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68049301/2022-00003 | 信息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城管局 | 发文日期: | 2022-01-14 |
文号: | 无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城市管理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 ||
内容概览: | 城市管理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 ||
时效: | 有效 |
今年以来,我局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牵引,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严格落实省厅工作要点,认真查找短板弱项,细致筹划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垃圾分类治理、智慧城管建设和违法建设治理等重点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省高质量考核任务。承担的5项省高质量考核任务,均按既定序时进度落实完成。支持各类城市促消费活动,对各类现场活动进行审批。扩大城郊农民自产农产品合法销售渠道,疏导流动摊点就近进入农贸市场;印发促销审批相关指导意见,开展商超企业宣传活动一站式行政许可工作,规范活动的场地、舞台、形式、人数、疫情防控、安全管理,全年指导各县区审批相关行政许可302项。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申报。共向省住建厅申报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11个,其中4个通过省住建厅城管局审查,户外广告(店招标牌)设施设置管理水平提升和智慧公厕2个项目成功申报。道路扬尘治理和保洁。开展“清洁城市”城市行动,出台“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实施方案和相关考核办法,在市区试行道路“以克论净”深度清扫保洁,组织各型环卫作业车辆编组作业,开展城市道路全面积洗扫,压降城市主次干道积尘量。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工作。加大餐厨废弃物无害处理力度,新增无害处理能力至370吨/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确保餐厨废弃物应收尽收。加强食品摊点管理,科学合理设置临时疏导点,严格规范管理,严控游商游贩、占道经营。
二是全面整改省环保督查、省政府挂牌督办问题。全面排查梳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共排查填埋场运行管理、积存渗滤液处理、中转站渗滤液处理及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四个方面15项问题,向县区印发交办单7份、督办单2份,组织现场督查督办3次、现场推进会1次。完成钓鱼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建成渗滤液处理站,实现渗滤液全收集、处理,日处理渗滤液50吨,出水达三级排放标准,有效减少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阻断对外环境污染,同时安装了COD、氨氮、总磷共3台在线监测设备,已于6月7日上传监测数据至市级环保监控平台。东海县双店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已完成场外积存10万方渗滤液处置,年底可减少场内积存渗滤液50%。针对渗滤液处理能力不足问题,通过引入第三方应急处理,优化现有处理设备等手段提高处理能力,全市各填埋场渗滤液设计处理能力达680吨/日、应急处理能力达1160吨/日,年内调节池渗滤液降低至库存1/3以下。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先后完成赣榆区金山镇、灌云县图河镇非正规垃圾堆放整治工作,全年累计清理500立方米以上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2处、500立方米以下16处。同时,开展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试点工作,建成海州区和灌云县垃圾转运站小型渗滤液处理站,日处理渗滤液13吨,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广城市管理“721”工作法。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以“城管驿站”为点、“城管服务群”为线、“12345”为面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行“管家式”服务,以贴心服务群众为目的,系统构建“城心帮”常态服务机制。以市广场办为主架构,协调财政资金85万元,抽调相关单位5人,组建高铁广场管理服务办公室,加强城市窗口地段市容管理。全面开展立足岗位练精兵,加快“强转树”专项行动成果转化,强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纵深推进“精管善治”再起航。高质量通过创文创卫复审。以市容环境卫生、创文创卫氛围营造、农贸市场、特点亮点打造等为重点,全员下沉、分片包干、分区把守,对标测评体系、一丝不苟抓落实,锚定长效精细、一如既往扛责任,聚焦薄弱环节、一抓到底补短板。会同市创卫办开展专项督查检查,联合编发创卫简报36期,梳理整改各类市容、环卫问题2000余个。重点推进落实“五项新增、三个明确、两类提升”的具体标准内容,着力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城市商贸综合体和综合写字楼、交通站场、农贸市场及周边300米重点区域以及城乡结合部等五个新增实地考察点位,做到市容秩序整洁有序、非机动车停放整齐统一、“门前四包”广泛落实、环卫保洁高质精细、公益广告氛围浓厚达标。突出城市长效治理,加强社区联动共建,推进社区日常创建,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工作。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做好氛围营造和夜景亮化。组织开展户外广告专项规划修订,印发《户外广告审批流程规范》,加密户外广告安全隐患排查,启用店招标牌备案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落实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实现店招标牌网上办理“不见面”,启动户外广告载体市场化运作,起草《户外广告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牵头组织14家单位共同实施完成市区45条道路、6个公园、5个广场及27个交通节点的春节氛围营造工作,督促各区及相关单位滚动播放各类主题公益广告比例不低于30%。
