会文明进步需要共同创造。过去一年,为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高效化、常态化,体育馆路街道依托科技手段,通过微信小程序互动、监控值守固定桶站、云端互联分享经验等方式,实现“互联网+分类”,助推“关键小事”落实落细,同时通过敲门入户、线上直播、执法检查等多种宣传方式将分类要素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助力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引导文明习惯养成。
体育馆路街道相关负责人王玉梅介绍说:“街道官方抖音号‘体街网虹’连续开展垃圾分类直播,通过新形式引领垃圾分类成为城市居民时尚环保的生活习惯。”通过“第一视角”为居民呈现分类投放情况、旧物改造小妙招,让居民在观看过程中更有代入感。
“垃圾在家分好类,方便处理和回收,分好种类不乱投,真牛!垃圾分类促环保,美丽枣苑共创造,巩固成果再加强,必要!”听着社区APP短视频里孩子们稚嫩而又俏皮的“三句半”,走进东花市街道花市枣苑社区网红打卡地“枣花小栈”花园式桶站。一面刻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句的“暖心文化墙”背后别有洞天,映入眼帘的是眼前居民用攒的瓶盖制作的海豚形状创意展架,十分可爱。再往里走,垃圾桶站前地面贴着一层耐用地胶,用跳房子的形式,展现街道垃圾分类项目“幸福圾分”的活动规则。“枣花小栈”的5个垃圾桶,提醒居民进行精准分类,上方的宣传栏张贴着垃圾分类小知识,居民可对照学习。人们还会发现每个垃圾桶上都有一个“小机关”——桶盖上拴着一根绳子,绳子穿过上方钢铁架上的环,另一头则安装了公交车同款把手。居民拉把手,就可以将桶盖拉起,实现无接触式垃圾投放。由于方便省力又卫生,这种做法已在北京市推广。
花市枣苑社区花园式桶站让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可以很美也很时尚。据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丹介绍,通过两年多的持续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已逐步习惯化、常态化,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热情不减,尤其是对垃圾桶站的关注,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定期维护都非常认真。
垃圾分类是长久的考试,是衡量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东城区坚持首善标准,不断健全“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四位一体”格局,垃圾分类工作整体取得明显成效,居民自主分类习惯逐渐养成。新的一年,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借力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我主导”活动,深化“我的垃圾我来分”意识,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形成人人动手、家家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