四是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治理。组织开展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修编,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治理,着力补齐“垃圾无害化处理、餐厨废弃物处理、飞灰处理、基础设施”四个短板。新建750吨/日晨兴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排炉,建成东海县600吨/日和赣榆区7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厂,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2050吨,截至2021年,全市焚烧处理能力4600吨/日,填埋保障能力790吨/日,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覆盖三县五区餐厨废弃物收运网络,年内完成市区餐厨扩建项目、灌云县和灌南县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建设,新增日处理能力270吨;东海县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年内开工建设;建成赣榆区、灌南县、海州区分散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年内开工建设东海县库容20万方飞灰填埋场,完成赣榆区飞灰填埋场前期工作。新建86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四分类”,新建、改建垃圾转运站16座以及各类公厕25座。大力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建成海州区装潢垃圾全链条监管处置体系,同时该项目获批省住建厅“2021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创新重点项目”。
五是优化统筹智慧城管建设。完成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起草、修订、完善。根据住建部、住建厅和市政府的相关要求,重点建设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计划总投资1890万元,2021年投资799万元,现已完成资金落实、开发单位和监理单位招投标工作,预计年内完成主体开发和基础平台建设。
六是稳妥推进违法建设分类治理。进一步加大禁违控违工作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禁新增,确保新增违法建筑动态“零增长”,妥善推进存量违建“去库存”。6月,组织召开市级禁控委工作会议,部署开展违法建设“双清”攻坚三年行动和住宅小区违法建设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编制《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实施办法》。建成违法建设信息监管工作平台,利用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技术,实行“网格化”监管,及时共享违法建设的发现和查处信息,基本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多维防控手段。全年,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622处,面积49.2573万平方米。
七是履职尽责河长制、湾长制工作。根据市级河长“两违三乱”任务清单,通过“交办”“督办”,密切跟踪、协调辖区政府、县区级河长办,拆除3条河流沿岸共计41处、6387平方米存量违法建设。过细排查梳理河道沿岸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排污情况,市区河道两岸的32座公厕、5个垃圾中转站,经督促整改现已全部接入污水管网,从根本上杜绝乱排现象发生。制定《城管部门2021年湾长制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累计清运徐圩港区生活垃圾200余吨,确保港口单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严禁垃圾入海。出动人员165人次,专项整治堆沟港镇湾长区域5次,整治面积1900平方米,清理岸滩垃圾0.95吨。定期巡查海岸,开展“无废岸滩”集中整治,组织保洁人员3600余人次,出动车辆机械254台次,清理杂物垃圾1000余吨、废弃竹竿41车,累计拆除岸滩、河口、渔港码头违法建设165处、面积73289.06平方米。
八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末端落实。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先后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4次,印发相关文件10余份。全面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户外广告安全防范机制。全年,通过加固整改或拆除方式消除安全隐患大型广告设施共计132处,灯箱(栏、亭)类655处,店招标牌类635处。着力推进环卫设施安全治理及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加大对相关企业安全生产基建设施、消防设施、工艺流程、道路运输、机械操作等安全管控。按照“一厂一策”的标准要求,派驻安全督查人员874人次,发现安全隐患19处,强力规范13个环卫终端厂站运营管理,组织企业进行危化品应急救援演练。深入汲取楼体坍塌事故经验教训,突出涉及安全隐患违法建设排查整治,加强违法建设治理力度。修订完善扫雪除冰等应急预案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预案,购置雪辊13台,雪铲39台,融雪剂撒布机13台,小型除雪车20台。在应对台风“烟花”期间,迅即响应灾害气象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做实做细排水防涝、户外广告、围挡店招等安全防范工作;先后调派500余人次,下沉6个无物业小区卡口,实施12小时不间断疫情防控。
2022年,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厅工作要点,进一步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系统推进“一网统管”韧性城市建设,统筹构建智慧城管平台,纵深开展垃圾分类治理,持续健全创文创卫长效管理机制,为打赢“三大保卫战”提供强大助力,为方便群众提供接地气的服务。
一是健全长效机制,构建精细治理新常态。全面巩固提升创文创卫成果。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最新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三年复评考核标准为依据,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结合城市管理示范路、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突出精品化、示范化、模块化,积极打造亮点板块,筹划推进城市主要出入口及干道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实现地面、立面、天际线公共空间秩序明显改善。全面开启精细治理模式。细致梳理我市城市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结合先进城市做法和我市实际,出台实施“精细化治理”指导意见,构建精细治理新常态,着力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全面加强户外广告设施的全过程管理。对照省局正在修订的新版《省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设置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修订《连云港市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设置规范》。全过程监管户外广告载体,建立户外广告管理电子台账,定期开展“双随机”合法性检查和年度安全检测。推广应用店招标牌备案系统,积极探索公共空间资源化使用机制。
二是深化体系建设,实现垃圾分类新突破。完成环卫规划修编,健全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垃圾分类标准化试点。进一步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链条体系,巩固提升市县区治理水平,强化补齐乡镇村治理短板,加速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以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采取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的方式,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高质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建成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06个,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四分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居民小区分散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会同市城建控股集团加快餐厨废弃物、飞灰项目园区落地,确定建设、运行方式,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强渗滤液处理,严格规范各类填埋场运营管理,突出渗滤液安全、高效、常态处置全过程监管,同时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渗滤夜处理。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新(改)建精品公厕10座。逐步推开“以克论净”城市深度保洁管理,全面压降道路扬尘。
三是开展双清行动,开启违建治理新局面。深入开展《连云港市违法建设“双清”攻坚三年行动》和《连云港市建成区住宅小区违法建设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按照“2、4、4”的处置比例分3年完成全市存量违法建设销号工作,重点整治住宅小区违法建设乱象,坚决拆除涉及安全隐患违法建设,稳妥实现存量违建“限时清零”、新增违建“动态清零”。在制度上,出台《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实施办法》,推行依法治违、阳光治建;在方法上,提前介入防违于未建,主动上门明确告知违建的认定及后果;在手段上,拓展应用违法建设信息监管工作平台,提升发现违建的能力,强化处置问题的效果,实现问责追责的精准;在宣传上,上下联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各类媒体全方位、立体式营造浓厚的拆违治违舆论氛围;在创新上,持续开展“违建治理优胜街道(乡镇)”创建,力争实现创建覆盖率达85%以上,50%左右的街道(乡镇)实现基本无违建,致力建立健全“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违法建设治理体系。
四是接续平台建设,优化智慧管理新手段。加快“智慧城管”工作筹划推进,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一期项目中的行业应用软件开发、验收和运行保障,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二期项目的调研、申报,构建实景影像数据库,建立健全城管应急指挥系统,扩展应用视频智能识别、智慧广告、智慧环卫、智慧执法。同时,主动加强与政法、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的协调对接,着力打通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实时共享。推广应用“城管智慧云码”,畅通城管、商户、公众三方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公众反映各类“城市病”“随手拍、及时传”,商户反馈诉求“有人听、有人管”,城管服务管理“有监督、有评价”,着力解决“服务管理手段单一,部门联动结合不紧,监督评价时效不强”等问题。
五是深入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大局新能力。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对县区城市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力度,充分运用督查、通报、考核等手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质效考评体系,推进市县区城市管理高质量均衡发展。全面梳理总结灌南县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经验,结合权力下放的实际,进一步细化统筹执法体制改革,实现权力“放得下”、镇街“接得住”、运行效果好。同时,加强执法队伍管理,认真调查研究市、县、区、乡镇(街道)一线管理执法人员素质、能力、组成等现状,区分在编人员、协管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制定管理、培训、考评办法,加快“强转树”专项行动成果转化,立足岗位练精兵。深入解放思想,积极主动服务。针对徐圩新区现代化化工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认真研究园区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需求,找准适合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管理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职能权限、更新管理理念、多元管理手段,靓化大美徐圩底色。